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很能撥動大眾心弦的一個詞匯,而企業社會責任也是所有企業都無法回避的一個詞匯。
12月28日,2017益軒獎盛典暨第五屆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由汽車商業評論主辦、汽車消費報告、汽場主辦聯合主辦、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雨亭行動協辦,推動力傳媒承辦。
公益界專家、汽車企業代表、跨界學者、媒體等共聚一堂,分享愛與公益的領悟與夢想,并探討公益事業以及汽車行業CSR的發展方向。
首先,經過前期的案例征集及評審,今天2017益軒獎獲獎名單最終出爐。
一汽-大眾奧迪:"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標桿獎"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為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公關部公關經理劉利歌頒獎
經過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一汽-大眾奧迪的眾多公益項目在病患孤兒救助、青少年足球和冰雪運動等領域發揮出積極、正面的作用。2012年成立的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五年來累計投入超過5000萬元,在公益慈善領域樹立了良好的示范效應。一汽-大眾奧迪對公益項目有著明確的標準和原則——持之以恒、一絲不茍、行之有效,并且形成了一套清晰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 CSR+戰略”。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影響力獎"
“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2010年成立,啟動資金3000萬元,截至目前,梅賽德斯-奔馳陸續為其注資逾億元,在環境保護、教育支持、駕駛文化、音樂、藝術與體育、社會關愛五大領域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2017年,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職教助學計劃啟動,為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提供有力的求學保障。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梅賽德斯-奔馳核心品牌價值觀之一。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貢獻獎"
東風Honda“讓愛成就未來”愛心助學幫扶項目已經開展到第8年,采取員工直接對口小學生進行幫扶模式,從“衣食住學行”對困難學生進行幫扶,搭建了企業員工與貧困小學生之間愛的橋梁。東風Honda始終以“成為社會期待其存在的企業”為社會責任愿景,制定并發布了CSR中期規劃“悅行動”,將在“悅·環保”和“悅·公益”兩大主題下,集中力量推進數個長效性的社會責任項目。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創新獎"
在開展公益項目的過程中,博世一直本著創新的意識解決社會問題。博世新陽光病房學校,旨在填補白血病等長期住院兒童的教育服務和發展性服務的空白;博世新疆阿勒泰地區山村幼兒園計劃,結合牧民定居點,為3-6歲幼兒提供免費學前教育,開設山村雙語幼兒園;博世大學生圓夢計劃在10所博世助學金合作學校征集、篩選并資金支持學生項目,鼓勵學生參與公益,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
羅伯特·博世基金會是公司創始人羅伯特·博世先生為社會謀福利的博愛精神的當代見證。在中國,博世也積極開展公益事業,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是博世在華慈善項目運作的主體,截至2017年底,已運作超過90個慈善公益項目,累計捐贈超過9596萬元。作為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先生也親自參與到公益項目中來,不但在企業戰略層面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更以實際行動成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率。
中國一汽:"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社會關愛公益實踐獎"
一汽助夢星星的孩子——救助孤獨癥、智障和腦癱兒童康復訓練項目從2014年至今投入800萬元,連續三年為吉林省內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0-18歲貧困殘疾兒童、患孤獨癥、智障和腦癱等病癥的貧困兒童提供康復訓練費用。2017年一汽還推出“星享計劃”幫助孤獨癥兒童和家庭樹立信心,推進孤獨癥兒童的診治與康復向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長安福特:"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教育公益實踐獎"
長安福特兒童活動中心(陽光童趣園)項目為鄉村留守兒童提供了真正的游戲、學習空間,提升了鄉村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師資水平,連接并激活了學校、家庭與社區三方關系,共同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環境。活動中心建在村級學校和農村社區,提倡當地人參與建設、管理和使用,為單調的農村增添文化活力。2016年啟動以來已在偏遠農村建成童趣園22所,超過3600名兒童受益。
上汽大眾:"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教育公益實踐獎"
上汽大眾多年來持續關注并加入青少年教育資助領域,創立“繁星計劃”希望小學公益品牌,致力于通過持續的捐贈和豐富的公益活動,為貧困地區青少年改善學習環境。目前,上汽大眾“繁星計劃”希望小學公益行動已累計投入逾1500萬元,惠及數十萬貧困地區青少年,為他們的學習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捷豹路虎汽車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教育公益實踐獎"
依托“捷豹路虎中國青少年夢想基金”平臺,捷豹路虎中國立足快樂體育、道路安全、人才培養、社會關愛四大領域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公益項目,成長為汽車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公益力量。捷豹路虎中國夢想課堂項目每年派遣志愿者前往昭通馬樹鎮捷豹路虎希望小學進行長期支教,為志愿者和當地教師準備系統化的培訓課程,助力當地教學環境的持續改善,實現學生、學校和志愿者的多方受益。
一汽豐田:"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交通安全公益實踐獎"
一汽豐田一直圍繞“安全、環保、育人”三大領域持續開展公益活動。“小手拉大手”兒童交通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圍繞小朋友、家長、教師在幼兒園展開,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以“體驗+互動”的活動形式將交通安全知識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小朋友,至今已舉辦五屆,累計在全國21省份的83個城市開展,覆蓋1256所幼兒園,影響超10萬家庭。
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及華晨寶馬汽車:"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文化藝術公益實踐獎"
作為BMW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標志性項目,“BMW中國文化之旅”旨在探訪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是企業參與非遺保護的典范。項目至今已持續開展11年。2017“BMW中國文化之旅”推出系列創新活動,在探索“非遺走進現代生活”方面,通過推廣非遺領域的文化傳播和促成非遺作品的使用和消費這兩個路徑來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同時,項目進行了戰略升級: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指導原則,對傳承人的支持從“捐助”轉向“賦能”。
豐田紡織(中國):"益軒獎2017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最佳綠色環保公益實踐獎"
作為一家外商獨資設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豐田紡織將在中國的環境保護活動基地選在騰格里沙漠東緣生態治理區,從2013年開始組織在華19家企業、企業員工、在華合作伙伴、供應商等共同出資,親赴阿拉善開展防沙治沙植樹造林活動。豐紡綠洲公益行動已經連續開展五年,共種植各類防沙治沙樹木約3萬棵、覆蓋面積約220畝。
作為一場務實的CSR論壇,除了頒獎,我們還希望能借助這個機會實實在在地探討一些公益和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話題。
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汽場聯合創始人賈可
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汽場聯合創始人賈可在致辭中表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公民來講,第一要做好的肯定是企業經營得好,如果經營得不好,企業上上下下都在虧損,連自己的內部問題沒解決好,想解決外部問題確實是很困難,這也是能理解的。所以我呼吁,更多經營是正常的企業在有余力情況下,還是要把企業社會責任當成一個常態來做。”
中國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智庫海外社會責任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峻峰在演講中就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給出了一些建議:“堅持社會責任的原則有幾條:提升意識,融入戰略,融入到管理體系,融入到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之中。融入到管理體系包括制定完整的政策,有一套嚴密的實施機制,有問責機制,有考核機制。當你從事一次慈善活動,可能是臨時性的,一次性的。當你完整地履行了社會責任,把社會責任的理念原則融入到整個企業運營之中的時候,你會發現企業的成長是可持續的,是真正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了貢獻。”
著名文化批評家葉匡政
著名文化批評家葉匡政在《城市權利是城市生長的坐標》的演講中講到了市民的參與以及不斷的創造使城市得以改變,“其實城市歷來就被視為是一種對話,一方面是與人類文明經驗的對話,另一方面也是與居住者的對話,這種對話需要我們有更開闊的視野,從歷史和社會的維度來審視今天在北京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出現的種種危機。這種對話可能是復雜的,它包括了硬件設施,包含了市場力量,包含了歷史文脈,包含了治理制度,包含了公共空間和文化因素等等這些各種變量的互動與對話。但這種對話最重要的一個含義是它意味著每一個市民都能進入公民的角色,恰到好處把握自己與城市的關系。”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健在演講中談到商業與公益的不同之處,他認為:“商業是用產品和技術去豐富人的生活,激發人的潛能;公益是一個人去影響另一個人,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商業是用產品品質建立社會信任,信息不對稱是商業的基礎;用公眾參與建立社會信任,信息公開透明是公益的基礎。商業是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公益是幫助因為各種原因陷入困境的個人和群體。企業社會責任是商業的一部分,但是這個部分我們應該是用公益的心態來做。”
隨著汽車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理解的深入,許多車企已經把CSR戰略上升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以商業思維推動公益事業,以公益助推商業良性發展?
在圓桌討論環節,在本瓴才富CEO、雨亭行動發起人翟斌的主持下,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健、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寶馬中國及華晨寶馬企業社會責任負責人楊新斌等對此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企業在做公益、做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是做CSR,還是做PR。到底以哪一個為出發點?
周健認為,“CSR還是PR,關鍵是用哪個做目標。用PR做目標當然就不行,因為這時候把窮人當成你宣傳的工具。如果你以窮人做目標,去幫助他們脫離困境,這方面的宣傳當然是需要的。博世、寶馬這樣的企業,它們的傳播本身也是CSR的一部分,也是公益一部分。把人當目的還是手段,這是根本,而不是說你是不是做PR還是做CSR。”
蔣健表示,“到底是PR還是公益,有不同的做法,我覺得都無可厚非,關鍵是要做了事情,而且也要跟社會有關。我個人是解決導向型,你做公益可以是陳光標式的公益,也可以默默地做。從效果來講,做公益或者做慈善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積累的時間越長,其實對品牌最終還是有效果,所以這個要看長遠。”
楊新斌的觀點是:“CSR做了,PR肯定好。如果CSR沒有創新,最大的目的是創造最大化的社會效果,如果這點沒有達到,PR做得再好又怎么樣,其實人民群眾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CSR用CSR的邏輯和方法去思考架構。CSR做好了,PR就會好,反過來對公司和品牌也會好。”
鄧國勝認為:“這兩個東西不是一個矛盾體,把CSR做好了,有利于PR。其實這個東西也要尊重當地的文化,肯定也是一個多元化的東西。因為對企業來說畢竟還是要生存,要發展。做CSR過程之中也為企業帶來共享的價值,所以也會帶來PR的效果。但是PR肯定不等同于CSR,只是CSR一個組成的部分。所以現在有一些跨國公司把CSR部門改成社會創新部門,不再是放在PR部門。”
丁亞冬表示:“企業和公益慈善組織不是相等的,兩者是有邊界的。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它的內部有CSR的部門,有PR的部門,都屬于這一個機構。他們的工作會沒有關系嗎?不可能。因為他們都是這個身體的組成部分。企業做了CSR,也不是說企業做了CSR就成為了慈善組織,企業還是企業。所以,作為慈善組織我和企業合作,是為這個社會的目標去服務的,我不會為企業的PR目標去服務。我要守住我的底線,但是我尊重我的合作伙伴對于PR和CSR之間關系的各種認識。因為我們代表的是不同的組織形態。”
汽車商業評論在每年年末舉辦益軒獎評選暨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就是希望讓所有汽車人、汽車企業能夠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問題,以促進CSR事業的發展。不管是公益,還是企業社會責任,都是長期的事業,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汽車行業仍然任重而道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0408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