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如果聊起游俠汽車——這家國內最早投身新造車領域的團隊之一,開場白極有可能像上面這樣。
這個領域的玩家越來越多,大家的進程越來越深入,而游俠汽車身為「先驅」,確實在 2016 年以后的大部分時間里,處于被遺忘的狀態。
游俠正式成立于 2014 年 4 月,這個時間點,基本可以算是新造車運動的開端,15 個月之后,他們在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廳發布了那臺著名的「游俠 X」,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PPT 造車」幾乎成了游俠的代名詞。
(當時的發布會,以及那輛引起軒然大波的概念車)
如果你見證了那一段時間網絡輿論對于游俠的「討伐」,可能會對于「如何造一輛電動車」這件事有更深入的認識,事實上,在大家對于「互聯網造車」從陌生到熟悉的認知過程里,游俠在某種意義上充當了活教材的角色。
后來,創始人黃修源逐漸淡出,2015 年 12 月,一個叫衛俊的人開始入主游俠。這個很喜歡車但從沒進入過汽車行業的 80 后,成為游俠汽車的董事長,開始全面操盤。他之前的身份是西拓工業集團董事長,也是一個很神秘的公司,網上少有報道。
(左:衛俊 右:黃修源)
淡出的不僅僅是黃修源。自此之后,整個游俠汽車,好像也消失在了公眾視線里,只有不多的一些媒體報道。
但是事情遠沒到結尾。(好像上一次我們報道游俠的文章里,也出現了這句話。)
趕在成立整四年的時間節點上,這家公司昨天在上海公布了自己的最新進展:完成共計 50 億人民幣的 B 輪融資,由前海梧桐、中國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中創海洋、南太湖建投、湖州東弘等 12 家機構共同投資。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游俠不僅沒死,看起來還活得有滋有味。
這里還有個細節:在 B 輪融資之前,游俠還拿到過總計 12.2 億人民幣的 A 輪融資,領投方是新華絲路基金、景行天成等投資機構,但是這輪融資現在看來完成的也很低調。通過兩輪融資,游俠總計拿到了 62.2 億,目前的估值是 122 億人民幣。
而在那輛概念車發布到現在的不到三年時間里,他們都做了什么呢?游俠的「大事記」是這么寫的:
2016.11:量產車型「X」數據凍結小批量試制啟動
2017.4:游俠智能工廠簽約
2017.6:YOUXIA X 小批量試制車完成核心測試
2017.10:游俠工廠啟動建設、自動化產線設計完成
2018.4:游俠城市體驗中心選址建設
目前,游俠的產業布局涉及上海、湖州、蘇州、意大利都靈四個城市,各地職責如下:
上海總部:運營人力、品牌營銷、產品設計、投融管理
湖州生產基地:供應鏈管理、工藝研發、研究院、生產建設、物流中心等
蘇州研發中心: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系統開發
都靈設計中心:創意設計、工業設計、產品測試、性能調教
游俠想造一輛什么樣的車?
游俠的第一款產品,其實還是當年那輛游俠 X 概念車的量產版,但是從游俠和衛俊給出的信息來看,雖然車身形態還是偏跑車風格的三廂轎車(或者稱之為四門轎跑),但是從內到外,應該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游俠對這款車的核心賣點做了重新梳理,分為三個關鍵詞:顏值、性能、智能化。
對于這款車,游俠的產品邏輯是這樣的:
1. 車身形態是四門三廂運動風格轎車,第二款產品也會是轎車。之所以不選擇 SUV 切入,是因為在游俠看來,目前不管是新造車團隊還是傳統廠商,已經推出了太多 SUV 車型,導致這個品類競爭異常激烈。
2. 要在機械、操控層面做到性能出色,不能只是參數漂亮。
3. 要做一臺面向成熟電動車市場的產品。所謂成熟,有兩層含義,首先從車的角度,得是一臺原生電動平臺的產品,而非用汽油車去改造。其次,希望把自己的產品放在沒有補貼的電動車市場里去競爭。
幾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游俠 X 概念車和特斯拉 Model S 高度相仿,但是游俠方面說量產版車型的軸距會在 2.8-2.9 米的區間里。也就意味著,它不會像 Model S 那樣車長超過 5 米,而是和標準軸距版的寶馬 5 系、奔馳 E 級類似(我的推測)。
外觀:會和目前游俠官網上的造型有所差異。
底盤:那輛概念車的底盤曾經引起過巨大的爭議,而衛俊說量產版車型的底盤是正向研發的,和歐洲某廠商合作研發、調教。
三電系統及性能:電機供應商會是富田,單臺電機功率可能會超過 350kW,電芯基本不考慮國內供應商,應該會在松下、LG 化學以及 NEC 之間選擇,電池包自主研發。標配 90kWh 左右的電池組,續航做到 500+公里。
智能化:1. 基于安卓的 KITT OS。 2. 會搭載 L2-L3 級別自動駕駛,供應商為 Mobileye。
售價:會在 30-40 萬的級別。
目前研發進度:量產版本已經全部定型,完成了 4 輪試制和 90%的測試項目。明年 9 月份,游俠湖州工廠會開始量產 SOP。
工廠、供應商、團隊:
游俠的湖州工廠位于太湖邊,項目規模 2600 畝,年產能 20 萬臺,今年 11 月份完成主題建設,明年 6 月完成設備調試。衛俊說,整個湖州工廠會采用 680 臺機器人參與生產組裝,總裝車間的自動化率可以提升到 70%,整個工廠綜合自動化率 85%以上,采用全廊道傳輸系統。
去年一整年,游俠完成了 190 多項和超級工廠項目有關的審批。
衛俊介紹,目前有 500 家左右的供應商參與到游俠項目里,其中有很多一級供應商。他的邏輯是,如果要讓整車品質達到或超越特斯拉、BBA 級別,就要在供應商體系上達到對應的級別。
整個游俠團隊的規模目前在五百人左右,但是衛俊并不想像新造車頭部企業那樣瘋狂擴充團隊,到 2018 年年底,他們的目標是擴展團隊到六七百人。
在這五百人里,有將近六七成都來自于傳統車企,這個比例有些意外,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游俠就是由一群不懂汽車的互聯網從業者所組成的。當然這也意味著,在這幾年里,雖然這家公司的名字還叫游俠,但其實已經物是人非。
市場計劃:
雖然湖州工廠規劃了 20 萬的產能,但是游俠給自己定的銷量目標并沒有那么「遠大」。衛俊的邏輯是,「先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再解決能不能賣掉的問題。」
他們制定了三個梯度的計劃,即 2020 銷售三萬臺、2021 銷售六萬臺、2022 銷售 9 萬臺,他們的銷售渠道,也是按照這個目標去規劃。之所以初期是三萬臺,衛俊說,這是游俠團隊當前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游俠 B 輪融資的兩個主要資方是前海梧桐和中創海洋,前者的投資項目有脈脈、喜馬拉雅 FM、艾瑞咨詢、暴風 TV、盛大游戲等,后者投資了億航、Quanengy、驢媽媽等項目。這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在給游俠站臺的時候不約而同的提到衛俊面對困難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覺得這是讓游俠走上正確道路的關鍵因素。
其實對于游俠來說,時隔多年,仍然讓自己留在新造車團隊的行列里,其實就已經是勝利了。而隨著時間發展,我們對于這家公司或許也得重新審視。
他們的游俠 X 量產車會在今年下半年發布。在電動 SUV 泛濫的當下,一輛來自新造車團隊的運動型電動轎車會是什么樣?相比于「游俠是否靠譜」的疑問,這可能才是更值得關心的。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6027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