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為期兩天的2018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活動在北京拉開帷幕。在新能源造車浪潮襲來之際,今年的論壇聚焦于如何破除焦慮,為未來確定下一個航標。在首日的多項論壇議題中,以“零部件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上游產業鏈話題探討受到現場嘉賓的密切關注與積極參與,SF MOTORS全球采購副總裁黃雷、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美國天納克排氣系統亞太區總裁孫逸、本特勒汽車亞太區執行副總裁施宏、佛吉亞中國首席技術官王瓊、深圳航盛電子總裁、CEO楊洪等多名業界精英針對該議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SF MOTORS全球采購副總裁黃雷與嘉賓交流)
作為參與該議題的新能源企業代表,SF MOTORS保持全球化布局的戰略思路,與眾多仍將“走出去”作為遠期發展目標的本土造車新勢力相比,其零部件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也更具國際化視野。參與論壇討論的SF MOTORS 全球采購副總裁黃雷,曾在多家世界知名企業高層要職,對汽車供應鏈、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等有著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借參與藍皮書論壇的機會,對于新能源產業重塑的是零部件廠商還是整車廠商的話題進行了重要闡述。
“三變三不變”為零部件企業的時代趨勢獻計
在傳統向新能源轉型的岔路口,以及新造車勢力不斷涌現的關鍵節點上,SF MOTORS及論壇產業代表強調著眼未來,以全球化的視角,對汽車制造業零部件供應鏈提出了合作建議和解決之道。
黃雷表示:“對于零部件企業在新時代下應該堅持的特質,可以總結為三個不變。其一,要時刻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和高強的質量管理體系;其二,始終把客戶滿意度作為前提條件;其三,保持整個產品開發階段高度的管理能力。”
(SF MOTORS全球采購副總裁黃雷在藍皮書論壇上發言)
面對新造車時代的變化,SF MOTORS堅持制造企業的零部件產業鏈必須加速完成三個改變。第一,要時刻保持較高的市場敏感度,抓住新能源和智能化趨勢,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二,面對更多新興造車勢力,必須考慮建立或者適應新的合作規則;第三,積極投入和參與全球主機廠主導的零部件標準化過程,努力配合多級供應商進行定制方案的標準制定。
三大策略應對全球化下的供應鏈挑戰
聚焦“全球化趨勢下,企業制造的供應鏈如何重塑”主題,在會后采訪談及SF MOTORS自身的供應鏈管理時,全球采購副總裁黃雷坦言:“作為全球化布局的新能源車制造企業,公司在美國、德國、中國和日本均有工程和研發布局,所以在零部件的供給方面SF MOTORS需要隨時兼顧中美兩國同時生產的需求。”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 SF MOTORS內部嚴格制定了三條采購策略:第一點是實施集中采購戰略;第二點是布局全球國際品牌配套商,創建超級戰略采購聯盟,以國際品牌配套商的中國團隊為主要聯系對象,多地共同開發;第三點,關鍵零件配套商必須是國際一流品牌汽車主供配套商,這樣才能滿足中美兩地共同生產高品質汽車的需求。
據悉,SF MOTORS積極參與了歐洲及美國等頂級制造生產技術的合作引入,且已與博世、英飛凌、三星SDI、LGC等全球一流供應商形成了戰略及業務關系。對于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高標準制造生產能力,SF MOTORS的戰略初衷非常明確“我們希望SF MOTORS構建的配套供應商體系能為我們的發展壯大輸送優質的零部件供應服務。”
秉承“開放共享”理念,與供應商合作共贏
與供應商的合作和共同成長正是目前造車新勢力在供應鏈上的一大關注點。在SF MOTORS看來,從技術成熟度和運營配套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要實現產業化、量產化,絕不可能單靠一兩家企業的技術突破來完成,而是需要技術和供應鏈的標準化作為支撐,通過產業體系的協作帶動升級。
SF MOTORS堅持“技術開放,制造共享”的商業理念,希望成為新能源車產業的整合者,所以也非常重視與供應商的合作和共贏。對此黃雷對供應鏈的合作思路進行了解讀:“SF MOTORS希望將自身的優勢資源和技術積累整合在一起,與供應商協同調配和共享,共同擬定和提出新能源車開發項目中的獨特需求。車廠應該和供應商并肩作戰,為創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圈打下基礎。”
在全民環保意識覺醒的今天,未來出行成為大家熱切關注的一個詞。新能源車將成為今后人們首選的出行工具,更需要整個產業鏈付出長期的協同努力。只有通過盡可能地整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實現彼此的互生和共贏,加速多樣化產品的研發創造,才能滿足全球市場各類細分消費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來源:推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85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