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在德國總部傳出爆炸性消息。
在10月28日大眾汽車集團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總部大會上,大眾汽車集團員工工會主席丹尼埃拉·卡瓦羅(Daniela Cavallo)向外界透露,大眾計劃關閉至少三座德國工廠,裁員涉及數萬人。卡瓦洛稱,“所有德國本土工廠都可能受到關閉計劃影響,沒有人是安全的?!?/span>
卡瓦洛稱,董事會對該計劃經過認真考量,所有德國本土工廠都可能受到關閉計劃影響,其他未被關閉的工廠員工也將面臨降薪,企業已將計劃告知員工。
據悉,大眾集團在全球約有65萬名員工,其中近30萬人在德國,占據了大眾集團全球員工的半數,此次工廠關閉計劃涉及旗下核心品牌為大眾汽車。
而目前大眾汽車在德國擁有十家工廠,員工約為12萬名。如果關閉計劃成功實施,將會成為大眾汽車歷史上首次在德國總部關閉工廠。因此,此消息不僅引發了德國大眾員工內心強烈的不安,更引來了行業對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巨頭的關注。
裁員規??涨?,驚動德國政府
在此次曝出史上最大裁員的消息之前,大眾汽車就曾發表聲明表示,考慮關閉其在德國的一家汽車制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廠。同時,考慮結束終止一項持續30年的就業保護協議,該協議承諾直到2029年年底前都不會裁員。
顯然,大眾汽車想要通過最直觀的精簡人員和提高生產效率來應對市場挑戰,因為大眾汽車乃至大眾汽車集團當前正處于市場的競爭弱勢。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公布的財報來看,由于汽車銷量下跌和重組費用增加,集團2024年第三季度凈利潤僅為15.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6億元),同比下滑了64%。其旗下核心品牌大眾乘用車的毛利率僅為2%,這進一步凸顯了大眾在盈利方面的嚴峻形勢。
而大眾在上個月就已經第二次下調了全年盈利預期。集團管理層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營業利潤將僅為180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也曾表示,當前的戰略重心是通過一系列的節約措施來應對利潤下降的局面。
據布魯姆透露,大眾將推進一項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計劃,以改善核心品牌的盈利狀況。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大眾集團預計將關閉至少三家德國本土工廠,并進行大規模的員工裁減,數萬名員工或將面臨失業風險。
布魯姆曾表示,“從長遠來看,將德國勞動力減少10%是現實的?!倍@個比例正是3萬名在德國本土工作的大眾員工。
目前,大眾在德國大約擁有12萬名員工,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總部沃爾夫斯堡。另外,大眾汽車在德國現有10家工廠,其中6家位于下薩克森州,3家位于薩克森州,1家位于黑森州。雖然暫不明確關停的工廠有哪些,但勞資委員會提到,位于下薩克森州奧斯納布呂克的大眾工廠最有可能,因其剛剛失去了大眾集團旗下保時捷汽車公司的一張訂單。
基于裁員一事,大眾工人28日在工廠發表了抗議,表示員工的要求是合理、公平的,并且宣布還將進行激烈的抵抗,直至占領工廠;相關組織表示強烈反對,并要求采取更全面的削減開支的舉措,而不僅限于裁員和關閉工廠。甚至連德國總理朔爾茨也于28日已介入該事件,朔爾茨指出,糾正過去的錯誤不應以犧牲勞動力為代價,呼吁保留和保障就業。
顯然,關廠裁員對工會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巨大心理沖擊,因為他們正在與大眾汽車商談新的勞資協議,原本還想要求加薪7%。不過,在初步談判中,大眾汽車拒絕了工會方面漲薪的要求,同時提出減薪10%的要求,且未來兩年內不再漲薪。
面對大眾的強硬態度,有人認為,大眾的人員結構臃腫,員工在此工作了幾十年,且擁有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資,此次裁員只是推遲了早就應該發生的事,因為膨脹的人員結構必須終結。
有意思的是,也有人認為,只要大眾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集團子公司奧迪憑借其高端戰略賺得盆滿缽滿,保時捷仍保持著銷量紀錄來支撐收入,大眾就不需要在本土大規模裁員。
可問題是,大眾在中國也不輕松。
“不再有來自中國的支票了”
10月初,有多家媒體報道大眾中國裁員的消息。裁員主要涉及進口車業務,涉及公司是大眾進口汽車(中國)銷售公司(VGIC),裁員規模近百人。
據悉,大眾中國在本輪裁員中給予員工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北京調離去合肥工作,第二種是直接裁員并給予最高N+6的賠償。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N+6賠償,最主要的判定標準是需要在大眾工作多年的正式員工。
目前,大眾在安徽有多個子公司,包括CARIAD、大眾安徽、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等。之所以要將員工調任至合肥,是因為現在大眾中國的整體重心正在向合肥遷移。另外,進口車銷量不佳,裁員早就在計劃之中,此前的進口車業務也經歷過多次裁員。
10月10日,大眾中國方面針對裁員傳聞表示,“此舉是其全球范圍內降低成本努力的組成部分,目前公司正持續提升各部門及項目的效率、優化成本。根據實際情況,相關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開支、差旅費及培訓成本等在內的間接人力成本。”
同時,大眾中國指出,2023年集團在所有旗下品牌中啟動績效計劃,以在充滿挑戰的行業態勢中保持成功。大眾汽車集團設定了清晰的目標,那就是到2026年將效率提升20%。
而大眾中國與其他所有的部門一樣,積極參與并支持全球的績效計劃,具體措施包括調整組織架構、提升工作流程的數字化水平、強化中國區各品牌及部門間的協同,以及加強項目的本土化。
其實,大眾汽車在去年就曾透露,計劃到2026年底累計節約100億歐元成本,并將營業利潤率由3.4%提高到6.5%。然而,大眾乘用車品牌今年距離成本節約目標還差20多億歐元。
9月中旬,大眾汽車中國被曝將削減數百名員工,旨在實現未來三年全球管理費用降低20%的目標。對此,大眾汽車集團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大眾中國需要完成降本的“KPI”,優化工作“可能還包括直接和間接人員成本”,例如管理、差旅和培訓。
裁員降本是大眾近年來在華碰壁的縮影。
例如在中國銷量急劇增長的純電車市場,大眾汽車迄今依然不能與特斯拉、比亞迪以及其他諸多中國車企展開正面交鋒。
去年,大眾汽車在華純電動車交付量增長23%,達到19萬輛。相比之下,去年中國電動車市場交付量整體增長37%;特斯拉在華交付60.36萬輛。
進入2024年后,隨著自主品牌不斷蠶食合資份額,大眾汽車上半年銷量僅135萬輛,同比下滑7.4%;今年第三季度內,大眾在中國地區銷量為71.15萬輛,同比下滑15%;第三季累計銷量為205.66萬輛,同比下滑10.2%。
要知道這可是大眾參與了價格戰、放棄了部分利潤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績。而基于在華的表現,奧博穆在沃爾夫斯堡總部舉行員工大會上表示,“不再有來自中國的支票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207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