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遭遇資金緊缺、交通事故頻發、Model3產能“跳票”等一連串的打擊后,特斯拉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好消息——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獲得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正式宣布成立。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披露的內容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10日,注冊資本為1億元,股東是TESLA MOTORS HK LIMITED(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兼總經理為特斯拉中國區總裁朱曉彤。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的業務范圍只涉及技術開發、電動汽車進出口銷售,并未涉及電動汽車在中國的生產,故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與“特斯拉電動車國產化”存在一定的出入。但也有專家認為,隨著汽車行業股比開放,為特斯拉中國建廠提供了政策支撐,特斯拉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國產化并不會太遙遠。
追求者眾 特斯拉中國建廠“一波三折”
作為特斯拉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中國之于特斯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提出了在中國建廠的計劃,并在隨后幾年,在多個重要場合屢提其“中國夢”。
在2015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3年內會在中國設立工廠和研發中心,爭取在2017年Model 3上市之際實現中國國產。幾個月后,馬斯克發布個人Twitter,重申在華建廠事宜,表示特斯拉將在2年后推出Model 3車型,而中國工廠最早會在Model 3推出一年后建立,言外之意即特斯拉將在2018年落地國產化。
之后一年里,特斯拉國產的言論持續發酵,包括富士康、上汽、江淮、福田、力帆、長安在內的多家企業,以及上海、蘇州、合肥等城市都被傳出欲與特斯拉“組CP”。其中2016年6月,網上甚至出現傳聞稱“上海金橋集團已經與特斯拉簽署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雙方將會合作在上海建設生產設施”,但隨后上海金橋就發布公告澄清了此事。
而到2017年,特斯拉中國建廠進入了“爆發期”。這期間引起較大關注的是2017年6月,有傳言稱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入華建廠協議,將聯手上海電氣成立合資公司,在上海臨港工業區投建生產工廠。不過,隨后傳聞中的關聯公司上海臨港、上海電氣集團先后否認與特斯拉有過接觸,并澄清未有簽署合作協議一事,傳言再次被證偽。
直到幾個月后,商務部突然證實“特斯拉公司正與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洽談建廠相關事宜”。緊隨其后,特斯拉又被曝在北京設立了新能源研發公司,一切才仿佛朝著“特斯拉國產”的方向發展,并于今年4月迎來政策松綁。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汽車行業股比開放時間表,并明確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于2018年率先放開,在很多人看來,此次相當于從政策上為特斯拉國產開了綠燈。果不其然,政策放行剛滿一個月,特斯拉落戶上海設立電動車研發公司的消息便傳了出來。
雖然新公司的業務介紹中目前并沒有“電動汽車生產”相關字眼,但包括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內的多位專家認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可以被視為特斯拉在中國的營銷和研發先期布局,是特斯拉中國建廠前兆。而一旦特斯拉真正國產,將有助于降低特斯拉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售價,打破特斯拉在國內面臨的“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的尷尬局面,甚至緩解產能難題。
內外交困 資金緊缺交通事故頻發
伴隨著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的支持,不少國內外機構對特斯拉國產化均持樂觀態度。但另一方面,對于特斯拉長期存在的產能不足、資金緊缺,以及頻發的交通事故等問題,很多人還是表示出了擔憂。
特別是資金問題,5月3日,特斯拉公布了其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營收為34.09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6.96億美元;凈虧損為7.85億美元,是去年同期凈虧損3.72億美元的兩倍,創下了歷史虧損的最高紀錄。
另據彭博報道,按照特斯拉平均每分鐘消耗6500美元的速度,其資金或將在2018年底消耗殆盡。彭博數據顯示,特斯拉的自由現金流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從2016年底到2017年底的12個月周期內,特斯拉每季度的負自由現金流量至少有5億美元。
而特斯拉近期的負面遠不止于此。繼今年1月一輛Model S撞上消防車、3月一名男子駕駛Model X撞上高速公路隔離帶,車輛起火燃燒,上周特斯拉又發生了兩起類似事故。一起發生在上周五,一輛特斯拉Model S撞上了前方正在等紅燈的卡車,司機受了輕傷,但并沒有生命危險。另一起則發生在上周四,據瑞士當地消防部門表示,當時駕駛特斯拉的司機是一位48歲的德國人,車禍發生在瑞士南部蒂奇諾州的一條高速公路上,當時這輛特斯拉撞上了高速公路的中央隔離帶后翻車并導致起火。
雖然目前這兩起事故都在調查當中,但頻繁發生的交通事故,讓特斯拉一時間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其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因為事故屢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還受到了來自監管機構的調查。不僅如此,《消費者報告》和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也曾指出了特斯拉汽車的質量缺陷,包括門把手缺陷、車身板件縫隙等。
此外,產能同樣是特斯拉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據統計,去年特斯拉的全球銷量達10.3萬輛,其中Model S和Model X的銷量分別為5.5萬輛和4.7萬輛,表現不俗。但由于產能掣肘,Model 3銷量僅為1764輛,由此讓特斯拉去年虧損超過22.4億美元。
所以進入2018年,特斯拉一直在努力提升Model3產能。馬斯克曾預計,到2018年第一季度末,Model3的產量將達到每周2500輛,而第二季度末將會每周生產5000輛。為達到這一目標,馬斯克甚至在工廠“打地鋪”監工,縱使如此,Model 3目前每周的產量也才剛剛過2000輛,遠未達預期。
可以說,目前特斯拉所遇到的困境諸如資金緊缺、產能不足、技術問題等,在整個市場有目共睹,正因為如此,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危機之于馬斯克可能并沒有那么好過,更有悲觀者認為,特斯拉或許年底就會破產。不過,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則認為特斯拉有望在第三季度實現盈利。至于具體情形如何,蓋世汽車將持續觀察……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853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