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康迪科技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康迪車業與吉利就康迪電動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重組協議。
根據協議,康迪電動汽車集團同意吉利將其3.14億元人民幣借款以債轉股的形式轉換為其在康迪電動汽車集團的注冊資本,至此康迪電動汽車集團注冊資本達到24.04億元人民幣。通過此次債轉股后吉利在該公司占股由原來的50%上升為56.53%,康迪車業在該公司占股由原來的50%下降為43.47%。同時,康迪車業以24.04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作價再拿出21.47%的該公司股權即5.16億人民幣現金轉讓給吉利。至此,吉利在該公司的占股達到77.995%,而康迪車業在該公司保留22.005%股權。此外,雙方同意在本次股權轉讓后的兩年內,康迪科技(KNDI)集團可以用換股的形式回購部分吉利持有的合資公司股權,使吉利成為康迪科技的重要股東。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解的,惋惜的,甚至質疑的,紛紛發聲。轉讓目的、轉讓價格都倍受關注和爭議,是明智之舉還是權宜之計,反響針鋒相對。
康迪電動汽車集團組建于2013年3月,康迪創始人胡曉明是最早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家,他以驚人的靈活性和務實精神,從緩解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車資源匱乏入手,積極破解純電動汽車價格高、續駛里程短、充電時間長、充電設施不完備和電池衰減及污染隱患等產業化難題,提出了“采用換電模式的純電動汽車增加城市‘微公交’推行城市交通革命”的新型商業模式,推動我國純電動汽車發展。“微公交”呼應當時社會需要,從無到有創造市場,形成先發影響力,實現了產品、市場和社會的良性互動。2013年到2015年,康迪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均居全國第一,以巔峰狀態領跑市場。
2016年由于康迪的換電模式被誤解對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導致2015年國補的延緩并直接影響了生產資質申報等工作,康迪巔峰狀態沒能延續。隨著純電動汽車的持續發展,康迪的換電模式也逐步被認可。2019年1月8日,康迪電動汽車江蘇有限公司的生產資質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康迪在2015和2016年銷售車輛的國補也即將發放等利好,康迪電動汽車集團已迎來了新的轉折點。在這個節點上,康迪車業拿出21.47%合資公司的股權以注冊資本1:1的價格轉讓給吉利,這個時間點和這么低的價格轉讓引來了廣泛爭議。
就上述爭議小編采訪了康迪科技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曉明,采訪時胡曉明表示,在世界汽車產業重構的背景之下,技術迭代日益加快,“造車新勢力”不斷崛起,市場將更為動蕩,競爭也更加殘酷,國內汽車企業的洗牌難以避免,市場選擇必定更加品牌至上,更加實力至上。
康迪電動汽車正處在全面技術深化和品牌提升的關鍵階段,處在鳳凰涅槃的又一個轉折點。進一步海闊天空,退半步前功盡棄。生產資質獲批不是結果,而是全新的出發,未來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2019年對康迪,是一個高度,更是一個平臺。適應新高度,用好新平臺,背靠吉利已經遠遠不夠了,必須全面接軌吉利,全面融入吉利,與吉利同程共進才是康迪重返巔峰最佳的實現路徑。
小編認為,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持股從50%降至22.005%,數字本身是一個點,標注眼前的長短,但它不能作為鏡子照出未來的優劣,更不能作為尺子衡量未來的得失。從背靠吉利到融入吉利,是“鋪石以開大道”的胸懷和格局,更是“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的決策和智慧。吉利資源的全面接入,康迪有了更強大的支持體系,更高品質、更高安全性、更高性價比的康迪電動車亦呼之欲出,康迪電動車重返巔峰,誠可期也!未來的22.005%與今天的50%誰多誰少,誰大誰小,應該是不難預見的!
小編問胡曉明:康迪電動汽車集團股權重組后,相信吉利會全面接手,那么您的精力和康迪科技的資金將會比較充裕,對此您有什么打算?胡曉明回答道,康迪科技接下來會在汽車共享、自動駕駛和飛行汽車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投資,我堅信汽車共享未來會大行其道,自動駕駛將會是共享汽車的主流。另外考慮到我國城市交通堵塞太厲害,嚴重影響了正常出行,特別是救護車、消防車等急救車輛由于堵車而不能及時到達目的地,所以我們要研發的飛行汽車不是在高空飛的,而是在汽車碰到堵車或其他障礙時能越過去的汽車,或者可以叫無障礙汽車,如果這樣的無障礙汽車能面世的話也是我們對社會所作出的一點貢獻。歷史很近,世界很新,未來在咫尺。已經到達的地方都屬于昨天,登高望遠再出發,我們將續寫康迪的歷史,刷新康迪的未來。
來源:企業推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905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