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間,堅瑞沃能(300116)公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上市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1.81億元,同比增長166.5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2億元,同比增長22.71%。
據了解,堅瑞沃能的收入和利潤主要來源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沃特瑪”)。作為國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之一,沃特瑪目前穩居行業前三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數據庫》統計顯示,2017年沃特瑪裝機量再次排名行業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與比亞迪。
持續打造“護城河”
對于2017年業績增長原因,堅瑞沃能表示,主要是因為年初公司以動力電池業務為核心,同時發展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維護業務,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資源,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降本增效來不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而沃特瑪是國內最早成功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并率先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批量應用的企業之一。
受益于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沃特瑪近年來經營業績也節節攀升。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沃特瑪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61億元、66.80億元。在步入高速發展的同時,沃特瑪不忘“練好內功”。
目前,沃特瑪量產的32700-6.5Ah高能量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成組能量密度在115-130Wh/kg,達到現行國家最高補貼標準。此外,沃特瑪低溫電池專利技術在行業內保持領先地位,研發的耐低溫電池環境適應性極強,已在黑龍江鐵力、新疆烏魯木齊、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北方嚴寒地區穩定運行最長超過了3個冬天。
為打造企業的“護城河”,沃特瑪在研發投入方面也不遺余力。數據顯示,2017年沃特瑪平均每天發布2.5個專利。目前,沃特瑪電池研究院在產品、管理、測試、系統技術開發等多個層面展開前沿技術攻關,快充技術、低溫技術、成組技術、安全監控技術等,都已經處于領先水平。近年來,共承擔國家動力電池創新工程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和省市級政府科技項目31項,申請中國專利超過2000項、國際專利42項、獲得被評為國內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鑒定6項。通過產學研合作,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電池技術研究成果,并組織專職科研隊伍開展工程化技術研發,以實現基礎研究與產業化的無縫對接。
除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精耕細作外,沃特瑪打造了以子公司民富沃能為核心的、在行業內首創的新能源公交車運營平臺,提供包括銷售、租賃、充電樁建設、維保等完整的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同時,為鎖定上游資源供應,分享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堅瑞沃能參與認購了澳大利亞礦業公司Altura17.47%的股權,并與其簽署了鋰精礦的《包銷協議》,該礦預計2018年上半年完成投產。
補貼新政促行業洗牌
2017年下半年以來,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2018年將提前退坡的消息甚囂塵上,市場2018年新能源汽車表現普遍較為悲觀。
2月1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補貼新政終于“靴子落地”。
對此,有研究機構認為,新補貼給予4個月緩沖期方案好于此前征求意見稿,同時2017年推廣目錄內符合調整后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可直接列入2018年新目錄,保障銷量的持續性,打消市場對二季度銷量的擔憂。同時,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要求調整為2萬公里(原為3萬公里),車輛銷售上牌后將按申請撥付一部分補貼資金,預撥機制的恢復將有效緩解產業鏈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也認為,新補貼政策實施分段補貼,此舉將鼓勵新能源乘用車高端化發展,充分說明調整后的補貼政策并非普惠型補貼,支持具有領先技術優勢的企業,從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此前,就有市場觀點認為,隨著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終端產品價格下跌,讓動力電池企業受到兩頭擠壓。因此,對于一些綜合實力較弱的企業而言,則意味著已經步入嚴冬,行業也已經步入洗牌階段。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新能源補貼退坡帶來行業整合浪潮,將有利于市場份額向龍頭集中,沃特瑪等企業有望在此次行業結構性調整后,通過技術進步、并購整合等方式,繼續推動國內動力電池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
來源: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336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