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地平線機器人宣布在上海汽車創新港成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主要定位于ADAS和自動駕駛的產品化研發,包括汽車級軟件的開發、系統的測試和匹配、整車的集成,以及前裝客戶的支持服務等,致力于為自動駕駛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軟硬件解決方案。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此次地平線自動駕駛研發中心的核心是一款名為“雨果”的自動駕駛軟件系統,據地平線介紹,“雨果”具有跨越感知、預測、定位等功能,并能決策運行于異構計算平臺CPU+GPU或CPU+FPGA。
在董事長余凱看來,中國現有的交通情況并不樂觀,私家車出行時代不斷給城市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占用空間等問題,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全球第一,預計未來13年內,中國城市居住人數將增加一個美國的人口,到2030年,中國將有10.3億人在城市生活。
這預示著在未來中國城市總體規劃中,20%-30%的城市土地將用于道路建設。余凱設想未來城市生活公眾將擁有更加舒適的空間,更加便捷的出行和更加優美的環境。
他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即分時共享出行和自動駕駛。
余凱認為,自動駕駛的決定性將提升出行服務能力,降低出行成本、減少通勤時間、減少90%的停車資源。同時,自動駕駛將深刻重塑城市面貌,如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道路資源,將空間還給民眾,使更長通勤距離成為可能,加快城市郊區化進程,余凱認為,高鐵+自動駕駛的通勤模式,將使城市群融合為超級城市。
據麥肯錫預測,2030年40%的汽車是自動駕駛。余凱表示,地平線核心競爭力在于通過云端學習和前端部署,打造“自動駕駛大腦”系統,包括軟件算法框架設計、編譯器與運行時庫、硬件設計與部署、大規模數據訓練平臺等四大板塊,力爭2018年部署1000輛“Learning Cars”,建立業界最大規模的駕駛數據庫,余凱說道:“這1000輛汽車一天產生的數據量相當于整個百度索引的數據量”,預計2018年數據變現達千萬美金規模。
發布會上,地平線宣布與汽車創新港共建行業生態系統,雙方表示將共建自動駕駛開發資源平臺,封閉式和開放式測試平臺建設,參與未來城市生活綜合試點。余凱希望以上海研發中心為依托,通過算法以及大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與OEM、Teir1等合作伙伴一道,重構整個產業鏈,推動自動駕駛產業的高速發展。
地平線機器人于2015年7月14日成立于北京,同年在深圳成立子公司,2016年9月,成立南京軟件研發中心,2017年3月,上海自動駕駛研發中心成立。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50329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