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燃料電池車涉及到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如何才能更好的走進市場?關于C2B定制的問題,除了產能方面,在成本、時間上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藍青松:這兩個問題都是很好的問題。一是燃料電池的基礎設施,肯定會涉及到電池推廣的。一定是燃料電池車的使用,才會推進燃料電池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國有幾個省市已經有基礎設施,廣州及珠三角,上海也有,包括聯合國在中國相關省市的項目,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
第二是D90交付在你們的預料之中。你們對困難的估計比我們估計得更準確一點。C2B的運作,用戶互動和互聯是前臺窗口,而背后是我們的智能算法,連接著工程、設計、制造現場。這個挑戰比較大的是用戶開放的個性化需求,實際上這種個性化甚至可能會有上億種不同需求。
整個C2B在供應商環節挑戰可能更大。主要的瓶頸是用戶高度個性化選裝,還有個性化的需求和預測。我們8月8日上線以后,用戶的需求相當離散。我們認為訂貨不會很大,但是從市場表現來看,D90的需求量還是高于我們的預期的。我們這個月交付1700臺,下個月可以做到交付2500臺左右。C2B的實踐,實際上最有意思的是“面對了過去沒有面對過的”。
第一電動網:徐總,我看到FCV80訂單已經有100多個,主要是哪些客戶在用?
徐秋華:我們上汽大通在FCV80上市之前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從我們產品本身的特殊性來講,適合城市小型公交、園區班車,城市物流。在廣東佛山市第一批已經投放3臺車;在上海,也已經有幾個合作項目了,包括共享班車和崇明島的環島客運。我們還在跟申迪談合作,中國大陸到迪士尼游玩的人很多,希望能連接從上海的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到迪士尼之間的擺渡。現在燃料電池車的市場剛剛起步,國家非常支持,燃料電池車是財政補貼唯一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補貼比例上限的車型。我們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補貼。我們相信再過幾年,燃料電池車應該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一電動網:藍總,我們在未來的推廣當中,是不是會著重加強用戶自動駕駛技術的搭載?今天是廣州車展,廣東地區也是皮卡和MPV的重點市場,對于這個區域市場,我們如何抓住?
藍青松:關于自動駕駛的相關運用,工程師已經向大家介紹了我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目標和方向,我們要率先在商業化運營方面做領導者,這個底氣來自于兩方面,一是技術方面,如果沒有技術,肯定沒有底氣。第二是我們的業務特點,能夠讓我們在針對特定的場景,包括園區,包括結構化路線,率先實現,這是業務帶給我們的優勢。這些使用使我們能夠比較快速地率先把產品推進市場,我想這就是上汽大通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方面的目標和方向。
今年在廣東我們的MPV增長比較快速,這個月約有200臺,是去年的三倍。皮卡是今年進入市場的,海外交付及國內交付,預計能夠達一萬二的銷量。我們上市的時候也說,沒有一家皮卡廠商能在新車上市就將年銷量目標定到過萬,但從現在的銷量表現來看,我們能夠超過一萬輛。MPV和皮卡在廣東比去年銷量更好,預計今年G10的銷售大概是27000-28000臺。在15-17萬的價格區間里,去年我們是基本站穩腳跟,現在是牢牢站穩腳跟了。我相信今年的增速比較快,我們G10全國增速了50%。
第一電動網:之前我聽清華大學教授說電車的商業化運營規模是100臺上限,而我們的訂單量超過100臺,已經超過上限,我們有沒有上限的規模,如果有,制約規模的因素有哪些?
藍青松:燃料電池有兩個技術路線,純電模式和燃料電池模式,純電模式是非常小規模的,起到輔助和補充功能,長續航是使用燃料電池。商業化的運營上限是學術性的問題,但是沒有一定的規模是沒法得出業務模式的。產業化都是要有規模,幾百臺用戶使用,可以改進核心零部件,這是需要的。通過跑幾百萬公里,和用戶相同場景下的反饋,會帶來技術的升級。
目前我們收到的訂單是100多臺,但我們上汽的小目標是FCV80在短期生產運營300-500臺,這是第一階段的目標。如果說制約我們的因素,實際上就是基礎設施,就是氫(運氫、儲氫)。我們看到地方政府都在往這個方向投,實際上這背后是一個驅動力量。純電動和燃料電池車,今后的一兩年比拼會更激烈。
徐秋華:純電動材料本身很多是貴金屬,我們也受到了資源的影響。總的來講,我們在燃料電池領域受了基礎設施(加氫站)的影響,這些屬于我們國家的公共設施,希望媒體能夠幫助我們一起呼吁一下,現在完全靠企業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希望社會多方向,包括政府,包括企業,包括投資,能夠一起撬動整個加氫站產業的發展。
藍青松:關于加氫的問題,大家都覺得氫很危險,實際上加油也很危險?,F在科技已經很先進了,日本在加氫站建設技術和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我們可以請大家去看一看我們的車,再跟著一起去看看加氫到底危不危險。我們不光是為了上汽大通,而是為了整個行業發展,做點公益。十九大說“讓美好生活離我們更近一些”,我們也是在為這個目標貢獻力量。
第一電動網:大家之前對燃料電池也接觸過一些,但是感覺能夠排出水還挺激動的。這次我聽下來,感覺這車很先進,現在燃料電池車是不是也能挑戰純電動車?在實施過程中會有怎樣的困難?比如成本、氫燃料的取得,我們該從哪些源頭去呼吁?另外想聽聽上汽大通在國際市場的布局。
藍青松:現在隨著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的進步,兩個技術路線各有各的優勢和長處。純電的話,接電比較方便,這是它的優勢。燃料電池最大優勢是續航里程可以保證,加氫時間比充電時間短很多。
關于氫,是很容易取得的,鋼鐵廠、化工廠都有氫,這是最簡單的事。現在講困難,說到底還是成本問題。政府補貼加地方補貼共100萬,現在開發成本、分攤成本是不一樣的,過了一千輛、一萬輛成本會大幅下降。之后的生產制約主要是基礎設施和投入產業化規模,我覺得這是相輔相成的,只要技術路線有商業化前景,一定會走得更遠。
關于海外市場,今年我們在澳新做了新產品的上市活動;明年我們打算去智利,智利是一個老是把我們的車賣脫銷的地方,我們要去看一看。到現在為止,我們產品已覆蓋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今年海外訂單能過1萬臺,實際交付超過9000臺的水平,占整個銷量的15%。今年我們的五大市場,澳新市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銷量超過5000臺,大概是5500臺的水平。
徐秋華:2017年,我們上汽大通在國際市場上有一點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我們在五大核心市場的銷量增長比較高,另外是,我們的新產品上市后,在南美市場脫銷。我當時叫澳新市場的經銷商多進一些貨,他們不相信,結果第一批車過去后全部脫銷,第二批過去也全部脫銷。皮卡可以銷到3000臺左右,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藍青松:我們的皮卡就是針對海外市場的,包括澳新、澳洲、東南亞、中東、南美這傳統的五大市場。我們皮卡當時因為考慮到是海外市場,且是上市第一年,業務計劃定得比較低,但市場表現已經翻了幾倍。而且在海外的ANCAP測試中我們的車型碰撞成績達到35.46分,接近滿分(37分)的水平。我們為什么會取得這樣的成績,背后是上汽大通根據國際一流品質和標準來設計、制造的產品,我們的產品開發、設計制造使我們能做出世界一流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和競爭對手去比拼。
今天的發布會上,徐秋華總和郝景賢總也介紹了我們的新能源產品在德國、英國、澳新,有相當高的門檻和市場競爭。德國有一家客戶,他們花了一年半測試我們的產品,且他們拿了我們的車到德國,把車全部拆下。根據他們測試的數據,最終選擇了我們。
上汽大通產品進入國外發達國家市場,通過產品力證明我們的實力,海外市場銷量證明我們產品的可靠。我們可能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是不是捷徑我不知道,但我們和國內很多企業做了差異化競爭。
郝景賢:我們在澳大利亞市場取得了接近滿分的碰撞成績,剛剛拿到證書。是中國品牌汽車在澳大利亞市場取得碰撞的最高分,同時也是澳大利亞市場皮卡細分市場碰撞的第一名,這個細分市場中包括了很多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品牌,這足以證明了我們中國汽車品牌的實力,證明了上汽大通的實力。接下來,我們未來的產品在澳大利亞市場都要取得五星碰撞成績,包括投放到澳大利亞市場的D90,我們有這個信心。后續有進一步消息,我們也會與媒體保持溝通。
第一電動網:關于燃料電池車,在2003年,美國通用汽車曾經做過燃料電池車,并且提出過商業化目標,到最后沒有實現。我想問一下,上汽大通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化目標是什么?又有哪些具體的措施來推動這些目標的實現?
藍青松: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從理論上講還是比較成熟的,包括在工業、軍事等其他行業的應用。實際上在一些小批量、特殊環境里,我們講的商業化運營,就是規模。我們中國的經濟規模、人口、面向未來的發展,還有環境制約,使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技術,需要更清潔的能源來解決,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使我們有條件在燃料電池技術、使用推廣上更往前走一步。我們已經看到商業運營的可能性已經存在。用戶有了,產品有了,基礎設施有了一些。
媒體:國內有很多廠家在做新能源,如北汽,我們大通的技術優勢領先在哪里?在2016年年會上,徐總說輕客要達到國內第一,按照現在的發展來說,2018年能否實現這個目標?能否提前實現?
郝景賢:在行業內我們連續16年唯一堅持開發燃料電池汽車,我們掌握了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這是我們面向商業化運營的底氣,也是你提到的我們以后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從電堆、儲氫、控制、氫安全方面來說,上汽集團、上汽大通掌握了核心技術,也為我們商業化運營提供了巨大的優勢。從產品研發和技術進步上來說,有三年到五年規劃,我們目標系統用的200型,300型也在開發當中。
藍青松:2016年年會上是我給徐總訂的目標?,F在競爭更激烈,大家推出新產品的節奏在加快,包括合資企業推出新產品也在加快。市場競爭在加劇,今年還出現了另外的情況,產品在市場里分為兩極:寬體輕客中第一次有10萬元以下的產品,包括國內自主品牌,市場容量占44%;另外是10萬元以上。這兩塊,一個在中低端,一個在中高端,這是今年的市場變化。
2018年,上汽大通會進一步爭第一,2018年爭不到,2019年也要爭到。我們會推出2018款產品,2019年換代產品,面向海外市場的V80也會上市,直接面對歐洲市場,滿足歐洲法規的標準。這樣我們到2019年,產品組合會更豐富,對寬體輕客市場能夠形成更強的覆蓋,到那個時候,我們細分市場第一的目標實現起來相對更容易一些。
第一電動網:一是這次推出的新燃料電池車,是在九月份工信部推出政策之后,我們上汽大通的行動之所以這么快,是因為有16年的長期技術積累,上汽大通是否又抓住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是否得到相應的消息,在未來是否所有企業都有能力加入到競爭當中?二是上汽大通寬體輕客的銷售在10月份提升非??欤欠窈驮蹅兇黉N、推廣自動擋產品相關?目前來說,上汽大通又創造了一個自動擋第一,其他的競爭對手也有陸續跟進自己的車型,上汽大通是否還有更進一步的行動?
郝景賢:第一個問題,確實是九月份國家剛剛正式發布雙積分政策,上汽大通積極響應,包括面向未來的發展,我們都曾多次溝通政策。產品開發不是一夜之功,還是我們以前的積累。在公司決策方面,我們有16年的技術積累,三年前我們就決定做FCV80,這是我們國家政策的方向,同時我們也認為是企業的進步,是在綠色環保車上需要做的。第二個問題,我們提到我們是三條技術路線同步在走,我們不認可有彎道超車。我們有自己的實力,特別是技術實力,無論是燃料電池車、純電動、混動,在國際上我們都能比拼差異化優勢和技術優勢。
當然,國家也會有進一步的法規,我們也會提前做儲備。很多“新四化”技術我們都有做,除了燃料電池車,還有智能駕駛。我們今天看到新產品發布又進行了產業化,有很多前沿技術開發,有全球研發的產業鏈,才有這么雄厚的實力,才能夠做領先者。
藍青松:的確像郝總說的,哪有什么彎道超車,都是實打實的硬實力。
徐秋華:不僅僅是寬體輕客,我們上汽大通在過去的十月份,整體銷量創了新高。其中寬體輕客今年的市場競爭發生了新的變化,寬體輕客在10月份同比或環比確實有比較明顯的上升,歸根結底還是跟我們產品密切相關。
第一電動網:我們的市場布局越來越多,我們的產品也是相對獨立的細分市場,人群也不一樣。那在整個銷售渠道上我們如何跟進?
藍青松:這的確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上汽大通的業務制定,是業務初期創業階段很有意思的事情,進入到不同的產品,進入到不同的細分市場,有不同的競爭對手參與競爭,而且是用差異化打法。一方面我們很享受,團隊每天都面臨著新的業務,另外我們的品牌在變化,實際上是品牌相關的進步內涵。當然,大通品牌內涵會變化,大通客戶群比例也會變化,不同細分市場也都在變化,中國沒有一家汽車品牌比我們有這個運氣或機會,來面對這樣成長的市場、成長的業務。更詳細的解讀,我適當的時候再跟大家講。
第一電動網:今年大通的發展速度非???,明年藍總定下了什么目標?
藍青松:明年的目標就是我們要賣超過十萬臺。下個月我們在海南島開經銷商大會,屆時我們會把明年的目標公布出去,現在好像還稍微早了一點??偸且u過十萬臺吧。增長速度和今年應該差不多,也要有一個高速的增長。50%的增長我們應該有的。徐總,對不對?明年我們還是高速增長。
徐秋華:我們是很有信心的,FCV80的技術越來越雄厚,增長量肯定會有巨大的提升。G10從10月份開始18款升級,上市之后我們得到的市場反饋非常好,我們加料不加價。我們相信明年也會有較高的增長。我們今年新上市兩款產品,包括T60、D90,我們相信也會有大幅度的增長。明年包括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我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到了第四季度,出租車、網約車選擇我們G10的也越來越多了。
藍青松:D90交付到12月份將達到2500臺以上。
第一電動網:現在包括福特、雷諾,都會加大對輕客市場的投入,明年的市場競爭應該會更激烈一些。你認為2018年輕客市場會有哪些新的變化?
藍青松:2018年輕客市場,我相信還是會有一定的增長,主要的因素是價格往下沉了,能夠承接一部分原來傳統的輕客用戶需求,會把細分市場做大。二是輕客新的技術運用,會吸引一部分原來不買這部分車的用戶。我相信輕客市場會增長,競爭是好事,眾人拾柴火焰高。每家都希望有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5885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