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標識——特斯拉的中國車主。
對這個新潮玩具,他們愛不釋手。在微信群互通有無之余,他們還會一起相約駕車旅行,分享生活點滴。
別看這個特斯拉的“中國朋友圈”現在的規模并不算大,以后卻是不可估量。最近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就撰文稱,未來的汽車版圖只會分成兩大陣營,一種是特斯拉,一種是其他。
而近距離觀察這批嘗鮮特斯拉的中國車主們,他們身上大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心態年輕,對新生事物非常敏感。一句話描述就是“對新科技有嘗試熱情的新貴”。
特斯拉不僅顛覆了他們對汽車的認識,更有意義的是,中國車主們正通過這一極具傳奇故事性的品牌,領略并擁有無限的可能與開拓的視野。
因為特斯拉,他們對生活、對人生、對商業的看法發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改變?又會由此在各自的商業發展進程上寫下怎樣一筆?上證報作者嘗試去發現、去解讀。
“思想家”劉毅的驚艷邂逅
行業:移動醫療
體驗:特斯拉把汽車變成一種家用電器
思考:背靠蘋果大樹,特斯拉的成功,我也可以有
去年11月訂車,今年6月拿車,到現在行駛距離還不到1000公里。但劉毅對新座駕特斯拉,感觸極深。
驚艷
身為國內移動醫療龍頭上市公司九安醫療的董事長,劉毅去年前往地處美國硅谷的iHealth子公司時發現,谷歌公司的門口新建起了充電樁。這時,街上一輛特斯拉從身旁駛過,“很拉風”,他形容。
在硅谷,特斯拉的名號響亮極了——汽車業的蘋果,互聯網時代最具顛覆性的產品……
“出于對創新型公司的敬仰,我忍不住前往特斯拉專賣店體驗了一把,之后便欲罷不能。”
他對上證報作者說,“沒發動機,沒變速箱!只要用iPad就能實現操控,方向盤左右兩側的小小按鍵,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的控制;而且,加速度非常快,充滿駕駛樂趣。”
與特斯拉的第一次接觸,劉毅體會了一把“驚艷”的感覺。“特斯拉重新定義了汽車,把汽車變成家用電器。太方便了。”
回國后馬上交了定金,苦苦等候大半年,劉毅不急不躁。說起怒砸車的車主,劉毅覺得,現代人需要用理性、體諒的心態來對待這個世界。6月份一拿到車,他就直接開上路了,“從未看過說明書,iPad操控起來一目了然。”
如今,九安醫療公司自己安裝了壁掛式充電器,每次充電跟給手機充電沒什么不一樣,只是時間更長而已。劉毅特地做了記錄:“10個小時可以充滿,續航里程顯示到了440公里。”
有一次堵在路上,系統顯示還能再開100公里,劉毅說,如果有車主也遇到同樣情況,完全不需要著急,“因為特斯拉能耗非常小,支撐到家沒問題”。
還有一次從天津開到北京出差,在酒仙橋下的超級充電站充電,“僅僅不到1個小時,全部搞定。”
機緣
自打買了特斯拉以來,劉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放眼全球,做純電動車的公司那么多,為什么只有特斯拉脫穎而出?
他的答案是:特斯拉實現了喬布斯的夢想。
“電動車聯接iPad,形成了人車互聯網相連的車聯網,把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提高到了極致。另外,特斯拉的車輛外觀也形成了一種時尚潮流。”
軟件、硬件、外觀,這就是產品力。劉毅認為,和蘋果一樣,“三合一造就了特斯拉的靈魂”。
將這樣的答案引入自己所處的行業,劉毅的九安醫療,是一個致力于發展移動醫療的代表性企業。每天開著特斯拉,他忍不住思考,應該如何把公司的產品力做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像特斯拉那樣,有效地定義產品,更持久地打動用戶。”
創新是第一位的。九安是創新型公司,也源于劉毅本人對新生事物、新變化、新趨勢的敏銳把握。也算機緣巧合,在多年的主打產品血壓計與同類產品的競爭中,他首先想到的也是與PC相連,后來失敗了。
接著蘋果問世,劉毅就嘗試與蘋果相連,樣機出來后,他本人試用了一次,這也是全球第一次有人用手機來測血壓,劉毅當時的感覺是:這個世界要變了。
有趣的是,其實當時的蘋果公司,也開始面臨一些質疑的聲音,只有游戲、娛樂功能顯然不夠。按喬布斯的話說,蘋果也能做嚴肅的事。
于是當劉毅嘗試敲開蘋果的大門時,他驚喜地發現,原來蘋果也熱切等待著九安這樣的公司。“甚至我們的人還沒來得及動身,蘋果就主動要求開越洋電話會議,熱切與九安醫療接洽。”劉毅告訴作者。
飛馳
“背靠蘋果這棵大樹,等于為九安醫療打開美國市場找到一個好的背書伙伴。”
幾乎在不經意間,劉毅打開了一扇門窗。移動互聯網將改變所有行業,iHealth則有幸成為嘗鮮者。自此,九安醫療從一個曾經給別人做嫁衣的貼牌企業開始了國際市場的品牌之路。
要深入美國市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次與蘋果MFi (即“Made for
iOS”)部門負責人Don見面時,他認為九安公司不可能拿到iHealth這個商標,因為這個商標太好了,估計早就有人注冊了。
“我不甘心。”劉毅經過調查發現,iHealth還是可以申請注冊的,“我們立刻提供了使用證明,畢竟,九安的產品已經是全世界出貨量第二大的血壓計。最終獲得了FDA的承認,品牌也正式注冊好了。”
如今,九安跟美國最大醫藥連鎖商Walgreens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在美國的銷量穩步增長。“美國的保險機構、醫療機構找過來談合作的也有數十家之多。”
“醫療健康行業也需要自己的蘋果,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因為蘋果,因為特斯拉,劉毅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互聯網時代,就是要加速飛馳。”
[page]
“發燒友”陳寶華的多彩人生
行業:互聯網
體驗:特斯拉能更多體現新女性對生活品質和精神的追求
迷戀:情之深恨之切。她甚至寫過一篇“特斯拉18條”,直指特斯拉還有值得挑剔的地方,比如五金縫太寬,啟動空調時聲音太大……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演講的間隙,陳寶華接受了上證報的微信專訪。作為一名“發燒友”,擁有兩臺特斯拉的陳寶華,對其喜愛之情無需贅言。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她的信條。而特斯拉奔放自由的特質又給她的生活添加了一抹別樣色彩。
最佳犒賞
23歲創業,從硬件產品芯片、傳感器等制造業做起,后來進入醫療行業,再進入互聯網領域,目前開始做投資。12年過去了,纖細文弱的陳寶華一直馳騁在創業途中。
“每個領域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我用OPEN的心態去接受。”
到今年,她打造的企業已發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與國內多所高校合作開發智能機器人、芯片等產品,擁有200多名員工,在美國和英國開設了銷售中心,年銷售額過億。
IPO上市,目前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擁有一輛特斯拉,也算是對自己多年來辛苦打拼最好的犒賞。”陳寶華第一眼看見特斯拉,就愛上了它的特別。
在她眼里,“特斯拉十分符合小有成功人士的狀態,更符合我的風格,能更多體現新女性對生活品質和精神的追求。”
去年8月駕駛著第一輛特斯拉上路,今年2月份,她又在國內下單,買了第二輛放在上海公司里用。
仍是她最愛的那款紅色,“代表年輕和活力”。
精益求精
但遺憾的是,充電時碰到了問題。糾結之下,她決定一個人把車從上海開回深圳。
單人,單車,可以嗎?家人顧慮很多。但在規劃路線行程,并與特斯拉微信群里的朋友商量后,陳寶華上路了。
1500多公里分成幾站進行,先開到杭州,到一個車友家里充電;之后到三清山,山腳下的一家酒店可以提供充電服務;下一站則是南昌,那里是她的故鄉。
直到她真的開到南昌,家人才相信電動車確實可以在國內實現長途旅行。
隨后到了贛州、韶關,沿途的一些酒店會提供充電服務,最終她駕駛著特斯拉踏上了開往深圳的高速公路。
回憶起這段旅程,盡管陳寶華語氣頗輕松,但過程中也不乏很多驚心動魄的插曲。“不過重要的是,這段駕駛特斯拉的經歷,讓我得到更好的錘煉,也認識了更多朋友,獲得了不同尋常的啟迪和認知。”
“這是一次心靈之旅,最終收獲的是喜悅。”她概括說。
采訪她過程中,她很少談及自己在商業上的成功,但一直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選擇特斯拉,就是源于她推崇的生活方式——“愛車,愛生活,激情、創新,利己利他的舒適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對特斯拉充滿喜愛,但身為硬件產品開發的“工程師”,陳寶華對細節仍有精益求精的要求。她甚至寫過一篇“特斯拉18條”,直指特斯拉還有值得挑剔的地方,比如五金縫太寬,啟動空調時聲音太大……她還對特斯拉的高管直言,要求公司提高后端客服水平。
每年都會出去旅游的陳寶華,今年決定開著特斯拉出發,她期待更多充滿激情、與眾不同的新體驗。
[page]
“代言人”宗毅的奇幻旅程
行業:節能環保
體驗:特斯拉是中國電動車市場最需要的那條“鯰魚”
行動:北京到廣州的充電之路已經打通了,聽說現在大家都在用,下一步去哪里,還在計劃中
上證報《創客宗毅:蝸牛的夢想》一文刊出后,芬尼克茲集團創始人宗毅,幾乎成了特斯拉的“代言人”。
隨著打通南北充電之路的“壯舉”被更多人知曉,宗毅的生活重心也在創業與公益兩邊不斷切換。
后續故事
“北京到廣州的充電之路已經打通了,聽說現在大家都在用,下一步去哪里,還在計劃中,可能是西南。”
宗毅對上證報作者說,“現在好多公司都來找我談合作建充電樁的事,但都被我給拒了。我做充電樁,就是一項公益實驗。”
在他心底,這次行動的真正意義在于,告訴大家:只要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一個遍布中國的充電網絡很快就能建立起來。同時,讓更多民眾認識到電動汽車充電是可以免費的,這會極大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
他暢想,“電動汽車的普及也許會像智能手機的普及一樣,比想象中快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創業者,他也從特斯拉身上學到,只要打造出互聯網時代最吸引眼球、做到極致的產品,就可以到互聯網上去賣。
如今,宗毅的芬尼克茲集團立足熱泵行業,已成為一家國際化新能源企業。知名媒體人羅振宇將其譽為“我所見過的中國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最成功的企業案例”。
最令宗毅自豪的是,芬尼克茲所有的產品都是通過互聯網賣出去的。
“我們沒有傳統渠道,也不能跟國美、蘇寧這樣的大公司玩,他們老是欺負我們。如果沒有做互聯網,公司今天會怎樣,真的很難想象。”
先款后貨,甚至預售,這是宗毅網上銷售特別牛的一點。“就像小米,就像特斯拉,只要你的產品做得特別好,就有底氣。”他拿自己舉起例子,“去年6月我交付了4萬美元的訂金,等特斯拉等了足足一年。”
“因為值得等待。”他言語間充滿激情,“當你見到特斯拉的時候,你不會覺得這只是一臺車。對此有懷疑的人,一定沒有摸過特斯拉。”
堅定環保
中國的汽車消費者中,像宗毅這樣同時擁有兩臺電動車的車主,并不多。根本原因在于,他骨子里一直是個環保主義者。
當年美國某領導人曾說過,“我們所有人不排放了,只要中國人人排放一點點我們都白做了。”這句話深深地刺激了宗毅。
4年前,宗毅有一次上中央電視臺做演講,他的環保主義情結展露無遺:“我們用30年的時間把中國建成一個世界矚目的強國,但是現在生存環境確實不太好,這是我們行業企業的一個責任。保護環境行動變得非常緊迫了。”
他又一次語重心長地說,“中國的空氣已經等不起了,電動汽車無疑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我就是一個電動車愛好者,和特斯拉或比亞迪沒有半點關系,但是由于一路上都在推廣電動車,總是被當成賣車的。”
宗毅笑言,“不過,我一路上大概賣出了150多臺特斯拉,可能比任何一個特斯拉的銷售經理賣得都多。”
同時擁有比亞迪的“秦”和特斯拉,宗毅難免要做做比較。
“綜合來看,秦在性價比方面的優勢很強,但屬于混合動力,充電一次后的純電續航里程只有50-60公里,適合作為公司用車,也很適合上班一族;而特斯拉是純電動車,零排放無疑對改善空氣質量的貢獻更大。”
最后,宗毅感慨,中國電動車發展多年,一直水波不興。而特斯拉的到來,使富人都愿意嘗試開電動車,沒錢的人也愿意追隨,電動車終于走進人們的生活中。
“特斯拉是中國電動車市場最需要的那條"鯰魚"”,他這樣總結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3347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