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球汽車行業將只剩下幾家大的集團。”對于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吉利汽車(港股00175)董事長李書福曾判斷說。無疑,沒有一家車企會輕易地愿意放棄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全球技術革命的加速變化,汽車行業的內部淘汰也正在展開。而尤其對于那些產品少、技術差,毫無競爭力可言的車企,這個過程將進行得更明顯、更快。
最近,在鈴木正式宣布撤出與昌河的合資企業后,日本媒體NHK爆出的一條重磅新聞再度坐實了鈴木要退出中國的消息。“來自鈴木的高管正在同合作伙伴長安汽車(8.870, -0.07, -0.78%)談判解散合資公司鈴木事宜。”報道中稱。此前,北汽昌河已經正式發布公告稱,昌河鈴木的日方股東鈴木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鈴木完全撤資。
2014年之前,鈴木還是在中國銷量排名第4的日本車企,僅次于豐田、本田、日產三強,但連年在華業績急轉直下,最終進入“死亡倒計時”。事實上,鈴木和昌河、長安長達二三十年的合資合作一路走來,也并不容易,如今曲終人散讓人唏噓。有分析指出,先是菲亞特克萊斯勒宣布在近幾年內將停止在中國和北美銷售菲亞特品牌汽車,再到鈴木如今的全面撤退,中國汽車市場的汰弱留強大劇,似乎已進入到高潮。
正在全面退出中國
鈴木撤出中國市場的消息,雖然早有傳聞,但真正坐實,是在今年的6月15日,北汽昌河網站首頁發布《關于原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的公告》。公告顯示,鈴木將正式從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昌河鈴木”)中完全撤資。這份公告中說,5月30日,就完成了股權及公司名稱的工商登記變更手續,日方股東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了昌河汽車。從2019年6月起,昌河汽車的相關產品將不再使用鈴木等標識。
6月19日,就在日本媒體NHK爆出了鈴木與長安汽車正在就退出事宜進行談判的消息后,幾位核心管理層,他們對此事的表態都比較曖昧。一位原營銷部門的高管說:“我們現在的工作一切正常,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還有兩位高管也表示,詳細情況,他們沒有權利對外透露,相關事件的回應,都以公司發布的公告為準。
也許這一切來得太突然,就連長安鈴木的高層都意想不到。因為就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國際車展開幕當天,長安鈴木常務副總經理周波還表示:“隨著國家對于環境保護的日益嚴格,長安鈴木擅長的小型車領域遲早會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勢。”
現在看來,市場并沒有留給長安鈴木打翻身仗的機會。即便長安鈴木自己守口如瓶,NHK的報道卻是言之鑿鑿:鈴木汽車將在中國停止當地生產,或將集中資源于印度市場。
昌河和長安輕裝再出發
無論昌河鈴木是否仍會在華“續命”,鈴木退出合資的決心已定。長安汽車挽留還是放手,決定著鈴木和合資公司的命運。
鈴木在中國總共建立了兩家合資公司:1993年,與長安合資成立長安鈴木;1995年,與北汽昌河合資成立昌河鈴木。如果從1982年向中國提供技術開始算起,那么,鈴木在華的業務發展已經長達36年。如今即便面臨全面潰敗撤退,后事仍需好好協商。
長安鈴木的解散,目前還沒有確認消息,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根據長安此前發布的“精品小車”戰略,長安鈴木銷售網絡應該會轉給長安新高端品牌。
4月23日,長安汽車就對外宣布,將推出自己的中高端品牌,形成長安乘用車、新建中高端乘用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四大品牌,以此滿足不同細分市場消費需求層級客戶。鈴木與長安的合作期限本來還有5年的時間,現在提前解約,對消費者會有什么影響嗎?對此,長安鈴木曾在官方聲明中表示,“長安鈴木的母公司長安汽車、鈴木汽車均為有實力、負責任的企業,長安鈴木在任何時候都將依法合規的對消費者負責、對相關方負責。”
來源:時代周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71013
以上內容轉載自時代周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