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烏鎮(zhèn),王興,程維和張一鳴相談甚歡,他們聊到了當年程維做滴滴時找王興提意見,王興到底有沒有說當時的滴滴是“垃圾”這件事情。
王興否認了“垃圾”這樣的描述,當年他給了程維一個很好的建議,他說:“現在哪個APP還有這樣復雜的注冊流程?”
程維深以為然,按照王興的意見進行了改進,并做出了現在估值500億美金以上的滴滴,而當年指導他的王興,所做的美團目前估值僅300億美金。短短幾年時間,“學生程維”所做的企業(yè),在估值上就超過了“老師王興”。
世易時移,曾經的朋友,在烏鎮(zhèn)飯局上還惺惺相惜,把酒言歡,轉眼間就發(fā)動了針對對方的戰(zhàn)爭。
美團強勢切入網約車市場,而滴滴則進入了外賣市場搶奪份額。對比而言,外界普遍認為美團有備而來,而滴滴則顯得有些被動。當然,程維并不那樣認為,他認為,前有Uber Eats的榜樣,作為全球對標Uber的對手,滴滴做外賣早已在準備當中,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王興的核心是餐飲和酒旅,而邊界卻很多,在嘗試過諸如共享充電寶這樣的邊界之后,網約車成為了其最為重要的布局之一,當然,還包括摩拜這樣的共享單車。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進行過分析,說到底,高頻量大的業(yè)務對于美團極為重要,不管是戰(zhàn)略擴張,還是戰(zhàn)略防御,都極為重要。
根據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騰訊親自主導了美團對摩拜的收購,而在這之前,美團曾經得到了騰訊領投的40億美金,但僅在摩拜的收購案中,現金和后續(xù)債務需要承擔的資金量就達到了26億美金左右。
對于美團而言,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需要砸錢,核心的餐飲也僅僅盈虧平衡(美團自稱),酒旅號稱小幅盈利,但外人無從知曉,這意味著美團后續(xù)的發(fā)展仍然需要大把的資金,手頭的資金是遠遠不夠用的。
更為重要的是,與滴滴開啟的戰(zhàn)爭到底要投入多少錢,其實雙方心里都沒有底,而令美團真正害怕的是:背后還有阿里這樣的巨頭在覬覦,雖然阿里目前沒有發(fā)動雷霆一擊,但背后的動作已經越來越明顯,美團以及背后的騰訊和今日資本們實際上是非常緊張的:阿里不是滴滴,他打過很多的硬仗,而且背后的生態(tài)更加可怕,一旦發(fā)起戰(zhàn)役,將幾乎會針對美團的全線業(yè)務!這場戰(zhàn)役,需要錢,很多錢!
上市融資以及從騰訊、今日資本這樣的資方獲得扶持,將會是美團將來長期的需求。由于資金需求巨大,融資的額度當然是越高越好,這也意味著美團需要一個更高的估值,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的份額,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
據媒體透露,進軍網約車以及并購摩拜之后,美團上市的估值預期已經上調到了600億美元,而僅僅在2017年11月,這個估值才300億美元。不考慮資本方的貪婪因素,美團對于資金的渴求可見一斑。
美團切入網約車生意實際上是一步好棋,我們曾經撰文《滴滴們的第二次共享出行大混戰(zhàn)》,認為滴滴在取得領先的時候沒有做好“內功”,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海外和業(yè)務拓展上以及變現上,這讓滴滴的口碑降到了冰點,這也給了眾多網約車和共享出行領域的同行們一個機會。
王興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并且發(fā)動了攻勢,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團利用價格戰(zhàn),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續(xù)在全國各個城市的大規(guī)模鋪設一旦展開,滴滴的日子會更加的難受,雖然不一定能從滴滴手中搶奪大量的份額,但一定會讓滴滴難受。
由于政策限制了網約車司機的數量,對于司機端而言,投靠哪一邊,勢必對另外一邊形成壓力,而司機對于實際利益的追求,顯然會比對平臺的忠誠度更加顯著,這種情況下,對于準備上市融資的滴滴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滴滴的反擊除了在美團發(fā)起戰(zhàn)事的地區(qū)加大補貼力度之外,就是做餐飲配送來打擊美團的核心,但正如某產品經理撰文指出的那樣,美團做打車業(yè)務的算法和協同難度,要遠小于滴滴做餐飲配送的算法和協同難度,短期內,美團給滴滴造成的威脅,要遠大于滴滴給美團造成的威脅。
小商幫科技認為,短期內,勝利的天平會更多的傾向于美團。當然,對于美團而言,滴滴今天面臨的問題,美團依然也要面對,對司機和用戶的大幅優(yōu)惠不可持續(xù),關鍵問題在于,如果與滴滴的戰(zhàn)斗消耗了過多的資金,一旦阿里介入,美團應該怎么辦?
這并非空穴來風,網傳易到用車極有可能會投入阿里的懷抱,阿里坐山觀虎斗,是否會坐收漁人之利?
不過,即便騰訊主導了美團和摩拜的合并,與滴滴的關系也許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對于一個高頻量大的細分領域龍頭,滴滴依然是值得爭取的。
在微信的九宮格中,滴滴依然在列,而阿里的支付寶和高德地圖中,滴滴也放在了顯著的位置,目前這樣的階段,誰都不愿意正式與滴滴決裂,因為一旦決裂,滴滴與另一方聯手,都會給己方造成極大的壓力。
游走于騰訊和阿里之間,從不戰(zhàn)隊的滴滴,現在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要獨立發(fā)展,還是加入AT的一方?獨立發(fā)展固然是可行的,但市場被騰訊系和阿里系切割就會成為必然,未來的競爭會非常的激烈,還要燒掉大量的錢,有沒有必勝的把握?而如果加入AT,到底加入誰呢?好不容易到了今天的局面,滴滴愿意站隊嗎?或許,與某一方達成深度的戰(zhàn)略合作,會成為滴滴當前唯一的選擇。
進入網約車以及收購摩拜,一開始都是王興的想法,甚至其投資人中也有不少人表示不理解。對于王興的動機,我們在上一篇《美團收購摩拜的深層次原因分析》中已經進行了分析。
對于美團而言,網約車市場和共享單車市場都是線下極少數的“量大高頻”的市場,而這兩個市場的玩家都沒有形成很好的壁壘,其都有可乘之機,在阿里并購餓了么之后,加快進入這兩個領域就成為了美團為數不多的戰(zhàn)略選擇之一。
阿里在并購餓了么之前,口碑與餓了么的協同總是“差了一口氣”,因為存在不確定性。并購之后,這種協同將會真正達到“緊密”的狀態(tài)。
而對于網約車和共享單車市場,阿里同樣不愿意放過這兩個量大高頻的領域,因為這不僅僅是流量入口,支付場景,還是其后續(xù)IoT戰(zhàn)略以及智慧城市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以往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阿里巴巴悄然布局萬億智慧交通市場》以及《阿里巴巴將IoT提升為集團主賽道,意味著什么?》。
在摩拜和ofo大戰(zhàn)的過程中,阿里不僅給ofo提供了大量的彈藥,還悄然扶持了哈羅單車和永安行,等到摩拜和ofo在去年冬天相繼傳出了彈盡糧絕的消息時,哈羅單車作為行業(yè)黑馬迅速躥升,并宣布取得了盈利,這讓行業(yè)內的不少分析人士大跌眼鏡。
不僅如此,阿里系的高德地圖早在2017年7月底,就已經推出了“高德易行平臺”,截止目前,這個平臺已經悄然融合了出租車、滴滴快車、曹操新能源、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廠商,加上高德擁有的ofo和摩拜單車入口,高德已經成為了一站式的出行平臺。
而高德在最近還推出了“順風車”的服務,如果如外界傳言,擁有大部分主要城市牌照的易到用車并入阿里旗下,那么高德的這個平臺將成為目前唯一的一個囊括所有主流出行方案的一站式出行平臺,超過了微信和支付寶。
高德的底氣在于其地圖市場的份額以及阿里巴巴開放平臺的態(tài)度,相比較而言,有競爭資格的百度地圖行動遲緩,在相關的領域并沒有進行激進的卡位,上下游的資源與AT相比也非常的不足,而騰訊地圖則體量太小,技術水平也有差距,這導致了網約車和共享單車領域,目前幾乎只有高德地圖能夠形成出行的大平臺。
甚至與阿里有矛盾的美團,在網約車中也主要采取了高德地圖,而屬于美團的摩拜,也同樣接入了高德。
高德平臺的出行布局已經基本完成,但阿里還沒有開始發(fā)力——至少,阿里相關的廣告、推廣等等,并沒有過多的投入到“高德易行平臺”之中,阿里顯然還在等待著什么。
是等待滴滴的加入?還是等待易到的融合?亦或是等待著滴滴和美團的兩強相斗呢?
除了上面的猜測之外,阿里可能還在等待口碑與餓了么以及新零售部分業(yè)務的融合,這需要時間。
線下高頻量大的業(yè)務并不多:支付、訂餐、點評、網約車、共享單車、線下生鮮和日用品零售等,是線下高頻量大業(yè)務的最典型代表。
很不幸的是,這些方面阿里和騰訊全部都要競爭!
1.支付寶對陣微信支付
2.餓了么+百度外賣,對陣美團外賣
3.口碑對陣點評
4.高德易行平臺(可能加上易到出行)對陣美團打車
5.ofo+哈羅單車對陣摩拜
6.阿里的新零售對陣騰訊派系的無界零售
如果加上不那么高頻但量大的業(yè)務,那么還有飛豬對陣美團酒旅,淘票票對陣貓眼,加上微信的小程序對陣阿里的“碼商成長計劃”等等,兩大集團的線下競爭已經到了一個爆發(fā)的臨界點。而這些線下的業(yè)務中,騰訊系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團這家公司手中,這對于業(yè)務的協同和管理是有好處的。
可以說,美團,京東這些騰訊系的企業(yè),現在都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必須與騰訊進行全面的捆綁,才能在后續(xù)的線下大戰(zhàn)中有贏的可能性,否則,單打獨斗,沒有一家有把握能夠贏了阿里,畢竟阿里在線下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當年美團能夠從千團大戰(zhàn)中勝出,主要靠的是干嘉偉的地推團隊,而干嘉偉和滴滴的程維等,都是阿里中供鐵軍出來的骨干。
根據知名媒體人王長勝透露,微信支付爆發(fā)的那些年,依靠社交網絡的病毒式傳播,曾經一度將市場份額搶到了80%左右,支付寶靠著地推鐵軍攻城略地,再次將比分扳平,并在后續(xù)鞏固了勝果。當前份額如下圖易觀國際的數據所示:
線下的爭奪戰(zhàn),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并不僅僅是割裂的,分開的戰(zhàn)場。
比如說,口碑與餓了么的整合,可以和盒馬鮮生以及高鑫零售這樣的線下新零售協同,從而在外賣、點評、會員管理、零售、物流、支付等領域全面開花,提升效率。
再比如,美團打車與摩拜的整合,可以和美團的吃喝玩樂進行匹配,并綁定微信支付,從而在這些領域獲得協同效應。
可以說,騰訊及時讓美團全資收購了摩拜,基本補齊了線下與阿里對陣的短板,騰訊系以美團為主要載體,雙方在線下回到了一個基本勢均力敵的狀態(tài)。
線下高頻量大領域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由于滲透率高,部分領域甚至出現了過剩的局面,比如共享單車。更多的領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局面,比如支付領域,網約車領域等。只有新零售領域有著最大的爆發(fā)潛力,這個方向上,阿里和騰訊都是自己在掌握著資源和進度。
對于增速放緩甚至過剩的領域,意味著行業(yè)進入了淘汰賽,要想取得份額的增長,將必然要去蠶食對方的市場,戰(zhàn)斗不可避免。
但線下的戰(zhàn)斗是殘酷的,甚至沒有下限。
在美團和餓了么剛開始競爭的那些年,根據投資人徐新的說法,美團觀察了餓了么幾個月之后,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抄襲,并且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手段。徐新說:“餓了么不是到學校去貼大字報,掛橫幅嗎?哦,你貼大字報?八點鐘去?我們也來,十點多就把你的大字報正好蓋上了,橫幅我給你拉下來,然后就開始打地推戰(zhàn)……”
在ofo和摩拜激烈競爭的那幾個月,雙方互相損毀自行車,互相破壞二維碼,互相在媒體上揭短的事件屢見不鮮。
而滴滴在成長的路上,據稱干掉了30多個對手,地推人員號稱“用鮮血捍衛(wèi)自己的傳單”。
在互聯網紅利逐步消失的今天,線下已經成為真正的戰(zhàn)場,除了傳統的媒體戰(zhàn),攻關戰(zhàn)之外,大規(guī)模的地面戰(zhàn)也將打響,這次,不是滴滴和美團之間打車和外賣的打拼,而是整個線下鏈條的血拼:支付、訂餐、點評、網約車、共享單車、線下生鮮和日用品零售、旅游、電影票等等,這場血拼,將遠比美團與餓了么,ofo和摩拜,滴滴和快的等公司當年的競爭要激烈的多,因為背后站著的,是當今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兩個巨頭。
巨頭之間將不僅僅是價格和補貼的戰(zhàn)斗,更重要的是對整個線下相關產業(yè)的重新改造,線下相關的各行各業(yè),效率和服務都會得到大幅的提升。在這之后,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巨頭將會誕生!
美團和滴滴的碰撞,只是這場大戰(zhàn)的開胃菜。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8065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