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力帆,車和家或將成為又一家獲得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邁入產業門檻。
12月17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將以6.5億元向“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出售旗下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而重慶新帆的實際控制方正是車和家,法人則是車和家聯合創始人沈亞楠。
力帆集團擁有兩張資質——力帆汽車、力帆乘用車各擁有一張,而目前,力帆旗下所有車型已在力帆乘用車旗下。借收購力帆汽車,車和家也將擁有生產資質。據36氪獲悉,這是一個“6字頭”的生產資質——可以生產新能源轎車、SUV、商用車等各類車型。
車和家創始人李想一直是代工模式的反對者。
今年8月底,蘇州市環保局進行了一個項目公示:重慶力帆汽車將在常州分公司組建年產10萬輛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且將租用車和家常州廠房進行改建。此外,該項目與此前車和家公布的增程式SUV項目有諸多雷同之處——這引起媒體猜測:力帆將代工“車和家”的首款量產車型。隨后李想曾出面多次否認這一說法,但并未說明工廠資質問題。
目前來看,當時雙方就資質問題應該已經達成了一致。據36氪獲悉,力帆汽車位于重慶的基地曾經連續2年產量超過100%產能,為滿負荷狀態,因此力帆汽車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擴產能、擴車型。此前力帆汽車并不具備增程式電動車的生產資質,正是借當時的擴產機會才得以獲得。
生產資質如同新造車企業的“準生證”,有了它才能順利推進工廠、銷售的供應鏈的建立。然而,國家發改委于去年6月已暫停了新造車項目的批復,從國家公示信息看,電動車生產資質規定制定三年以來,僅有十六家企業拿到了生產資質,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發放僅昌河鈴木一例。
沒有生產資質,使得一眾即將量產的新造車企業不得不另覓蹊徑,收購現有資質,或選擇代工生產。此前,蔚來、小鵬等選擇了代工生產。蔚來創始人李斌稱不會采用收購、購買的方法取得生產資質,盡量采用正向申請的方法獲得“準生證”。
威馬、電咖、拜騰則選擇收購資質。2017年,威馬汽車收購具有乘用車生產資質的大連黃海100%股權,花費 11.8 億元;今年7月,電咖汽車以10億元收購西虎,以此獲得生產資質;今年9月底,拜騰汽車大約以8.5億元成本,從B輪領投方一汽集團那里獲得了生產資質。
車和家創始人李想
未來,車和家第一款產品大型增程式電動SUV “理想智造ONE”將在常州工廠投產。今年10月,車和家正式公布了首款車型;該車將在2019年上海車展開始預訂,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據了解,目前工廠已經基本完工。
在發布出售力帆汽車的同時,力帆實業還發布了另一個公告,表示將與車和家開展進一步的合作。
雖然還沒有具體的細節呈現,不過初步的合作內容包括6個部分,包括増程式純電動動力模塊、車載人機交互系統共同研發、網約車定制車型的共同研發、車聯網數據共享、后市場服務模式探討研發,此外,力帆還表示未來有意向對車和家進行投資。
來源:36氪
作者:張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84158
以上內容轉載自36氪,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