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2023年以前,甭管時局如何,在近150年的汽車工業發展史中,中國企業始終是一個后來者,一個在模仿中找尋生機的角色參與其中。太多的經驗和故事在告訴外界,這個被發達國家把握游戲規則的產業重地,并不屬于中國玩家。
在技術發展總是存在代差,消費需求還停留在有沒有車的初期階段,中國的汽車企業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難度之高可想而知。當大眾、豐田、通用等產業巨頭牢牢掌握著中國車市的發展節奏,很多時候,我們除了被動跟隨,再無他法。
直到全行業圍繞“新能源”構建起新的生態,轉機出現了。
多年來,在特斯拉的帶領下,中國車企一路火花帶閃電地搶在人前,建起了自己的產業優勢,那隨之而來的課題,自然就成了“如何以中國人的方式,為汽車工業另辟一條前景無限的發展之路”。
2023年年初,帶著比亞迪汽車對新世界的回應,仰望品牌橫空出世。當所有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借著新能源轉型的熱潮刷點流量罷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仰望的誕生絕不是那么簡單。
而后,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仰望之于中國汽車,恰如任何一個豪華品牌之于自家汽車工業的意義。為了多賣車?還是為了面子?顯然都不是。
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別看 仰望U8趕赴世界展現中國創造的硬實力、仰望U9前往紐北“綠色地獄”驗證自己的三電實力、仰望U7毅然決定進軍D級旗艦轎車市場,遠超任何一個新品牌的推新頻率,但不得不說,這一切努力足以讓仰望載入史冊。
從技術上做到全維度領先,到品牌形象的立體化塑造,從受到國內外眾多名流政要的青睞,到成為阿聯酋迪拜王子、約旦王后的座駕,從循序漸進地拿捏各級豪華車市場,到提出要和用戶共建中國自己的高端文化和汽車文化。
仰望做了過去幾十年中國汽車未曾做過的事,卻在這個時代走到了足夠和任何一家傳統豪華品牌比肩的高度。
這一刻,即便有再多的人不愿承認,過去由傳統豪強構建的市場秩序會就此崩塌,事實均在證明,不管這個品牌的野心有多大,面對行業的快速變革,中國汽車工業已在仰望的帶動下,完成了質的蛻變。
技術造就仰望,實力觸達人心
自從中國汽車借著新能源發展的筆觸,圍繞產業轉型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大家都開始覺得燃油時代定下的行業格局是時候被新人打破了。
但是,眼看一眾高舉高打的新能源品牌,逐漸在今年都失了聲,進入破產倒計時,我始終覺得,沒有堅實的體系能力,再篤定的自我認同都略顯片面了。
中國車企要真正站到和大眾、豐田等汽車集團的段位上,是離不開對汽車行業的深耕,離不開大量基盤用戶所能帶來的價值認可和支持。
換句話說,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并不會給任何一家企業提供上位的捷徑,帶著浮躁心態造車的結果只可能如我們此前所見的種種亂象,慢慢被市場拋棄。
那過去一年,不管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否讓外界為中國車市的發展捏了一把汗,單論仰望的市場表現又是怎樣的?其實都不用做過多對比,人人都看得很清楚。
2024年是比亞迪汽車成立的第三十個年頭。從基礎上看,仰望就不是一個毫無背景的新品牌,首先就說明了,沒人可以用評價新人的角度去形容仰望的誕生。
由此一來,盡管仰望U8、U9今年仍會以應急浮水、原地掉頭等技術展示,出現在社交平臺上,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這就是中國汽車亮劍于外的真實縮影。易四方、云輦-P技術等黑科技的簇擁更是支撐仰望品牌形成向上突圍之勢的關鍵。
而正是這種自帶力量的品牌基因,當我們再來復盤仰望在百萬級豪車市場上的銷量和聲量,都顯得是那么順其自然。
作為一款國產售價百萬級的SUV,仰望U8去年的累計銷量就超過了9000輛,論表現,幾乎和寶馬X7處在同一水平,更是高于路虎攬勝運動版。而仰望U9不僅在2024年古德伍德速度節上大放異彩,隨后在征戰德國紐北賽道時,創下了中國品牌量產車最新的圈速紀錄。
是的,漸入佳境的市場表現,就是仰望對于“中國汽車崛起”的真切表達。但在我看來,相比靠著故事沉淀的傳統勢力,仰望亦是一個“養成系”的中國豪華品牌,就決定了,除了以仰望U8、U9為媒介傳遞技術底氣之外,和用戶溝通,如何與之建立感情紐帶,同樣成了仰望勢在必行的使命。
因此,帶著“賣一臺車,就是交一個朋友”的愿景,仰望于2024年做的更為具象的地方還在于,希望能夠和用戶一起共建中國人自己的高端汽車文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中國汽車=廉價交通工具”的普遍認知。
“中國沒有汽車文化”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觀點。但就那句品牌愿景想傳達的,仰望能在基于更敏捷的直營服務體系,與客戶面對面交流的同時,還有心在去年舉辦了近400場線下客戶活動,并時刻聽取著來自用戶的意見,從而對產品的迭代加以改進,足以讓我們相信,仰望的誕生才不是為了借勢奪取市場份額。
為了重塑中國汽車的形象,為了壯大整個產業的實力、提升全產業鏈的內驅力,中國車企比亞迪進入世界車壇的名人堂,比亞迪、仰望過去所做的,現在在執行的,或是未來規劃的一切戰略部署,就是這個時期最能代表中國汽車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局限的區域市場邁進主流賽道的舉動。
新時代的豪華品牌,就該是仰望的樣子
一個世界級的中國汽車品牌,究竟該是一個什么模樣?
有人說,依托歷史沉淀和人文情懷,能有潛質配得上這一稱號的,必須得有足夠長的發展史才可;又有人說,在中國,誰能將“汽車普及”做得最透徹,實打實地成長為一家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車企,才值得被世界車壇記住。
回看中國汽車工業的過去,我想,誰都無法簡單否定這樣的判斷。
可隨著產業轉型的腳步加快,人人都想著從傳統汽車制造商蛻變為移動出行提供商,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全行業都將披上科技的外衣,中國汽車是不是可以給外界一個新的選擇?
對于“仰望”,這短短兩年間,或許仍有著太多來自四面八方的疑問,會牽絆著它的發展。沒有深厚的歷史,也沒有足夠龐大的品牌用戶基盤,似乎這個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我始終相信,一個時代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產業新貴。
上世紀80年代,在北美一炮而紅的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和謳歌是這樣,九年前,由車系轉變為獨立品牌的捷尼賽思也是如此。那到了今天,為什么來自中國的仰望就不可以是新時代下的典型代表?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
多年來,在中國經濟快速騰飛的階段,我們聽到了太多有關科技興業的指導方針,那么,當新能源產業在此為中國汽車工業注入了新的血液,2024年的市場競逐更是徹底鋪上智能化的發展底色,講真,中國車企是時候用力向所有人傳遞出改天換地的氣魄了。
的確,在百萬級豪華車市場,中國品牌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選擇即刻出發的仰望,唯有從一開始就得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向所有同行發起挑戰。
對比過去所有異軍突起的同類品牌,仰望并沒有沿著日韓車企對于品牌向上發展的老路向前。
但如今來看,隨著仰望一年多來,真正切切地以“跨時代”、“革命性”、“超越極致”的技術,為中國用戶提供了超出期待的產品和體驗,并且在產品矩陣不斷完善之際,引領了全行業爭相在四電機技術、全主動懸架等方面不斷突破自我極限的新趨勢。
我想,中國汽車產業還真的歷練出了一個自帶民族驕傲的豪華品牌。從燃油時代到電動時代,所有基于技術向上的筆觸都為仰望描繪出了作為一個全新高端品牌的立體形象。
總而言之,臨近年關,對于2024年發生在中國車市的所有故事,外界依舊難以用一個概括性的口吻為之定調,但唯獨對于仰望敢言,正是它的存在,撐起了中國汽車的時代使命。
現階段,這個誕生不過兩年的新品牌,充分以顛覆性的技術、前所未有的產品和革新用戶體驗,樹立起了獨特的品牌價值感和高端標簽。
那望向未來,在更多黑科技從理論設定走向現實時,仰望“以極致技術打造高端品牌”的品牌初衷只會愈加豐滿。在和傳統豪華品牌的一同競爭中,仰望亦將有實力、有資格在新時代代表中國汽車站上世界舞臺的中央。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919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