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剛開局,就有車企已被宣告失去繼續前行的資格。
在掙扎求生一年后,合創汽車被股東宣判了結局。合創汽車,最終還是倒在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決賽的前夜。
近日,廣汽集團召開了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會上討論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按股比為參股公司提供借款的議案》,主角就是合創汽車。作為股東之一的廣汽集團,需要收拾合創汽車留下的爛攤子,提供借款用于支付員工賠償、車主售后服務等。
曾是“小明星企業”
合創汽車創立之初,在一眾新勢力中也算小有名氣。因為其最初的兩大股東是廣汽集團和蔚來汽車。
當年,蔚來汽車風頭正勝。由于創始人李斌與資本市場關系緊密,加上蔚來是最早達成年銷量破萬門檻的新勢力,并且產品沒有被爆出太大質量問題,所以蔚來成為造車新勢力初期第一人,從銷量到估值全面領先其他競爭對手。這為蔚來汽車與傳統車企合作打下基礎。
圖片來源:合創汽車
2017年底,廣汽集團與蔚來汽車合作,成立廣汽蔚來(合創汽車前身),規劃總投資12.8億元,廣汽集團和蔚來汽車分別持股45%和55%。為激勵合創汽車團隊,蔚來董事長李斌表態,在蔚來持有的55%股權中,有10%是留給合創汽車核心團隊的。
次年4月,廣汽蔚來正式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合創汽車成立是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合作的一次大膽嘗試。
在成立廣汽蔚來之時,廣汽集團主要負責整車研發和生產,蔚來提供智能網聯技術和能源支撐體系。雙方承諾,將整合資源讓廣汽蔚來從“產業、資源、技術、用戶”多元維度進行創新,合創全新的出行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汽車不止找了廣汽集團一家合作,還同時與長安汽車組建了合資品牌長安蔚來。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兩大傳統車企與蔚來合作的目的很明確,借助后者之手快速布局高端新能源市場。
蔚來退出,廣汽減持
實際上,雙方合作的隱患也很多。
彼時,蔚來汽車自身還沒有做大做強,尚處于起步階段。即便到現在,蔚來汽車都沒有實現盈利轉正,還需要靠融資續命。在這樣的情況下,蔚來汽車分散精力做合資品牌,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噱頭大于實際”,熱度有但前景卻不那么被看好。
2020年時,廣汽蔚來首款車型合創007上市,定位純電SUV,官方指導價25.98萬元,純電續航500公里。在業內人士看來,該車綜合競爭力一般,卻又存在定價過高的問題,導致首戰失利,當年銷量僅千輛左右。
而當時的蔚來汽車自身難保。由于新能源汽車政策退坡,疊加資本市場情緒短暫低迷,蔚來汽車資金鏈變得緊繃,現金儲備一度不足10億元,無法為廣汽蔚來和長安蔚來兩大合資品牌,提供更多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面對廣汽蔚來首次試水失敗,蔚來汽車萌生退意。而當時的長安蔚來又無太多實質性進展。2020年后,蔚來汽車相繼退出長安蔚來和廣汽蔚來。
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開始為合資品牌尋找出路。長安汽車引入華為和寧德時代,將長安蔚來打造為旗下高端品牌阿維塔。
至于廣汽蔚來,廣汽集團則為其引入了新的股東——珠江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投管)。2021年初,珠江投管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珠投智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珠投”)作為戰略投資者增資約19.23億元,成為最大股東。廣汽集團通過子公司廣汽埃安增資約4.82億元。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公告
隨之而來的是,廣汽蔚來更名為合創汽車。最新股權結構顯示,合創汽車共有五大股東,其中廣東珠投持股68.58%,廣汽集團直接間接合計持股25%,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大股東。
珠江投管聚焦地產行業,無法給予戰略資源支持,合創汽車的發展主要依賴廣汽集團。然而,廣汽集團將高端化押注在“親兒子”埃安品牌上。這也意味著,合創汽車的處境依舊尷尬。
合創后續其實也推出了 Z03、A06、V09等新車,卻沒能在市場激起太大水花,年銷量未曾突破過2萬輛規模。產品市場表現不達預期,更是讓廣汽集團等股東重新評估合創汽車的發展價值。何況廣汽集團近兩年深受價格戰、合資業務收縮等困擾,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無暇他顧。
股東收拾“爛攤子”
在堅持了數年之后,合創汽車還是被股東放棄了。2024年年中,就傳出合創汽車拖欠員工薪資、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等消息。到這年中,有消息稱,各地車主發現品牌門店關閉、售后服務停止。
本次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算是證實相關消息。公告中提到,2024 年1月以來,合創汽車出現嚴重經營困難,陸續出現拖欠員工工資,無力維持正常售后服務的情況。
廣汽集團表示,為履行對員工和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各股東方經協商一致,擬按股比向合創汽車提供借款,專項用于支付員工欠薪、經濟補償金及已售車輛售后服務。
圖片來源:合創汽車
其中,廣汽集團將提供約2380萬元借款(以實際發生金額為準)。此外,委托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承接合創汽車產品售后服務業務,并根據10年售后服務期限測算由合創汽車股東各方按股比提供不超過1.74億元借款,專項用于合創汽車產品售后服務。
合創汽車最終走向淘汰,應在意料之中。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車企淘汰賽也在持續加速。
目前,國內市場在售的新能源品牌還有51個,其中過半品牌月銷量低于3000輛。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這些品牌基本上都會被淘汰。而合創汽車,只是倒下比較早的那一批而已。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6060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