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挑戰萬里絲綢路”的雷丁S50車隊在嘉峪關成功挑戰絕壁攀爬之后,快馬加鞭的趕到了距嘉峪關270km外的瓜州,進行又一項艱巨的挑戰——45km長距離泥濘路行駛。
瓜州縣隸屬甘肅省酒泉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石油城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而瓜州縣境內又有疏勒河、榆林河穿過,因此成為了此次45km長距離泥濘路行駛挑戰的絕佳場地。
如此長距離泥濘路行駛對于車輛的性能來說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在地形及地面相當復雜的狀況下,隨時考驗著車輛的通過性、動力性以及操控性。河床由于常年的河水沖刷以及旱季、雨季的交替,形成了由泥濘、涉水、砂石組成的極端路況。泥濘路段是由含水量較大的泥土形成,路面松軟,需快速通過;涉水路段平均水深超過20cm,十分考驗車輛的密封性和電驅動系統的防水性;砂石路段,較前兩種路況難度略低,但十分考驗駕駛者的駕駛技巧。
天氣也是影響挑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天公作美,晴朗的天氣為此次挑戰減少了一些難度。
挑戰開始之前,隊員們依然是對實地的路況進行勘察,這是每次挑戰前必不可少的工作。雖然選擇挑戰的河道很寬,而且并非雨季,在河床中仍然存在著泥濘路段、砂石路段和涉水路段。在這些復雜的路況中,隊員一定要進行仔細的勘察,并設計最合理的通過路線,才能保證車輛順利通過。這不僅考驗著車輛的性能,同時也對駕駛者的駕駛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仔細的勘察和研究之后,隊員們駕駛著戰車開始了新的征程。
雖然,位于大西北的戈壁腹地,瓜州境內的水資源要是比較豐富的,因此河道中的泥土還是相當軟的,在車輛碾壓過的地方留下了深深地溝壑。
在這種路況下,不僅需要強勁的動力,足夠的抓地力也是使車輛順利通過的關鍵。雷丁S50搭載的7.5kW HPS高速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和經過精心調校的底盤和懸架就發揮了它們的作用:在泥濘的路況下,能夠提供足夠且持久的動力,電機的最大扭矩輸出可達到140N.m,在低速電動車領域處于較高的水平;有了強大的動力輸出,還要有足夠強大的底盤和懸架,才能將動力轉化為充足的抓地力,而通過精心調校的雷丁S50的底盤和懸架就做到了這一點。
在涉水路段中,不僅考驗著車輛的通過性和動力性,對于純電動車來說,更重要的是考驗整車及電驅動系統的防水性能。
其實,在防水性能這一點上,相信一直關注雷丁S50 “挑戰萬里絲綢路”的朋友們已經深有體會了。沒錯,就是在甘肅天水,雷丁S50車隊挑戰已經成功挑戰素有“九曲十八彎”之稱的天水曲溪。曲溪水位約25公分,深水處可達45公分,因此相對于曲溪這里僅僅算是一路淺灘,對于雷丁S50來說,順利通過根本不在話下。
從這個角度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雷丁S50的底盤高度:最小離地間隙152mm,因此該車具有了良好的通過性能。雖然,此次挑戰河床的地形相對復雜,但是對于雷電S50來說,還是可以做到暢行無阻。
隨后,車隊又遇到了砂石路段的挑戰,較之前絕壁攀爬的挑戰中的砂石路寬不同,這里的地面含水量較大,極易發生輪胎打滑,從而導致車輛陷入河床之中。因此,想要通過這一路段,除了對車輛的性能要求極高之外,對駕駛者的駕駛技巧要求也非常苛刻。
駕駛者不僅要判斷前方的路面軟硬情況是否可以滿足車輛通過的要求,還要在駕駛過程中,靈活而精準的把握加速踏板深淺,從而控制動力輸出的大小。因為在極易打滑的路況中行駛,一腳到底的加速方式并不是行駛過程中最佳的選擇,有時會因此使車輛陷入泥濘而不可自拔。這需要駕駛者多年的車感積累和極為豐富的駕駛經驗才可以做到精準的操控,并將車輛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憑借著駕駛者高超的駕駛技巧以及雷丁S50極致的車輛性能,雷丁S50 “挑戰萬里絲綢路”車隊再一次成功的完成了極限挑戰。經過了20多天的征途,挑戰者們的膚色漸漸地變成了古銅色,西北大漢的形象已然成為了他們的真實寫照。
下一站,雷丁S50 “挑戰萬里絲綢路”車隊將進入新疆境內,挑戰吐魯番“火焰山”極限高溫奔襲。敬請期待。
更多詳情請關注專題:雷丁S50新發現之旅,挑戰萬里絲綢之路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4428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