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訂單。2010年0訂單。兩個春秋過去了,2011年的春天,科力遠還是沒能等到鎳氫動力電池的訂單。
”現在還在給車廠做測試,還沒拿到訂單,沒開始批量生產。2010年這一年還沒有盈利。”2011年3月24日,科力遠董秘辦如此回應作者,說法與2009年9月時如出一轍。
但這絲毫沒有關系。相比起”故事”,市場更愛”科幻”。盡管0訂單,科力遠風頭絲毫不減。
從2008年8月底打出鎳氫動力電池旗號到今天,科力遠市值從20億擴張到82億,股價從7元漲到26.71元,漲了2.82倍,市盈率更是高達286倍。 ”82億的市值,286倍的市盈率,凈利潤才兩千多萬,泡沫很大。”上海一位分析人士提醒。
一拖再拖,科力遠到底怎么了?
三年一夢仍是0訂單
”為什么在車廠檢測這個環節拖了一年多?”早在2009年9月,科力遠已經對外宣稱產品已經送往廠商檢測。
”2011年能不能開始貢獻利潤要看市場情況,最主要是訂單。”上述科力遠人士表示。
”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現在我們拿到了一些實驗性的訂單,市場性的訂單還沒有,不過產能和技術都不存在問題。”科力遠新聞發言人表示。
”我去年1月份去調研的時候,他們就說在試車,一年多過去了,沒什么動靜。這里面存在的問題可能是一堆,過程挺艱難,但這個他們不會跟投資者說。”滬上一位曾調研過科力遠的分析人士回憶。
”今年能否產生業績不好說,可能性不大。”多位分析人士稱。對遲遲不來的訂單和業績,分析師們的態度最初很亢奮,2009年、2010年變成了謹慎地調整盈利預期,到現在則選擇了保持沉默。
這對照科力遠最初給出的時間表便知:計劃在2009年3月產出單體HEV電池,6月批量生產,首期2009年產出1.8萬臺套HEV電池組,二期2010年產出4.2萬臺套電池組。
這個計劃時間表在批量生產這塊環節戛然停止。科力遠方面表示:”現在收購了松下湘南工廠,產能方面不存在問題。關鍵是訂單。”
現在,”0訂單”,成了科力遠最糾結的事情。
機構何以熟視無睹?
”科力遠光靠泡沫鎳和傳統電池是撐不起這個股價的,明顯被高估了。科力遠最大的市場炒點說到底還是泡沫鎳氫電池,機構們也在觀望,風險也就在這里。”前述上海分析人士稱。
豪賭鎳氫:為什么拿不到訂單?
科力遠為什么拿不到訂單?
”我們主要客戶是南車、一汽等。”科力遠董秘辦表示。此前,與科力遠進行對接的整車企業包括長安、奇瑞、南車、長豐、華泰等。
”如果科力遠能把長安汽車這個客戶拿下來的話,前景還是不錯的。”一位新能源領域人士表示。
真正讓這些下游車商難以下定決心簽下訂單的是新能源汽車對政府補貼和資金支持極其依賴的發展現實。而科力遠恰好就輸在此。當前政策對以比亞迪為代表的鋰電池更有利。
”現在不僅僅是電池的問題,還有下游混合動力汽車的控制系統、發動系統配合問題,市場培育問題。”前述上海分析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透露,科力遠的鎳氫電池是按節能設備進行補貼,每臺車補3000塊。而比亞迪的鋰電池是按新能源設備進行補貼,每臺車有5萬塊左右的補貼。
”科力遠鎳氫電池進展不大,主要是政府補貼政策不夠給力。政策對鋰電池公司更有利一些。”北京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3000塊的補貼的話,無法彌補成本,至少每個補貼要到10000塊才行。他們覺得現在這個補貼政策不公平,提出得按節油率來補貼。” 前述北京分析人士稱。
”我們董事長今年在兩會上已經反映過這個問題了。”科力遠方面表示。
但前述北京分析人士對此并不樂觀:”我感覺現在國家的態度是給3000塊補貼,做不成活不下去就算了。”
這個說法得到前述上海分析人士的認同:”鋰電池是大趨勢是業內公認的,國家政策不可能因為科力遠一個公司的存活而改變戰略大方向。”
鐘發平糾結:鎳氫還是鋰?
資金們的博弈也在此。經過2009年、2010年長時間地在17塊區間上下盤桓后,今年在科力遠盤面上再掀一浪,股價一路看漲,創下28.3元的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66.4%。
”主要是科力遠收購松下湘南工廠,讓市場又有了興奮度。”上述上海分析人士認為,”現在,比亞迪為代表的鋰電池發展碰到一些問題,市場又找回鎳氫動力電池,科力遠找到一些反彈空間。”
”我對科力遠的前景不是很看好,鎳氫電池從長遠看并不符合國家發展的方向。說實話,鎳氫電池是一個過渡產品。這三五年是科力遠的黃金時間。問題是5年、10年怎么辦?風險很大。”一位長期跟蹤科力遠的分析師表示擔憂,這代表了不少市場人士的共識。
這一點,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比誰都清楚,他并沒有把全部寶壓在鎳氫動力電池上。2010年8月,科力遠設立鋰電池研究中心,計劃在未來覆蓋整個汽車電池的生產,為科力遠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并不排斥鋰電池這個戰略發展方向,但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用一種成熟的技術來實現。”科力遠表態。
問及科力遠是否計劃進入鋰電池領域,科力遠如此回應:”我們沒有說不做鋰電池,我們對鋰電池一直有研究。”
巧合的是,鎳氫電池領袖鐘發平和鋰電池領袖王傳福是中南大學的校友。兩個校友之間的博弈,實則為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是”鎳氫”還是”鋰”主導的路徑抉擇。
”科力遠想進入鋰電池領域障礙不小,鋰電池這塊比亞迪優勢很明顯。”前述上海分析人士對此持觀望態度。
( 編輯/李驕 )
來源:理財周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437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