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OSCH博世集團董事長佛朗茨·菲潤巴赫看來,盡管中國市場的業績尚不足博世全球銷售額的一成,但是在過去四年里,年均增長率超過30%的中國市場已經能在博世的全球版圖上”獨領風騷”。而在更長遠的未來,支撐博世中國業績的重中之重將是滾雪球般壯大的汽車業務。
2010年,博世在中國涵蓋三大業務(汽車技術、工業技術還有消費品和建筑智能技術)的總銷售額超過了3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其中,銷售額達233億元的汽車業務同比增幅為38%。由于汽車板塊強勁增長,中國一躍成為繼德國和美國之后博世全球的第三大市場。
政策標準催生的商機
4月下旬的一天,在菲潤巴赫的見證下,由博世投資9.8億元、位于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的新中國總部大樓正式落成啟用。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地區總部,將為在華三大業務部門提供”統一辦公”的博世中國新總部是為成立125周年的博世集團”慶生”而獻上的一份厚禮。”博世新中國總部大樓的落成啟用,體現了博世對中國市場未來發展潛力的高度信心和博世在華長遠發展的承諾。”在菲潤巴赫看來,從上海租寫字樓到投入巨資建設自己的辦公樓,這不僅僅是辦公形式上的差異,而是博世深化”根植本土、服務本土”在華發展戰略的佐證。
實際上,中國業務占亞太區三分之一強的現實,也證明了這個快速崛起的市場”堪當重任”。在此之前,博世僅在新加坡建立了地區總部。2010年,博世整個亞太區銷售額為110億歐元,同比增長9.9%。對比之下,中國區38億歐元的銷售額和同比36%的強勁增幅,足以讓其他海外市場黯然失色。
”近期我們在中國做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中國老百姓都知道博世品牌。”菲潤巴赫對于博世品牌在華知名度之廣”喜不自禁”,在他看來,博世業績的高增長背后是其品牌在華知名度的提升,不僅得益于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更得益于博世在中國市場長達一個世紀的深耕。”中國”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非常明確,而在汽車領域,2012年即將落地的還有最新的、更加嚴苛的乘用車燃耗標準。”菲潤巴赫對國內政策動向了然于胸。
他的判斷是,這些政策都將迫使本土汽車企業轉向開發更多節能環保的小排量車或者燃油效率更高的清潔柴油車。
對于專注汽車節能環保技術開發的博世而言,扎根中國無異于坐擁數百億的商業機遇。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引進國產的汽油發動機管理系統(簡稱EMS)和電噴裝置,到已經運用到多款國產車型上的柴油高壓共軌裝置和專為小排量車開發的CVT無極變速器,以及即將引入中國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技術,博世在中國市場的每一步棋局都緊隨政策風向。
博世的前瞻性布局
據悉,博世專為混合動力和電動車設計的”HAS hev”再生制動系統將于年內在華量產,而與三星的合資公司生產的一款電動車用鋰電池,也開始尋求與國內企業合作的機會。
在中國市場,博世作為汽車技術供應商,一直以來都扮演著一個”技術先鋒”的角色,而極具前瞻性的市場布局同樣為博世”淘金”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年前,正是博世電噴裝置的引入,才一舉終結了中國汽車的化油器時代。如今,博世持股的聯合電子,占據國內汽油發動機電噴40%的主導份額。”博世的一貫原則是,將最適合的技術提供給本土客戶。”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告訴作者,博世不會因為技術壁壘的原因不進行國產化,而是積極的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本土化。按照陳玉東的說法,2012年,博世有望實現混合動力和電動車技術的關鍵零部件國產化。
去年,博世通過在合資公司聯合電子,建立的電力驅動業務部,已經啟動了兩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先行項目,這兩個項目的進行將推動混合動力與電動車技術關鍵零部件在2012年實現國產,而裝配有博世技術的新能源車將在2013年實現量產。
目前,博世在國內建成了十一家生產基地,四個技術研發中心和一個冬季試車場。與此同時,博世位于長沙的第五個研發中心和在江蘇省東海的夏季試車場也將于2012年建成,進一步增強本土研發能力。
( 編輯/辛迪嘉 )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524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