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肉搏廝殺的當下,兩輪電動車行業也內卷嚴重。今年上半年,雅迪控股營收下滑約15%,毛利減少約10%,經歷了過去九年最大的營收跌幅。
增速放緩,雅迪和所有的兩輪車玩家一樣,必須尋找業務新增量。最近兩年,大家都把目光瞄準海外,建立全球的供應鏈和制造優勢,試圖打開更寬闊的區域市場。
早在2007年,雅迪就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前期重點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打造產業基地。不過,對于日本,由于該國法律法規的制約,雅迪很難真正進入這個市場。
兩年前,雅迪在日本開設了旗艦店,初期銷售電動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根據計劃,該品牌的電動輕便摩托將在2025年夏季登錄日本。
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品牌海外攻勢咄咄逼人,在日本也給本土制造商帶來新的壓力。一旦雅迪這樣的兩輪車頭部品牌開始打“價格戰”,進入日本市場之后,勢必將給當地企業帶來新的沖擊。
這一次,雅迪官宣的價格競爭力十足,預計約1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4950元),橫向對比,這一售價要比日本最大兩輪車制造商本田便宜60%左右。
據悉,雅迪明年將在日本推出額定功率為0.4千瓦、屬于輕便摩托車的“摩登”,以及輕騎摩托車“K2”兩款車型。從當地媒體的報道來看,日本對雅迪的關注重心,并不在產品本身,而是價格層面帶來的威脅。
雅迪也知道,本田不僅是日本最大的兩輪車制造商,也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兩輪車生產廠家。截至目前,本田在全球市場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任何一家競爭對手,想要在日本站穩腳跟,必須具備和本田“扳手腕”的實力。
很顯然,雅迪的思路,是用價格戰搶占市場。具體策略,是將一直高門檻的電動兩輪車迅速變成“平民的代步工具”,變成大眾消費者的日常用品。
在日本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少制造商已感受到中國車企的價格壓力,此次雅迪攜輕便摩托進軍日本,同樣給日本對手帶來價格層面的承壓。
和中國汽車制造商一樣,雅迪的價格競爭力,主要在于量產規模。調查公司MarkLines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兩輪車產量為1900萬輛,其中約40%為電動車,雅迪占據了465萬輛,相當于電動兩輪車的70%。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雅迪通過大規模的量產,降低了每輛車的生產成本。
不過,現階段的難題,在于能否讓日本消費者信任其產品質量。在全球范圍內,動力電池接連發生的起火事故已成為社會性話題,部分日本消費者,也對來自中國的產品有顧慮。
雅迪的目標,是2030年在日本每年銷售1萬輛兩輪車,這個目標不算太大,因為其體量僅占日本兩輪車出貨量的3%。
最近一兩年,中國車企憑借電動車“出海”影響全球,日本本土也受到來自中國制造商的價格和產品壓力,特別是智能化領域的前瞻性,讓不少日本玩家望而卻步。
在汽車產業鏈,中國車企依靠自研、自產電池和大規模新車量產提升了成本競爭力,并迅速搶占全球市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雅迪新一輪的日本攻勢,也將對日本企業造成不小威脅。
過去,日本玩家憑借強勢的發動機等核心技術,在全球保持了兩輪車的市場優勢。在競爭已經白熱化的電動化時代,摩托車賽道的競爭同樣殘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4766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