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新能源汽車的制高點是汽車業在新一輪競爭中獲勝的關鍵,這已成為全球每個國家的共識。而組成具有統一標準的公共發展平臺,則是現代汽車企業在低碳經濟中取得領先的重要基礎。從2009年美國電動汽車聯盟(簡稱EC),到2010年日本電動車快速充電協會的成立,企業與相關產業形成集聚抱團的”結盟風”日益興起。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這股風潮也逐漸進入中國。從2009年開始,以長安、一汽、東風等國有企業為主導,相繼成立了”電動汽車產業聯盟TOP10”以及”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欲圖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占得先機。
”歐美、日本等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聯盟多為利益集團組成,而中國則多由府為主導,各大車企建立新能源汽車的統一標準和發展平臺”,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表示,在”整合優勢資源、集中力量”相同初衷下,擁有更多潛力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率先發起了綠色攻勢。
新能源整合:1+1>2
本次以長安、東風、一汽為代表的16家央企發起成立聯盟,其主要任務是整合央企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
對于央企電動車聯盟,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有著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是個緊密的聯盟,它可以把整個產業鏈串起來,包括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和后面的網絡服務系統,對于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車的發展是非常好的。”
目前,電動車”國家隊”中,除包括有一汽、東風、長安這樣的整車生產企業,還包括了非汽車類資源,如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國電、南方電網等能源企業,以及以地產為主的保利集團等。這些企業被分為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服務三個專業委員會,涵蓋了電動車生產鏈的上下各個環節。其涉及范圍更多、更廣,以央企為主導的電動車新聯盟,力圖實現我國新能源發展”1+1>2”的目標。
全球視野研發新能源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長安汽車也在在歐美國家進行了大范圍的調研,得出了一系列結論: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像有些國家受到利益集團阻擾,且行業各方都能從產業發展中獲益;在未來一、二十年內,內燃機汽車將仍然占據市場主流,不過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將是長期的發展方向,其增長速度、市場份額會有較快增長。”中國發展新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新能源研發上,長安汽車致力于通過全球視野進行科技的探索。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日前在接受作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創新并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集合全球資源來搞研發。全球化發展新能源,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010年6月,長安汽車成立的英國研發中心,除了注力于發動機、變速器等技術外,新能源也是其發展的重點。
新能源實力領先
入選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為新能源”國家隊”的主力,源于長安汽車在新能源科技實力上的領先地位。
目前,在電動車領域,長安汽車已掌握自主整車集成設計、系統設計、性能匹配標定等技術95項,電池、電機、整車控制三大純電動核心系統控制技術51項,掌握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純電動整車控制策略軟件。
在電動汽車發展規劃上,長安汽車也有著清晰的思路。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表示:”發展新能源,長安汽車的投資要著力于關鍵領域、核心領域。比如整車的投入、實驗的手段以及裝備的水平等;同時,在投資過程當中,電池、電機,這些都需要涉及到合作。”據悉,到2012年,長安汽車將在新能源汽車上重點投資10億元人民幣,以全力推動純電驅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提升。正是憑借著這些強勁實力,長安汽車在新能源發展中居于領先地位。在電動車聯盟中,長安也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
除了國家發改委以外,科技部也日前也開始醞釀制定”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十二五”期間的重大專項將側重于純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工作。擁有越來越多發展機遇的純電動汽車,將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探索出新的方向。而擁有全球視野的長安汽車,在未來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一顆璀璨的明星。
(編輯/李艷嬌)
來源:新浪汽車綜合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384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