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下,百度于2017年3月特別成立了“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負責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和車聯網三方面的業務,4月,正式發布了Apollo開放平臺。
從2017年的4月至今,百度Apollo平臺已陸續發布了1.0、1.5、2.0、2.5、3.0等五個版本。在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宣布Apollo平臺升級到了3.0版本,同時,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現場表示,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和Apollo賦能新石器科技打造的無人作業車都已經量產下線。
阿波龍內部既沒有方向盤和駕駛位,也沒有油門和剎車踏板。在這種設置下,如果遇到突發情況該怎么辦呢?對此,百度副總裁兼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在接受億歐汽車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目前受限于政策法規,這款L4級的小巴還不能走在開放的道路上,現在主要還是在一些限定的區域行駛。而百度選擇低速園區開始實踐,并不是說現在的技術能力不能適應更高速和更復雜的場景,而出于一種絕對安全的考慮。這兩款車內也會設置緊急的按鈕,乘客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可以通過按鈕對外發出求助指令,這些指令再通過遠程調撥的方式將障礙物移開。
既然是在限定區域內行駛,小巴會在什么場景實現落地?李震宇表示,第一步會先走到雄安,還有一些大的景區和工業園區。除此之外,日本的核輻射區和老齡化嚴重的一些城鎮也是合適的落地場景,他指出,商業模式的形成需要用戶的自愿買單。
除了實現量產落地以外,對于Apollo其他業務的商業變現能力,李震宇表示,Apollo的智能駕駛既有偏車聯網的部分,也有偏自動駕駛的部分。但從整體來看,2020年時百分之六七十的新車都會是聯網的,并且百度在語音、語義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還發布了小度車載OS,所以偏車聯網的變現會快一些。他還說,“目前我們在自動駕駛方面還處于早期的水平,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這一塊的商業化預期可能沒有那么著急。”
而眾所周知,百度在發布Apollo之初就將其定位為開放式的,旨在通過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百度的這種開放性和賦能,實際上是降低了自動駕駛的門檻的。但李震宇向億歐汽車在內的記者表示,百度就是想降低門檻,跨越鴻溝是百度的理念。他認為,基于Apollo開源和開放的平臺,大家可以互相看到彼此的創新,產生競爭,如此才能使業界得以健康、快速的發展。
事實上,除了百度以外,也有其他的互聯網巨頭在陸續加大投入,對于這方面的競爭,李震宇指出,雖然現在的市場供給端基本上處于一種過于飽和的狀態,但實際上真正的無人駕駛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目前的產業發展模式還是合作多于競爭的。
目前,Apollo宣布生態合作伙伴規模已達到116家,新增捷豹路虎、法雷奧、拜騰、偉創力、ADI、蘇寧物流、耐威科技、大道用車、Leopard Imaging、理工雷科、酷哇科技、青島托爾泰克、海航量子智能、獅橋運力、Innovusion、金瑞麒等16家合作伙伴。同時,也有眾多的開發者借助Apollo這個開放式的平臺實現了物流、工程、環衛、農業、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等9大作業場景的應用。
在7月5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智能駕駛分論壇上,來自汽車OEM、硬件系統、物流、自動駕駛、研究院、智能機器人、保險、投資機構、移動安全等企業的開發者們也公布了與Apollo合作的最新進展,并就智能駕駛的場景、未來和挑戰等問題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億歐汽車現場了解到,本次論壇以“開發者的舞臺”為主題,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原誠寅、奇瑞自動駕駛高級經理吳泳佳、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副總裁兼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徐輝、新石器創始人余恩源、智能者CEO張德兆、獅橋資本董事長兼CEO萬鈞、VisualThreat CEO嚴威等15位嘉賓分別就“汽車新浪潮、硬件新趨勢、行業新風向、服務新升級”四個主題發表了演講,百度Apollo平臺研發總經理王京傲擔任主持人。
在物流場景下,獅橋資本董事長兼CEO萬鈞指出了物流行業的三個痛點:人力成本高、油耗大、人為事故導致的巨大損失。如何解放人力?目前Apollo賦能新石器的L4級無人駕駛微型物流車已經量產落地。對于Apollo的賦能,智行者CEO張德兆稱:“Apollo的高精度地圖和仿真平臺服務,將智行者的研發效率提高了6倍。”
在農業場景下,Apollo和機器人公司托爾泰克共同開發了農業機器人“阿波牛”。環衛場景下,智行者推出了搭載著百度高精地圖服務的無人駕駛掃路機蝸小白。
在乘用車方面,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原誠寅表示,依托這百度Apollo的平臺和北汽的車輛, 北汽預計在2019年實現L3級的小規模量產,同時爭取在北京冬奧會上把智能駕駛技術搭載在中國車輛上。
在對自動駕駛的未來懷有美好期待的同時,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副總裁兼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徐輝也提到了信息安全的問題。他表示車聯網是自動駕駛實現的必要途徑,但車一旦聯網就會變成一個開放的系統,為黑客制造攻擊的機會。對此,他認為要想實現信息的安全,從核實車廠信息到下載信息至中央存儲器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驗證。
此外,在無人車險方面,太平洋保險集體合作部總經理葉明滿指出,未來風險的承擔主體可能會由個人變為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商、制造商和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商。那么無人車險該如何為無人車保駕護航呢?對此,葉明滿表示,未來的保險產品要做到每一步的全覆蓋,這既包括無人車的模擬和封閉場所的測試,也包括其商業應用推廣。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71828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