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由 Better Place 與PJM 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若不采用”智能充電”技術,每100 萬部電動汽車采用常規充電方式就可能導致年度能源采購開支增加 7.5 億美元。即使消費者選擇采用分時付費價格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每年節約的開支也不會超過 10%,且能源采購業務仍將受到特定充電設備的影響。
反之,若采用”智能充電”技術,通過中央網絡運營商為 100 萬部電動汽車充電,相對于簡單插電式或分時充電而言,能源采購開支的增幅可減少一半,同時駕駛成本也能減少五分之一。
此前,安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電動汽車的興起帶來了大量新基礎設施的發展,并且充電基礎設施的部署已成為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不可或缺的因素。該報告分析了圍繞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持續發展的價值鏈,并確定了五種主要的業務類型,分別是設施建設、維護與安裝、代理運營、電網和監控。報告特別指出Better Place參與到全部五項業務類型中,并且十分積極活躍。
針對智能充電技術對于能源消耗的作用,Better Place 與 PJM 進行的聯合研究分析了 100 萬部電動汽車對中大西洋各州電網產生的影響。并對 100 萬部電動汽車的市場和價格影響以及相關充電基礎設施進行了建模,包括在住宅和工作場所邊的2級充電站,并在中央網絡操作、非管理和分時使用這三種情況下進行測試。中央網絡操作測試選擇了延電動汽車行駛范圍主要街道周圍的換電站。非管理和分時使用測試,則選擇換電站取代快速充電站。大華盛頓地區的巴爾的摩市被選擇用來建模,因為該地區正面臨交通堵塞問題,也是電動汽車推廣的目標地區之一。結果顯示,電池更換站提升了智能充電的能力,并可實現電網效能最大化。正如安永報告中所示:”與電池一樣,電池更換不應該成為一個被低估的選項”。
同時,安永的報告中還提到”作為中國的兩家代表性能源輸送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目前正在推行換電模式。由于這兩家企業在行業中處于領導地位,以及擁有雄厚資金實力和強大的政府支持,加之于中國在全球汽車行業中所占份額的大環境,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對換電模式的推廣對于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革命性意義。”
Better Place 的公共設施和智能電網聯盟副總裁 Hugh McDermott 指出:”由于每輛電動汽車在利用簡單插電方式充電時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每年額外增加的 7.5 億美元成本在市場參與者和消費者身上分攤并不平均。利用智能充電技術,中央網絡運營商能通過動態的能源批發價格來對所有車輛的充電進行優化,從而盡可能降低成本以及減少對電網和消費者的影響。我們在全球的客戶和公共設施合作伙伴都將受益于智能充電技術。”
PJM 的應用解決方案總經理 Chantal Hendrzak 指出:”智能充電是通過中央調度電網的實時協調功能來實現的,不僅有助于實現充電的優先級排序,而且還能適應不同的充電費率要求。通過在現有的運營實踐中直接引入智能充電技術,區域傳輸機構(RTO)、國際標準組織(ISO) 和公共設施運營方就可以更輕松地在負載靈活性方面獲得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相關優勢。”
IDC Energy Insights 的調研經理 Sam Jaffe 指出:”大多數電動汽車駕駛員都希望能夠根據自身需要為車輛充電,如果大規模充電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協調,那么充電對包括駕駛員、公共設施公司和電網運營商在內的各方來說成本都會很高。集中統一管理的模式可大幅節約成本并改進電網穩定性,同時又不會影響電動汽車用戶的充電需求。”
Electrification Coalition (EC) 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Robbie Diamond 指出:”我們知道電動交通運輸擁有很多眾所周知的優勢,例如可實現國內可用燃料的多樣性、價格穩定性和儲備能源量等。不過,Better Place 和 PJM 的聯合研究結果也反映出,統一管理的充電模式不僅可優化電動汽車和電網之間的關系,還能在最小化資本支出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電網可靠性。美國應努力將上述優勢實現最大化,從而讓電動汽車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發揮真正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目標就是要展現”電動汽車網絡運營商(整合商)”在管理電動汽車充電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肯定其給批發能源市場、制造成本和配套服務帶來的積極影響。該項研究結果已經與 PJM 輸電網所有者協議管理委員會 (TOA-AC) 共享。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易車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8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