最近的中國車圈,有一起高管變動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據韓系豪華品牌捷尼賽思宣布,朱江成為其中國銷售公司新一任首席執行官。順勢翻看這位明星高管的履歷,可謂極其豐富。
寶馬、MINI、雷克薩斯、蔚來、福特,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而最為令人感到“詫異”的一段,莫過于朱江在加入捷尼賽思之前,自2023年6月開始,便就職于被外界譽為“特斯拉殺手”的Lucid,擔任中國首位董事總經理。
彼時,外界普遍猜測,這家美國新勢力造車正謀劃全力入華。
可事與愿違的是,近一年的時間,亦或是礙于種種內憂外患,并沒有看到Lucid祭出太多的實質性動作。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隨著朱江的離職,不禁猜測它的外拓之旅已經擱淺。
當然,理性客觀的講,按照目前中國車市的廝殺強度,即便Lucid能夠入場,最終大概率也是兇多吉少。換言之,這片依舊蘊含著巨大“紅利”的土地,并不會給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的后來者任何的機會。
那么,肯定會有人問:今天文章的主角,究竟怎么樣了?關于答案,結合Lucid剛剛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便能窺探一二。
十分乏味的成績單
話不多說,直接上結果。
第二季度,Lucid營業收入為2億美元,同比增長32%。進一步拆分,來自北美的收入為1.5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38億美元;來自中東的收入為4065萬美元,去年同期為608萬美元;來自其它海外的收入為484萬美元,去年同期為727萬美元。
與之對應,Lucid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7.8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38億美元;凈虧損為6.4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64億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Lucid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54億美元。
由此反觀整個上半年,Lucid營業收入為3.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來自北美的收入為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86億美元下滑5.6%;來自中東的收入為9523萬美元,去年同期為675萬美元;來自其他海外的收入為824萬美元,去年同期為727萬美元。
Lucid上半年成本與費用支出為18.9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9.1億美元。運營虧損為15.17億美元,去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16.1億美元;凈虧為13.24億美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為15.44億美元。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Lucid第二季度交付量僅為2,394輛,上半年累計交付量則為4,361輛。面對這樣十分乏味的成績單,只能說今天文章的主角依舊身處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而回顧這家美國新勢力造車的過往,它與特斯拉一樣都誕生于加州,這片孕育出許多美國本土新創車企的地方。
前身Atieva早在2007年便已創立,曾專注于為其他汽車生產商生產提供電池和動力系統。2016年10月,正式更名為“Lucid Motors”,就此開始將目光投向整車領域,并宣布將開發一款純電動高性能豪華車型。
同時,任命曾擔任特斯拉工程副總裁的羅林森為公司CEO。也是那一年,開始在亞利桑那州自建工廠。
自那之后,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淀,2021年對于Lucid而言,足以稱得上其發展之路上頗為重要的節點。
因為它分別完成了兩件大事,年初成功通過并購位于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實現資本層面的蛻變。年末,開啟交付旗下首款量產車型Lucid Air,綜合參數配置、售價定位均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S。
但高光時刻并沒有持續太久。
殘酷的現實很快給予了今天文章主角一記重重的耳光。從2022年開始,Lucid迎來了愈發極限的壓力測試。
馬斯克曾發出的一段忠告,便是對于其之后處境最真實的寫照,“創辦一家新勢力造車是需要承受巨大痛苦的,扭虧為盈也是非常困難的。我從眼下這些公司中看到的是,它們正在跳入深淵,并試圖在從沒造過車的情況下大規模擴產,這太瘋狂了。”
而將視線再度拉回,經過幾年的不斷發展,和大多同行者一樣,Lucid并不能自己養活自己,仍然需要靠著外部“輸血”生存。
不過,與那些漸漸燃燒殆盡的品牌相比,它無疑是幸運的。
“拼爹”也是一種能力
為何說Lucid是幸運的?還是由于它在風雨飄渺的大環境下,找到了一位足夠給力的“金主爸爸”。
實際上,早在今年一季度,這家美國新勢力造車就曾官宣與大股東達成協議,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的Ayar Third Investment Company將購買10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這筆資金將被Lucid用于一般企業用途,包括資本支出和運營資金等。
對此,該公司的“掌舵者”羅林森表示,“在我們努力鞏固全球領先電動汽車技術公司地位的過程中,我們非常高興能得到PIF的持續強大支持。”
很快,他還補充道:“我們將繼續對技術和垂直整合制造能力進行長期投資,PIF的支持是我們的關鍵優勢。在他們的支持下,我們將繼續專注于通過交付汽車加速增長,執行關鍵業務計劃,堅持關注成本,并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改變游戲規則的 Gravity SUV。”
不可否認,話說的非常漂亮。可作為旁觀者,結合Lucid的財務狀況,我們清楚的知曉其處境有多艱難。而隨著10億美元到賬,馬斯克再次開啟吐槽模式,“沙特土豪是他們能存活的唯一原因。”
的確,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但令人未曾料到,甚至令諸多競爭隊友眼紅的是,Lucid在第二季度財報發布的同時繼續官宣,其最大股東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又向其提供15億美元的資金。
本輪注資中,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將購買7.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并通過其附屬投資公司Ayar Third Investment Company提供7.5億美元的延期貸款。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目前這位“金主爸爸”的累計注資已達到夸張的80億美元。
最新的15億美元,Lucid主要將繼續用于羅林森口中那款SUV Lucid Gravity 的量產交付。
但售價約8萬元美元、定位高端市場的它,看似依舊難以緩解這家美國新勢力造車的棘手困境。長遠來看,Lucid正在設計一款更小、更實惠的車型,計劃于2026年在沙特新建工廠投產。
另外,第二季度財報中,羅林森還表示:“公司今年計劃生產9,000輛新車。”作為參考,去年Lucid的產量為8,500輛左右。
進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便如此,有了“金主爸爸”的不斷助攻,今天文章的主角至少不需要為找錢太過發愁。
而就在上月,另一家正在巨虧的美國新勢力造車Rivian,同樣宣布與大眾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并獲得來自后者50億美元的注資。
在“拼爹”這件事情上,不得不佩服它們異于常人的能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4104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