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兩位同樣出身IT行業的工程師不約而同投身汽車行業,寄望電動車革命改寫汽車行業。如今,在地球另一端,”技術狂人”艾倫·馬斯克與特斯拉風頭正盛,引發眾多投資者青睞與無數粉絲追捧。在地球這一端,同樣有”技術狂人”稱號的王傳福,在中國獨特的國情與市場上,努力探尋自己的大眾化電動車路線。
盡管質疑者眾,困難與挑戰重重,王傳福依然堅持比亞迪最初的大眾化電動車夢想,只不過,在路線上更為迂回,改由公交、出租等公共領域先行,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兩條腿走路。
開進北上廣
日前,廣東增城市政府率先傳出消息,比亞迪與廣汽敲定電動車合作項目,其中,比亞迪占比51%,廣汽占比49%,合作項目將落戶廣東增城,生產電動公交。
作為廣東省內最大的兩家整車企業,比亞迪與廣汽的聯手自然引人注目。比亞迪電動車開進北上廣一線城市的路線圖將率先從廣州破冰。接近比亞迪的人士透露,今年王傳福和其他幾位公司高管集中精力與廣州、上海、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門商談,希望盡快進入北上廣一線城市。
”北上廣也許總量不是那么大,但我們看中的是一線城市的標志性意義,這對我們后續推動電動公交方案有很大的好處。”比亞迪股份的一位人士表示。
比亞迪的電動車已經開進美國加州、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國香港等以環保知名的地區與城市,但在中國一線城市卻遲遲難以進入,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與特斯拉尚未把車賣出去便成功游說戴姆勒、豐田等傳統汽車巨頭為自己掏錢,并通過豪華電動超跑的概念打動富豪群體、巧妙規避電動車推廣初期的諸多障礙不同,在中國的商業環境里,定位于為普通大眾提供電動車的比亞迪開拓道路無疑要艱難很多。
從2008年年底推出雙模電動車F3DM開始,比亞迪正式開啟了電動車的市場化之旅,但受制于政府補貼不到位、配套設施缺乏、成本偏高、消費理念難以接受等原因,比亞迪始終難以打開私人市場。
2012年,比亞迪調整策略,將電動車推廣重點先期放在公交大巴、出租車等公共領域。理論上,從公共領域入手,是克服電動車市場化前期配套設施、成本與消費者顧慮的理想切入口,但在中國特色的汽車產業格局與地方保護主義傾向面前,仍是挑戰重重。
在中國,圍繞著電動車的推廣,摸索與政府之間的進退平衡之術,已經成為電動汽車企業必備的生存技巧。工程師出身、技術氣息濃厚的王傳福也在引領比亞迪努力摸索這種平衡之術。
到當地設廠,以投資換市場,是比亞迪目前找到的折中方案。在廣州之前,比亞迪已經在天津、云南等地設廠,通過和當地實力企業合資的方式,敲開當地市場大門。
此次比亞迪與廣汽聯手,不能不讓人聯想,在北京、上海兩地,比亞迪是否同樣可以通過與當地龍頭車企合作的方式,換得市場通行證?
除了在國內市場迂回前進,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開始喜報頻傳,證明其城市交通電動化戰略的正確性。
今年5月,比亞迪純電動E6以出租車身份成功開進香港,并計劃在后期推出純電動巴士。7月,美國第二、加州最大的公交公司洛杉磯郡大都會公交公司MTA(metro)宣布一項決定,將購買25臺比亞迪汽車公司的純電動大巴。緊接著,比亞迪又接到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普(Schiphol)機場的35輛純電動擺渡大巴訂單。
兩條腿走路
除了在公共交通領域的開拓,比亞迪并未放棄最初瞄準的私人消費市場。所不同的是,公共領域比亞迪側重純電動技術方案,電動大巴與出租車都是純電動車型,而在私人消費領域,則側重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
早在兩年前,經過前期出租車的良好示范運營后,比亞迪推出了純電動E6的私人消費版,但30多萬元的價格以及消費者對于電動車充電便利性、安全性的疑問,還是未能在市場上獲得認可。
但這些都在王傳福的預料之中,他曾表示,電動車推廣道路上面臨的障礙并非短期內可以化解,”就目前而言私人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型并不劃算”。也因此,比亞迪在純電動車型之外,還有雙模車型,短途用純電動模式,長途用混合動力模式,大大減少對充電設施的依賴。
在日前舉行的廣州車展上,比亞迪推出第二代雙模電動車”秦”。與特斯拉的電動超跑一樣,”秦”在國內IT行業人士與追逐新潮的年輕人中引起很大關注。
與F3DM所代表的”DMI代”相比,比亞迪對秦所代表的”DMII代”進行了大幅技術提升。秦徹底改變了”DMI代”功率小的缺陷,搭載了1.5TID渦輪增壓發動機和110KW電機,總功率和總扭矩分別可以達到217kW和479N/m。
秦在混動模式下,零到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9秒,最高時速可達185km/h,在純電模式下可以行駛70公里以上,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1.6L,在動力性與節油性方面實現了最大的平衡。
10月底,比亞迪策劃了一次”秦戰列國”的直線加速擂臺賽,找了34款車型進行實地加速對比,其中包括別克君威、奔馳C200、寶馬135i、日產GTR、大眾速騰、Jeep大切諾基、福特野馬等國內消費者熟悉的暢銷車型與高性能車型,對比結果顯示,秦的成績超過了大部分大眾化的轎車和SUV。
與此同時,比亞迪還將挑戰由線下搬到線上,將擂臺賽的視頻發到網上,并在網上廣發”英雄帖”,打出的口號是”無論你是什么車,都有機會向秦發起挑戰,只要你敢來,戰勝秦,就可以獲得1000元現金大獎。”這一視頻在網上引起很大關注,點擊量超過4000萬次。
截至10月底,比亞迪已接到超過2000臺秦的訂單,超過了特斯拉的預定數量。網絡上的高人氣與超出預期的訂單,讓比亞迪看到了撬開私人消費市場的希望。
與”天價”特斯拉豪華超跑只有國內少數精英買得起相比,價格親民、營銷方式也更接地氣的秦,將大大拉近電動車與普通人的距離。而這也是王傳福與其所領導的比亞迪一直努力的目標。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耿慧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456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