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于美國時間5月29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書。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計劃在納斯達克IPO上市,股票代碼為“UXIN”,擬籌集最多5億美元資金。文件暫未透露其IPO發行價格區間及股票發行數量。
公開信息顯示,優信集團成立于2011年,董事長兼CEO為戴琨。招股書表示,集團旗下主要分為兩大業務板塊:B2C業務優信二手車以及B2B業務優信拍。據了解,前者主要向個人消費者出售二手車,而后者則面向車商提供服務。
在具體數字方面,優信2017年總營收約為19.51億元,同比增長136.7%,凈虧損約27.48億元。與2016年凈虧損13.93億元相比,虧損幅度再次擴大。此外,優信2018年一季度營收額約為6.49億元,同比增長93.2%;凈虧損8.39億元,去年同期該數字為5.11億元。
顯而易見,如今美股提交IPO的優信集團同樣面臨著持續虧損的狀態,對此,該公司稱:集團將持續擴大投資及業務運營方面的資金投入,目前暫沒有盈利或產生正現金流的打算,甚至將繼續承受重大損失。
通過分析公司2017年的收入結構和成本結構,在收入端,集團收入大致由三部分組成:11.7億元優信二手車、5.19億元優信拍及2.57億元其他收入。在交易量層面,2017年優信平臺共賣出63.4萬輛二手車,其中28.4萬臺為C端交易,35萬臺為B端交易。集團總GMV(商品交易總額)為434億元,C端為260億元,B端為174億元,總額相比2016年增長了67%。
也就是說,上述63.4萬個商品(二手車)均為優信平臺線上交易完成,粗略估計每輛車平均售價約為6.9萬元,仍舊偏向中低端市場。此外,在整體交易量中,多數消費者均選擇了通過汽車金融貸款的方式進行購車。2016年,2C業務中消費者汽車金融貸款比例為交易總數的45.5%,2017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均與此持平,分別為44.5%以及44.9%。
同時,2017年二手車銷售占總營收比重約為60.17%,而截至今年一季度,該業務占比上升至69.95%。隨著二手車業務比重逐年提高,中國二手車交易量也在迅速增長。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1240萬臺,預計2022年時將達2960萬輛,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9%。
在成本端,優信2017年運營費用總計約30.27億元,其中包括在市場營銷、公司行政、研發等方面的開銷,而其2016年其總運營成本僅為15.43億元。至于優信凈虧損的原因,恐怕還得歸結于其在公司運營上的支出。仍舊以2017年為例,集團在運營方面整體損失約18.23億元。優信方面表示,公司同時面臨著信用風險:“我們通過2C業務為第三方融資伙伴提供所有汽車貸款擔保,目前的風險管理系統可能無法準確評估和減輕我們所面臨的所有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前在投資方面的大額支出,截至2017年,優信面臨總額370萬元的攤銷開支。而對于其收購的豐順路寶及優信車坊等公司,公司將簽署股權轉換協議。
然而,即便虧損情況嚴重,優信2017年商品毛利率仍為12億元,高達62%。業內人士分析稱,與二手車交易平均5%的毛利率相比,這一數字之高或許是由于當地政府優惠政策減免費用,以及優信初期采用加盟形式降低了部分人力成本。
在公司規模方面,截止2018年3月31日,優信的全國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270多個城市,超過670個服務中心以及7個交易中心,共有員工12461人。按職能分的話,有224名財務及法律人員,41名人力資源同事,120人負責營銷體系,626人負責產品技術,10516名運營人員,5963名銷售人員,2581名汽車檢測人員,505位售后客服,戰略合作方面834人,以及1567人負責其他方面的工作。顯然,整個集團在運營方面的投入仍占大頭。
在業務之外,關于公司股權結構,招股書上也有明確說明:優信董事長兼CEO戴琨持股比例為24.9%,其余所有董事和高管持股比例為28.9%。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資方,百度同樣持有10%的股份。另外,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高盛(亞洲)公司、摩根大通證券公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華興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將擔任其IPO交易的承銷商。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69414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