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深秋,一個改變上海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大項目在嘉定落地。
中德雙方達成合作,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成立,率先開啟中外合資轎車項目之路。
歷史的年輪不斷向前,四十年后,嘉定已發展成為世界級的汽車產業基地,上汽大眾更是成為大眾集團全球最成功的合資企業之一。
起步——桑塔納的金字招牌
中國近代汽車產業發展史中,大眾集團占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世紀80年代,時任第一機械部副部長的饒斌提出,“一個國家沒有像樣的轎車工業,不能算擁有完整的汽車工業?!钡寝I車生產要求高投入和高技術裝備,當時國內車企并不具備相關條件。
饒斌提議采用中外合資經營的方式,發展我國轎車工業。鄧小平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可以,不但轎車可以, 重型車也可以嘛?!?/p>
于是在1984年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立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的簽字儀式。兩天后,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2015年后更名為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典禮在上海嘉定舉行,并確定年產3萬輛。次年,國產桑塔納車型在嘉定安亭工廠批量下線。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奠基典禮
這款被譽為“神車”的轎車,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桑塔納國產后很長時間內一車難求,僅兩年時間,累計銷量就突破了萬輛,到1998年更是達成百萬輛紀錄?!笆帜么蟾绱螅鼊eBP機,出門桑塔納”,一度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萬元戶”的標配。
桑塔納上世紀90年代的成功源于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適應性。該車采用了當時大眾集團最先進的技術,整車重量較上海牌轎車輕520千克,百公里油耗僅6.1升,最高時速可達169公里。樸實大方的造型也極為適用公務車、商務用車和出租車等多元化場景。這些優勢讓桑塔納迅速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標桿產品。
1999年,上汽大眾技術中心擴建后落成啟用
上汽大眾合資項目的成功,也為后續與其他跨國車企談判及合作提供了借鑒范本。不僅如此,通過與大眾集團的合作,中方學到了先進的全球汽車技術經驗、管理制度,并培養了大批本土人才。
陳祖濤(曾任二汽總工程師)在《我的汽車生涯》回憶錄中指出,在給“桑塔納”配套時,培養和鍛煉了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1984年-1994年,桑塔納獨占中國轎車市場60%-70%的份額。四十年時間,上汽大眾在華產能從最初的3萬輛規模壯大至200余萬輛,年銷量也從最初的千余輛躍升至百萬輛以上,年營收規模超千億,且很長時間內是大眾集團全球最賺錢的子公司之一。
壯大——與上海與嘉定的故事
桑塔納項目,為什么是上海?為什么是嘉定?
資深媒體人張曉鳴曾寫道,上海獨特的“海派文化”為大眾與上海的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其次是上海工業基礎較厚。資料顯示,當時國內真正能夠批量生產轎車并且擁有裝配線的只有上海轎車廠。而該工廠原址在上海嘉定。上汽大眾落戶上海嘉定,不僅能利用已有資源,還能為未來的產業擴張預留充足空間。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極具前瞻性。上汽大眾的建廠不僅是企業發展的一小步,更引發了嘉定乃至上海市的汽車產業飛躍。
1999年,帕薩特下線
在1990年后,上汽大眾又陸續推出了帕薩特、朗逸等多款車型,迎來了產銷的進一步增長。這大幅帶動了周邊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配套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崛起,形成了完備的汽車產業鏈條。1993年,桑塔納零部件國產化率已從最初的2.7%提升至80%以上。
嘉定的基礎設施也得以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公路網絡和生活設施應運而生,成為承載大量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的綜合社區。圍繞上汽大眾,嘉定在1998年就成立了汽車產業園區,聚集了福耀集團、上海捷眾、延峰等汽車零部件企業。
到2024年,上汽大眾已成立四十年,而與之共同成長進步的上海嘉定,也已然是聞名國內外的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
圖片來源:嘉定公眾號
上海嘉定以上汽大眾、上汽乘用車等整車企業為核心,吸引1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包括安波福、采埃孚等跨國零部件巨頭都在此落地。截至2023年,嘉定年規模以上汽車工業產值超過3500億元,貢獻了當地50%的GDP和40%的就業與稅收,并占上海全市汽車總產值超30%。
轉型——未來,繼續攜手并進
面對電動化、智能化兩大新的賽道,上海嘉定和上汽大眾繼續攜手,共同開啟轉型之路。正是因為上汽大眾打下了堅實的汽車產業基礎,嘉定才有加碼電動化、智能化的底氣。
早在2011年時,嘉定區就率先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并隨即制定了系統完備的電動汽車示范推廣的一攬子計劃。同時,嘉定還是國家首個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開發測試區。通過“星辰計劃”“贏在創新”“最后一公里”自動泊車等項目的引領,嘉定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特色集聚優勢。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截至2023年底,嘉定全區自動駕駛測試總里程已突破1600萬公里,占據上海全市測試里程的八成,并可支持從L2到L4級別多種車型的自動駕駛場景驗證。
如今的嘉定,已匯聚600余家“新四化”相關企業,包括地平線、禾賽光電等新興企業。2023年,嘉定汽車“新四化”總產值達2318億元,同比增長41.8%,較兩年前實現近乎翻倍增長。
作為嘉定整車企業的“定海神針”,上汽大眾是最先向新能源轉型的合資車企之一。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2020年,上汽大眾電動化品牌ID.系列首款國產車型——ID.4X量產上市,對外釋放出“大象轉身”的明確信號。如今ID.系列已形成ID.4X、ID.3、ID.6X等較為完備的產品矩陣。去年,上汽大眾ID.系列以13萬輛的成績穩居合資純電銷量榜首。今年,在“油電同進”“油電同智”雙軌并行戰略指引下,上汽大眾新能源銷量屢創新高,10月達到1.6萬輛。
今年5月,奧迪汽車與上汽集團緊密合作,在安亭基地啟動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的聯合開發,未來將生產奧迪新一代豪華智能電動產品。
6月,上汽大眾相關股東方在上海簽署多項有關上汽大眾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在中國開發三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兩款純電車型的技術合作協議。預計自 2026年起,并跨越 2030 年,合作開發的多款插電混動車型、純電車型將陸續推向市場。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在上汽大眾新能源轉型中,嘉定依然占據著關鍵地位,更凸顯出其扎根嘉定,輻射全國的戰略意義。早在2015年,上汽大眾便著手推進安亭基地的戰略性轉型升級。2018年,上汽大眾投資170億元的安亭新能源工廠破土動工,規劃年產能30萬輛。兩年后,該工廠竣工投產。
上汽大眾與嘉定的發展強相關,隨著上汽大眾電動化銷量的上升,嘉定在2022年汽車產業總值也同步上升至3855.4億元。
今年以來,嘉定和上汽大眾合作更趨緊密。今年開年,上汽大眾已與安亭鎮簽訂汽車產業新生態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制定戰略合作與長期發展規劃,打造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9月,嘉定安亭與上汽大眾舉行了汽車產業新生態重點項目落地簽約儀式,致力于打造以上汽大眾安亭基地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新生態圈。
上汽大眾作為“鏈主”,在嘉定、上汽集團的助力下,將延伸汽車產業鏈和生產基地轉型,同時帶動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融入其供應鏈體系,打通供需訂單“內循環”通道,創造千億級產值。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目前,雙方的合作在首發地塊項目推進、園區空間升級、產業生態集聚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智能汽車,從單一制造到創新研發,上汽大眾與嘉定“共生伙伴”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史,更是嘉定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由弱到強的縮影。
四十載風雨同舟,這才有了“中國汽車看上海,上海汽車看嘉定”。四十年來,上汽大眾與嘉定這對“好搭檔”一起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未來還將繼續攜手同行,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中開創新篇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430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