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HDC 2019)上,業內期待已久的華為備胎——“大殺器”鴻蒙OS正式對外發布。
很多人把鴻蒙 OS看作是對抗安卓以及iOS系統的武器。但在研發之初,華為就把目光放在了更廣大的市場,即物聯網級別的OS。按照華為的說法,將在2020年發布的鴻蒙OS2.0版本開始,正式支持車機。
但目前看,華為的野心遠不止車機系統。
鴻蒙發力物聯網,萬物互聯打開萬億市場
鴻蒙OS,英文名HarmonyOS,意為“和諧”,按照此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表述,“鴻蒙操作系統的最大特點是低時延,開發設計的初衷是用于物聯網,如工業控制、無人駕駛……來支撐使用,我們現在首先使用在手表、智能8K大屏、車聯網上。
簡單來說,鴻蒙系統是華為迎接全場景體驗時代的產物,基于這個獨特系統,華為有望打造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生態。
在其未來全場景智慧生活版圖中,華為消費者業務提出了“1+8+N”的戰略:1就是手機是主入口,8就是4個大屏的入口:PC、平板、智慧大屏、車機,而非大屏入口現在發布的有耳機、音箱、手表,眼鏡。N則是泛IoT(物聯網)硬件構成的華為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HiLink生態。
根據規劃,明年鴻蒙OS2.0版本上線,該版本具備內核及應用框架自研、通用微內核架構、高性能圖形棧、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多終端開發IDE(集成開發環境)、滿足車規級標準,同時2.0版本應用在創新國產PC、手表、手環和車機。
最快明年消費者們將看到鴻蒙操作系統登上汽車。從手機到汽車,鴻蒙或是兩個生態的連接點。
正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鴻蒙OS聯接了萬物,打開了萬億級的巨大市場,選擇鴻蒙就是選擇未來。”
華泰證券8月11日的一份研報認為,在當前時點,“鴻蒙系統+智慧屏終端”大致勾勒了物聯網生態的雛形,繼續看好華為產業鏈以及向下游延伸的消費電子。鴻蒙完美適應物聯網時代的需要。
中信建投證券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更預測,PC、手機端操作系統競爭格局已固化,物聯網端操作系統成為下一個戰場。鴻蒙系統在性能上具備替換安卓的能力,但是操作系統最關鍵的是需要建立生態,至少需要2~3年左右時間,因此鴻蒙在生態尚未成熟的物聯網領域競爭更具優勢。
不造車但不缺席,轉身汽車電子零部件巨頭
在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HUAWEI HiCar 生態白皮書”。
HiCar本質是一個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車機手機互聯方案。簡單來說,華為HiCar通過向手機和車機端提供標準化的開發控件,使得車機、手機能夠支持互相在算力、數據、硬件等領域的共享和傳輸。根據白皮書介紹,HiCar能夠接入華為在 AI(人工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等方面的能力。同時,能夠調用車速、方向盤轉角、檔位模式、汽車環境光傳感器在內的車身數據以及空調、車窗、喇叭等車身控制部件。
2017年,華為營收突破6000億元,2018年則達到7311億元。作為支柱的運營商業務增長緩慢,手機業務雖然增速驚人,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基本飽和,未來增長空間相當有限,再加上華為云業務遭到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競爭對手攻擊,很難對坐擁16萬億市值的汽車產業無動于衷。
當前汽車行業正面臨著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三大科技創新十字路口,尤其是電動化和智能化將會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特斯拉更顛覆改變了傳統汽車商業模式,這刺激著華為進入汽車業務的野心。
年初,任正非重申:“不造車”是華為的鮮明立場,但華為的目標是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核心供應商。任正非還進行了一次內部講話,他認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是華為未來三大突破點。他分析指出,華為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組織,要加大面對智能汽車的聯接、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戰略投入。
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其定位是提供智能汽車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訊融合技術)部件和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好車。
7月,華為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成為中國第20家可以合法制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至此,華為已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絡平臺、芯片、地圖的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
英國《金融時報》稱,華為正與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汽車廠商合作,計劃最早于2021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稱華為正為多家合作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支持,包括奧迪、豐田、廣汽豐田、北京新能源汽車和長安汽車等。
在4月的上海車展上,華為首次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身份參展,其汽車業務得以首次亮相。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特意聲明,對于汽車行業,華為是“新來者”,但不是“后來者”。華為將為智能汽車提供包括自動駕駛技術、芯片技術、計算平臺等在內的核心技術支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十年后汽車行業華為還會很牛?
華為之所以殺入汽車領域,毫無疑問是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全球乘用車年營收超過萬億美元。切入的方向,正是成為提供電子零部件的Tier1供應商(一級供應商),對標博世、大陸等汽車電子公司。
數據來源:中信建投證券
中國產業信息預測,全球電子零部件2019年的市場規模約為2285億美元,且電子零部件占汽車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目前,這個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全球Top 10汽車電子供應商占70%市場份額。即使國內市場也被博世、大陸等國際巨頭壟斷。
徐直軍認為,未來汽車70%的價值來自增量業務,而汽車產業正在把ICT技術定位為新的主導性汽車技術。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269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014億元,用戶數將從1164萬增長至4097萬,其中自動駕駛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連續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長,2022年將達到1275億元。自動駕駛與車輛網的驅動將帶動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
華為自動駕駛測試車
中信建投證券武超則認為,華為的車戰略總體從“端、管、云”三維度切入,“端”是車聯網的“器官”,主要指智能汽車終端,涵蓋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智能動力和智能網關等不同場景;“管”是車聯網的“神經”和“血脈”,通過智能聯網實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側單元(RSU)以及車與云的互聯互通和相互協同;“云”是車聯網的“大腦”,包括自動駕駛訓練系統和車聯網云平臺,為車聯網提供云端算力和服務內容。
武超則指出,智能網聯汽車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講是彎道超車的機會。預計華為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來年的時間內達到500億美元的量級。
徐直軍曾說:“可能十年以后的汽車行業,華為又很牛,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
5G時代使萬物互聯成為可能,更多消費互聯和物聯網結合,而互聯網汽車正是其中之一。
“5G+鴻蒙”,華為在汽車領域或將有更多可能。
綜合蓋世汽車及貓視汽車、極客汽車、新智駕等自媒體內容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趙杰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9692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