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機中心:《公告》申報新增16項雙積分核算參數,車企需補報相關參數
2月7日,中機中心發布的《關于乘用車生產企業補充填報有關車型技術參數的通知》指出,為貫徹實施雙積分管理辦法,按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要求,擬通過提取企業申報的車輛《公告》參數及合格證數據進行乘用車生產企業雙積分核算工作,需要企業補充填報相關參數。具體事項為:1、《公告》申報系統增加雙積分核算參數,共計16項,自即日起,乘用車企業申報《公告》產品需填寫相關參數。2、乘用車生產企業需對《公告》內有效乘用車產品及2017年有產量的乘用車產品進行參數補報。【閱讀原文】
來源:第一電動網
2、累計超16.5萬輛 上海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數量全國最高
上海經信委6日公布,上海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累計達到16.55萬輛,上海市車樁比提升到1.27:1,創下兩項全國之最。其中,2017年,上海共推廣新能源汽車61354輛,按年增逾35%,實現產值232.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42.6%。市場占有率前五位的分別是:榮威、比亞迪、特斯拉、北汽和申龍牌新能源汽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3、發改委:同意戴姆勒收購北京新能源汽車部分股份
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于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增資入股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復函稱,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相關規定,同意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收購深圳井岡山新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持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股權轉讓工作應嚴格按照《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依法依規進行,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股權轉讓完成后,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要堅持發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4、新能源車保險年內有望出臺新規
保監會已將新能源汽車專用險提上議程,具體細則最快將于2018年年中發布,而在此之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將在4月份公布的最新版本的車輛零整比上,首次把目前市場上暢銷的部分新能源車型納入其中。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何浩表示,此前,保監會財產險監管部組織課題組對新能源汽車相關風險從保險視角進行了初步研究,發現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特征主要表現在:技術成熟度與普及度直接影響車輛賠付成本;電池特性導致較傳統燃油汽車更易發生自燃;電力驅動汽車時噪音小不利于保護行人安全;部分廠商回收事故電池,使真實風險無法充分暴露;新能源車使用者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女性消費者比男性消費者更傾向選擇新能源車,18—35歲的年輕消費者對新能源的購買意愿較高等方面。他們將根據這些特征進一步深入研究,進行細致的評估、量化。
來源:法制晚報
5、交通部:正在研究起草無人駕駛上路測試技術規范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積極推動無人駕駛上路測試方面的科技研究。同時也在編制規劃,正在研究起草技術規范,還在建設測試基地,和有關部門也在共同研究制定路上測試的相關政策指導文件。下一步還會和有關部門配合起來,積極而又穩妥地來推動這項技術。
來源:第一電動網
6、滴滴與12家汽車廠商合作 共建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
滴滴出行7日宣布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汽車、東風乘用車、東風悅達起亞、華泰汽車、江淮、吉利、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奇瑞、中國一汽、眾泰新能源12家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體系。目前滴滴出行在超過400個城市為4.5億用戶提供出行服務,日訂單超過2500萬,全球60%網約車訂單發生在滴滴出行平臺。未來,第一代大規模應用的共享新能源汽車有望在中國實現。
來源:騰訊科技
7、東風汽車控股股東:5年內將推出超20款新能源車型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2022中期事業計劃5日正式發布,到2022年,東風有限年銷量要達到260萬輛,營業收入3000億元并進入合資汽車廠商前三。在產品支持方面,將投放40余款新車型,其中近一半為新能源車型。在智能技術發展方面,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ProPILOT、易泊和智能互聯技術引入旗下的所有品牌。
來源:證券時報網
8、蔚來汽車將在上海嘉定自建基地
近日,據上海市嘉定區當地媒體《嘉定報》報道,“蔚來汽車的整車基地將搬到嘉定,目前已選址在外岡鎮,規劃土地800畝左右。”一位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則向NBD汽車透露,“該基地預計今年年中動工,ES8目前仍在合肥生產,在蔚來拿到生產資質后,接下來的一些新車型會在該工廠(外岡基地)生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9、東旭光電擬投資30億元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東旭光電(000413)2月6日晚間公告稱,近日公司與宿遷市政府簽訂了《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就公司在宿遷市投資30億元建設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和50000輛新能源物流專用車生產基地項目達成合作協議。項目基地分兩期建設完成,其中一期建設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生產線,占地約700畝;二期建設年產50000輛新能源物流專用車生產線,占地約600畝。一期項目計劃于2018年動工建設,建設周期18個月;二期項目擇機動工建設。公司根據市場及資金落實情況也可以一、二期項目同步啟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10、《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
6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國家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管理中心正式對外發布《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重點針對目前市場大規模應用的ADAS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包含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LDW車道偏離報警系統、BSD盲區監測系統、APS自動泊車輔助系統等產品進行單獨評價,后續將根據技術發展及應用情況,從安全、體驗、能耗、效率等四個維度,分階段引入高等級自動駕駛的產品評價。此次征求意見時間為2018年2月6日至2月28日,3月份發布正式版并開始實施,上半年發布首批車型的測試評價結果,11月份的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發布第二批車型的測試評價結果。
來源:中國汽研
11、保時捷到2022年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將達到60億歐元
6日,保時捷中國官方網站發布,到2022年,保時捷計劃投資60億歐元在電動汽車領域,專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型的開發。按計劃,將大幅擴充包括在物質資產方面約30億歐元以及在研發方面超過30億歐元的投資。而在增加的30億歐元中,大約5億歐元用于Mission E變型和衍生車型的開發,約10億歐元用于現有產品系列的電動車型和混合動力車型的開發,數億歐元將被用于擴建工廠,余下的約7億歐元將用在新技術、充電基礎設施和智能移動出行的開發。
來源:澎湃新聞
12、豐田和日本中部電力公司合作回收動力電池
日本中部電力公司宣布與豐田汽車達成合作,回收豐田電動汽車(混動車和電動車)舊電池,建立一個大容量蓄電池系統。雙方將于2018財年開始驗證蓄電池系統,而且計劃在2020財年,引入一個蓄電池系統,提供相當于10000KW的發電量,約1萬塊電池的電量。該項目起初階段回收鎳氫(nickel-metal hydride)電池,該類電池當前主要用于混合動力車;到2030年左右,將回收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
來源:環球網
13、印度初創企業收購法國電池管理公司Freemens SAS
印度初創企業ION Energy宣布收購法國電池管理公司Freemens SAS。ION Energy目前正在印度建設電動汽車基礎設施,Freemens SAS為多達25個客戶提供電池管理解決方案。其旗艦產品包括FreeSafe-XT和FreeSafe-LT電池管理系統,這些產品當前用于電動汽車等。此外,Freemens專有的車隊管理軟件——FreeWay,可追蹤、監控并管理任何安裝了Freemens公司BMS傳感器的電池驅動產品或應用程序。
來源:蓋世汽車
14、Uber與Lyft提議在城區禁止私人使用自動駕駛汽車
Uber聯合Lyft,與其它十幾家公司一起簽署了一份叫做“宜居城市共享移動出行原則”。該文件中第10條提出,支持在人口密集的城區,所有自動駕駛汽車都應該只用于共享車隊。所有自動駕駛汽車都應該是零排放汽車,而且都應被納入共享車隊并進行良好的監管。共享車隊可為市民提供更便利、更便宜的出行服務,同時還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市民安全。此外,自動駕駛車隊可以減少車輛數量、解決停車位少、交通擁堵等問題。
來源:蓋世汽車
15、起亞Niro EV概念電動車諜照 跨界超長續航
海外媒體曝光一組起亞Niro EV電動車諜照,該車在今年一月份拉斯維加斯車展上亮相過概念模型,現在正式提入量產日程。據悉,該跨界電動車續航里程達383公里,預計在今年年末能夠正式推向市場。
來源:鳳凰網汽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247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