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小米汽車對外官宣了第二款新車—— 小米YU7,預計將于明年六七月正式上市。這款車被工信部新車目錄曝光后,瞬間成了最吸引眼球的“頂流”,市場野心直指特斯拉的Model Y。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米YU7公開“證件照”的前一天,雷軍在其社交平臺發布視頻與文字,稱本月小米汽車將新增50家門店,預計拓展烏魯木齊和南通等19座城市。
過去一年的高速增長,小米汽車不僅營銷節奏把控精準,步步推高市場關注度,銷售和服務網點也在加速擴增。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此前曾透露,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車大約有130多家店,平均每家店銷量100多輛左右——
以2萬輛的總銷量計算,平均每家門店的銷量在150輛左右,橫向對比競爭對手,產出效率已經非常高了。
華為的鴻蒙智行,渠道也是優勢。最早追溯到推出華為智選SF5的2021年,余承東曾用一張強大經銷網點的PPT,向媒體介紹了進軍汽車新零售的渠道自信。
經過三年的經營,鴻蒙智行在渠道拓展上更是野心勃勃,不僅基本盤賺的盆滿缽滿,還反向“拉攏”了昔日的傳統經銷商陣營。
以中升為例,這家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每一個重要的決策和動作,都是經銷商體系的風向標。就在今年,該集團已陸續拿到約50家鴻蒙智行門店授權,分2期進行翻店更新,替換掉大部分BBA的4S門店。
當BBA為代表的德系豪華品牌風頭不復巔峰,問界M9、尊界S800以及小米SU7等一批新對手從斜刺里殺進戰場。無論是產品矩陣,產能效率還是渠道部署,華為和小米都在過去一年瘋狂提速,試圖在刺刀見紅的車市把對手拉下馬。
BBA的最后“防線”
品牌溢價高、售后服務和增值服務強,利潤回報高,4S經銷商體系一直是BBA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堡壘。不過,再堅固的堡壘,在行業轉型的特殊節點,如今也出現“倒戈”造車新勢力、特別是華為鴻蒙智行的趨勢。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得益于旗下擁有眾多豪華品牌4S店,中升集團的利潤可謂“遙遙領先”。
在業績巔峰的2021年,中升集團凈利潤高達83.29億元,是上汽集團245.3億元的三分之一,同時也遠高于比亞迪同期凈賺到的30.3億元、以及廣汽集團的73.35億元。
前幾年,哪怕是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價格戰”空前激烈,以中升為代表的經銷商集團,都能憑借豪華車市場的堅挺,穿著高利潤的“護身符”置身事外。
不過,新能源浪潮漸成趨勢,短短幾年,這些經銷商集團的新車業務逐漸從曾經的“利潤奶牛”轉變為“炙手山芋”。越來越多的豪華品牌經銷商被爆關店、爆雷以及現金流危機等危機,如何活下去,成了大家最現實的問題。
調轉船頭,是變革最快的途徑。
這就出現了今年特殊的一幕,豪華品牌經銷商集體削減BBA門店規模,轉而加入造車新勢力或鴻蒙智選陣營,經過翻牌,掛上問界等品牌的Logo。《汽車公社》了解到,“投奔”華為,“逃離”BBA,這樣的趨勢,在年末已經越演越烈,豪華品牌經銷商具備高端車服務經驗,可以更快成為新賽道的優質資產。
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永達汽車業也在加速擁抱新品牌,在其官網,鴻蒙智行、小米汽車以及國內一眾造車新勢力品牌已在合作伙伴之列。
不過,永達與華為、小米的合作還在初期,截至目前,該公司鴻蒙智行線下門店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據悉,與華為合作的多個網點還在申請階段,部分網點還在建設,2025年第一季度,與華為聯手打造的門店計劃高達30家。
多米諾骨牌,已被推倒。
這是經銷商集團的現實選擇,當務之急,是把車子賣出去,回血,然后尋求更良性的發展。
就在最近,北京市此前最大的奧迪門店之一、同時也是奧迪在華“頂流”的經銷商華陽奧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貼出公告,決定不再進行一汽奧迪品牌的經銷業務。
這是一家有十余年歷史的奧迪銷售網點,無論是終端銷量還是售后服務,都拿過全國很多獎項,是奧迪經銷商的絕對標桿。當地媒體了解到,在與一汽奧迪解除合作關系后,北京華陽奧通將轉戰華為問界品牌,目前門店已更換“AITO”標識,問界展車也陸續進店。
轉型就像吃螃蟹
越拉越多的豪華品牌經銷商外墻,懸掛起“AITO”問界品牌的標識,新的展廳或處于裝修階段,或已提前對外正常營業。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極有可能吃香喝辣,不僅考驗轉型的覺悟和膽識,還有考量市場全局的眼光。”一位問界經銷商告訴《汽車公社》/《C次元》,爭相成為華為的合作伙伴,已成了下半年的趨勢,“投奔華為”并不丟人,為了及時止損,更好的活下去。
BBA的招牌被緩緩拆下,造車新勢力或華為的LOGO煥新登場,一個時代的興起,總是以另一個時代結束為代價。
在今年的廣州車展現場,蔚來高級副總裁魏健就曾透露,去年至今年來,累計已經有40家傳統豪華品牌經銷商“翻牌”蔚來,其中,包括華南首家奧迪5S店——廣州京溪奧迪,而這家門店,曾是奧迪在亞太地區最大的門店。
魏健表示,轉向蔚來的品牌門店中,還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寶馬、奔馳等多個傳統豪華汽車經銷商。
而對于這些“投奔”華為的BBA經銷商來說,手里已經擁有大批豪華車客戶,與品牌上攻的鴻蒙智行高度重合,服務和培訓層面不用操太多心,還可以減少部分銷售費用。另一方面,鴻蒙智行的汽車品牌,沒有庫存壓力,利潤率也有優勢。
內部人士也在近日告訴《第一財經》,問界與中升集團談的新車固定返傭點是4.5%,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的經銷渠道模式下,中升等經銷商只代理分銷車型、進行售后服務等,不擁有車輛所有權,車輛定價、優惠均按照廠家計劃實施。
這也意味著,經銷商不用承擔高庫存的風險,主要盈利來自返傭點,首要目標是走量,后續只要提高月銷規模,盈利前景是可觀的。
華為賣車,始于2021年,華為用智選模式,踏出汽車新零售試水的關鍵第一步。而后三年的時間里,華為與賽力斯共同打造了獨一無二的銷售樣本,迅速提升問界品牌的知名度,背后的信心,是實打實的新車銷量數字。
三年的時間,算不上歷史,但對于余承東和整個團隊看來,品牌構筑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他曾在今年的一次采訪中坦言,問界也是歷經三年多的精心打造,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才逐步有了足夠的市場影響力。
其中,經歷了SF5的挫折,遇到了M5從熱銷到策略出現了一些問題,以及后面的M7,從困難到重新崛起。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和賽力斯的銷售渠道可以簡單劃分為3種——一是完全由華為自營的旗艦店;二是正在由經銷商主導轉向自營的智能生活館或授權體驗店;三是鴻蒙智行授權用戶中心。
余承東此前透露了渠道規劃,2024年,華為將打造800家鴻蒙智行門店,到2025年計劃拓展到1000家。
03
重信守諾,才是做生意第一原則
面對傳統經銷商體系的長期虧損,大家都在努力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過,在爭取螃蟹利益的同時,業界也有“腳踏兩條船”的現象出現。
針對部分奧迪經銷商退網,奧迪廠家負責人曾在經銷商溝通群里做出了說明,主要內容如下:
- 鄭州中升匯迪,未經品牌方同意自行決定轉成華為,拆除Logo土建裝修,經銷商想把奧迪展廳轉到二手車展廳,該店曾是全網top3的店,運營能力很強。
- 北京華陽奧通,原來的店是“奧迪天地”,投資巨大,品牌在去年已同意資產活化,但新車展廳建成沒多久,投資人希望把新車展廳再次活化給其他品牌。
據悉,兩個投資人都想保留奧迪授權,但遷到一個差一些的地址,把原址拿出來做新勢力品牌,未批先建,一汽奧迪只能執行“經銷商協議”的約定,予以退網。
為此,該負責人“三問”經銷商——
一是,在商業世界,某些新勢力品牌一向用狼性的方式對待競爭,也一定會如此狼性的對待內外伙伴,有幾個做新勢力品牌盈利的?哪怕是目前最大的品牌。
二是,按照規劃的網點布局,某些新品牌用很短的時間爆發式拓網,除了第一批吃螃蟹的經銷商,那些后進入的,是否能一定盈利?
三是,奧迪已經讓經銷商持續且相對穩定地盈利36年,那些汽車新品牌,能讓線下網點盈利多久?中升集團作為上市公司,有自己特定的壓力和估值考慮,非上市公司首先還是要考慮單店的盈利性。
“建議大家理性分析和判斷。”
負責人的態度非常清晰,面對年底經銷商的“倒戈”小浪潮,這無疑是對其他經銷商的一種警示。
不過,在整個銷售終端寒氣透骨的當下,大家最為關注的,還是眼前的利益,先吃飽,倉廩實才能知禮節。權衡利弊,經銷商會做出最現實的選擇,畢竟,在利潤率的維度,AITO問界現階段已足夠領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684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