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最新“雙積分”政策的征求意見稿。
“雙積分”是補貼退坡之后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接力”政策,通過對單個車企的雙軌積分考核,引導汽車行業向新能源的方向發展。
“雙積分”政策2018年4月開始實施,2019年全面落地。今年開始,不僅燃油積分需要取得正值(即“達標”),而且新能源汽車積分還要達到燃油積分一定的比例。對于車企,直觀的要求是,賣的傳統燃油車越多,需要賣的新能源汽車就越多。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個比例要求逐年提升,2018-2020年分別為8%、10%、12%。最新的“雙積分”政策延續了這一趨勢,征求意見稿顯示,2021-2023年的新能源積分比例要求再次升至14%、16%、18%。
在補貼大幅退坡、成本仍無法與燃油車抗衡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從征求意見稿整體的變動來看,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出現了微妙調整。
智庫君梳理發現,最新“雙積分”政策在強化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上,對車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盡管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更高,但新能源汽車基礎分值降低,還對能耗水平進行了額外考核。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市場上一直存在關于油耗、能耗水平的質疑,現在,政策層面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文件顯示,純電動車型積分=基準分值?電耗調整系數(EC系數),其基準分值由2-5分降至1.3-3.4分,而EC系數是車型的電耗目標值除以電耗實際值。不難看出,增加EC系數主要便是為了引導車企生產低電耗車型。
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型的基準分值由2分下調至1.6分,同時不再以80km為界限分段考核,對所有車型同時考核兩種模式下的油耗。此舉同樣是進一步引導低能耗車型發展,避免了企業過分側重某一技術指標,而忽略整車節能降耗。
顯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引導正在走向更為細化的階段,從原來“粗放式”的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轉變為引導車企生產低能耗車型。
這與此前不久相關部委傳達出的產業發展方向一致。在7月2日舉行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談及新能源汽車新一輪產業規劃時曾表示,要以“降低資源消耗強度和改善生態環境為導向”。
在這樣的思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重點也從早期的推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產業化,轉變為“兼容多種技術路線”發展。
不糾結于技術路線、更強調降低汽車能耗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底色”。近兩年來,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品種,如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汽車,成為政策鼓勵與企業布局的焦點,便是這種產業發展方向的“縮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強調低能耗車型的時候,政策不僅僅是對新能源汽車提出規定,而是要求傳統燃油汽車也要降低能耗。這一點在最新的文件中得到加強。
按照“雙積分”政策的要求,車企新能源積分達標值=傳統能源乘用車生產量或者進口量?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新文件提出,傳統能源汽車若是被核準為低油耗車型,其積分值可以“打兩折”計算,這就直接降低了對其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值的要求。
可以看出,以“雙積分”為代表的汽車產業政策希望達到的理想效果是,車企既能夠降低傳統燃油車的能耗,又能開發出更節能、更長遠的新能源汽車品種。
這也給當前國內的車企“提了醒”: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大力生產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能僅僅是個開始,真正降低汽車的能耗水平才是長久之計。
來源: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
作者:彭蘇平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94558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