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小米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熱衷于汽車的兩家企業,在國家頻頻公布新能源汽車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它們誰能率先拿到進入新能源汽車的準入證?
11月26日,發改委對外公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純電動乘用車準入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
巧合的是,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也在11月26日對外公布了“樂視See計劃”。微博中,賈躍亭稱:“為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為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呼吸純潔空氣,為推動一場新的產業革命,我們‘see計劃’見……”這一計劃被外界猜測為新能源汽車。
與樂視一樣,小米目前似乎也有意進入汽車。坊間傳言黎萬強前往硅谷閉關,目的就是為小米汽車尋找靈感。而在網絡上,也出現了類似“M”標志的小米汽車模型。
問題來了,對于這兩家當下中國互聯網最有創新和最具互聯網思維的公司,誰能率先拿到進入新能源汽車的牌照呢?
樂視先發優勢明顯
國內互聯網公司誰對新能源汽車最關注?當屬樂視和小米。但與小米相比,樂視的步伐更快,也最有希望成為第一家率先拿到新能源汽車準入證的企業。
與小米目前仍停留在摸索階段不同,樂視已經切實行走在路上。據了解,目前北汽和樂視都入股了美國高科技純電動汽車設計公司Atieva的股份。其中,北汽是第一大股東,而樂視是第2大股東。
據了解,Atieva公司的技術團隊,主要來自歐美汽車集團和硅谷科技公司,其工程師中更不乏來自特斯拉、通用、奔馳、大眾等車企的研發專家,該技術團隊已成功研發了3000多輛新能源電動汽車,其中包括特斯拉Roadster、雪佛蘭沃藍達和奧迪R8純電動跑車,是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頂尖設計公司。
樂視和北汽成為被業內稱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Intel”的股東,意味著樂視和北汽已經滿足了國家發改委下發的“純電動乘用車準入規定”要求。《規定》中,最核心的是:(申報企業)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介紹,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電池。如果有企業能在此領域做出突破,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和科技部會專門拿出專項資金進行扶持。而Atieva公司作為特斯拉的設計公司,特別是在電池的研究中,目前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因此,樂視和北汽的合作,已經在政策層面上滿足了國家對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領域的要求。
賈躍亭美國之行中,曾與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密會。知情人士稱,雙方主要是洽談“北汽與樂視合作新能源汽車”一事。現在雙方一起入股美國高科技純電動汽車設計公司Atieva的股份,說明雙方已就合作新能源汽車達成協議。
在業內看來,僅此一條,已令樂視領先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有望快速成為互聯網公司拿到第一家新能源汽車牌照的企業。
中國“特斯拉” 值得期待
特斯拉的成功,最大因素是其商業模式。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特斯拉都不能算是一家純粹意義上的汽車公司。
特斯拉電動車突圍而出是一個奇跡。首先,它不是第一家電動車生產商,公司成立至今也不過10年;而論制造汽車的技術,它也并不掌握汽車業的全部核心科技,它只是巧妙地將多方優勢資源進而整合。
據了解,特斯拉的供應商達到14家。分別來自于日本、美國、法國、瑞士、瑞典、韓國等地,其中包括了橫濱輪胎、松下電器、瞻博網絡、直覺軟件、德納公司、達索系統、博格華納、偉世通以及TEConnectivity等廠家,這些供應商涵蓋了包括輪胎、鋰電池、軟件開發和汽車變速器供應等多項領域。
特斯拉的牛逼之處,在于它對電池的管理控制上,這是它成功的基因。特斯拉電動車上所搭載的8000根電池,全部來自于松下電器的鋰電池組,通過改進的電池管理系統讓特斯拉電動汽車可以行使跟多的里程。這一策略和蘋果一樣。蘋果并不是智能手機的始創者,但它最大化地普及了智能手機。
2013年年底,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率團參觀和考察了特斯拉。徐和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告訴作者:“此前考察過太多的新能源車企,但當我們看到特斯拉的產品,看到它的性能和指標時,都很震撼,這是新興的信息化對傳統制造業的一次革命。”
作為國內跨界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樂視已經通過超級電視證明了自己擁有了對傳統制造業的顛覆實力。它與特斯拉一樣,本身并不具備制造電視的實力,但依賴自己研發的U1操作系統,成功將產業鏈串聯起來。
現在,特別是它和北汽成為Atieva公司的第一和第二大股東之后,已經擁有了不輸于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能力。它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和北汽一起通過合作,生產出不輸于特斯拉的汽車產品。
來源:光明科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3603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