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易鑫集團早盤跳空高開,在恒生指數低開的情況下,有著“汽車金融第一股”之稱的易鑫集團開盤漲幅高達15.79%,盤中易鑫集團一度漲近40%,日內最高價達到2.36港元/股。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于2.12港元/股,漲幅達23.98%。
9月14日,就在中秋假期的第二天,易鑫集團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易車獲得騰訊及黑馬資本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如若交易完成,易車的法定控制權也將出現變動。汽車圈開始激動了,眾多的評論認為,私有化釋放出騰訊準備深化“汽車局”的信號。
如果騰訊和黑馬資本組成的買方團對易車的私有化交易完成,首先意味著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汽車互聯網公司將在美退市,騰訊私有化易車將成為繼平安收購汽車之家后,中國汽車互聯網圈的又一件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而在易鑫集團母公司獲得收購控制權后,騰訊及黑馬資本亦按將按比例向易鑫提出全面收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早被拆分的易鑫集團的市值已遠遠超過母公司易車的市值。
私有化背后
這樁私有化邀約,背后更大的可能性,是騰訊和易車董事長李斌在走一個資本流程。
有心人會注意到,就在9月5日,蔚來宣布發行2億美元可轉換債券,李斌和騰訊各認購1億美元。而此前,李斌個人已經在蔚來汽車投入超1億美金。
在公布私有化邀約后,易車CEO張序安在內部郵件中表示,騰訊已經得到了李斌、京東、AutoTrader這些大股東的全力支持。
相關機構測算,李斌作為易車的創始人,目前在易車仍持股11%。如果以16美元/ADS的回購價格,李斌將獲得1.24億美元收益。盡管此后李斌在回應上述交易時稱:“還是會保留一些股份的”,但從效果上,相當于李斌用易車(易鑫)換來了騰訊兩億美元的貸款。
目前,由于受到收購邀約信息刺激,易車股價小漲至14.98美元,市值達到10.5億美元,這家2010年就在紐交所掛牌的中國汽車互聯網公司,2014年的股價曾達到過98.28美元的高位 。
而由于受到中國車市整體走弱的影響,易車今年二季度的股價并不樂觀。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易車營收27.92億元,同比增長8.9%;凈虧損則達到1.362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凈利潤2740萬元。易車CEO張序安表示,主要原因是中國的車市持續疲弱,很多車企消減了廣告方面的投放開支,中國新車銷售情況也不樂觀。
而在易車業務維艱的同時,2014年被分拆,2017年11月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易鑫集團呈持續逆市增長趨勢。易鑫集團上半年汽車融資交易量28.5萬臺,同比增長分別為31%,而同期全國新車及二手車銷售總額同比下降數據是8%。截至2019年9月17日收盤,易鑫集團市值為133.15億美元,而同期易車市值僅為10.52億美元。
騰訊更關注買賣本身
從市值表現上,明眼人即可輕易判斷出易車和易鑫目前的當量不同。對于騰訊而言,當下的易車適逢低點,通過收購易鑫母公司易車,達到控盤易鑫的目的,確有投資價值,但16美元的收購價格,比易車過去30日的平均成交價,溢價30.6%。根據易車給SEC遞交的年報,截至2019年3月31日,騰訊持有易車股份為7.8%,是第六大股東。若僅僅為了增持而布局易車,又似乎不大符合騰訊以往的投資習慣。
2017年,馬化騰就曾指出,騰訊在互聯網時代要做去中心化的賦能者,而不試圖去掌握別人的命脈。半年后,他甚至否定了“賦能”一詞,覺得太上帝視角了,強調自己在合作關系中是“數字化助手”的角色。
2014年,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第一次見李斌時,就指出易車和汽車之家在運營模式上的差別,前者是通過購買百度阿拉丁的流量去變現,后者是創造內容吸引流量再變現。多年以后,差別醞釀出差距——易車運營數據的高速增長,是在營銷銷售經費的燃燒下推動的,由于線上獲客成本高企,易車和汽車之家的近年的差距開始拉大,目前汽車之家的市值為110.8億美元,是易車的10倍。
也就是說,騰訊私有化易車,對其根本的助力是能否幫助易車解決其對百度阿拉丁的競價依賴,“騰訊包括微信的九宮格流量入口對于易車方面來講,當下似乎是看得見摸不著的存在,但對騰訊而言,你完全不知道它會怎么想,相比較易車,易鑫的變現能力可能更為騰訊關注。”一位曾在易車就職的高層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此前,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朝暉就曾在《財新》雜志撰文稱,騰訊“可能是市場上最像財務投資人的戰略投資方,關注投資的本質——賺錢”,并且“投資并不完全是為了服務騰訊的業務布局”。而據其他媒體之前的報道披露,2015年易車第一次和騰訊資本合作時,張序安其實就是用易鑫要做金融平臺的概念,說服了騰訊總裁劉熾平投資。而在張開出的條件中,已連帶指明“投資易鑫,也要投資易車”。
垂直類網站的根本改變了么
“從當下的情況看,騰訊只是在一個李斌特別需要錢的時機,做了一樁合適的買賣,但所謂的騰訊決議深耕汽車局的觀點,我并不認同?!币晃徊辉妇呙钠囆袠I投資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原先的百度阿拉丁競價體系,帶給易車的無非是一樁流量批發買賣,“打個比方,原先一塊五的生意,易車接過來,兩塊錢再賣出去,在以前市場好的時候,生意可持續,但以目前的汽車市場行情來看,線上競價成本越來越高,易車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p>
而類似的情況并非易車一家,甚至可以說易車本身也是這場流量競價戰爭的受害者,騰訊接手易車后,在售前端能夠支援給這家老牌汽車垂直網站的火力,并不被外界看好。
目前在大出行概念里,騰訊布局滴滴和Uber;整車方面,布局特斯拉、蔚來和威馬;汽車電商方面,布局易車、人人車;高精地圖方面,布局四維圖新;汽車金融方面,布局易鑫,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騰訊的觸角伸的很長,但抓手落地并不明朗,這與百度發力AI自動駕駛,阿里做斑馬互聯車聯網的思路還有著明顯的差別。
截至今年5月,騰訊大出行最實錘的動作是推出車載微信。說白了,這仍舊是圍繞微信自身的流量所做的一種拓展?!皣@車輛這一最后的移動載體,BAT都在想辦法,但從實質效果而言,流量目前在車內場景的核心作用體現的并不明顯?!吧鲜瞿涿耸糠Q。
回到此次騰訊發出私有化邀約一事,對于易車網本身的生意模式,騰訊介入的意義和價值都不大,唯一可以預測的是,圍繞汽車金融在售前端的發力,如何利用易鑫這個既有資源平臺做好數據對接以及更多給予其助力,才更像是騰訊這次投資的本意。
如果騰訊借助易鑫平臺順利打進一手車/二手車的汽車金融業務鏈,這對2019年互聯網在汽車行業的艱難演進來說,未嘗不是BAT的一次突破。
來源:華夏時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99529
以上內容轉載自華夏時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