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之下,國產末端品牌相繼倒下,繼力帆、海馬、野馬之后,這次輪到家里有礦的華泰。
前幾日,天津市濱新區人民法院對華泰汽車集團進行了財產調查,結果令人吃驚,這家成立將近20年的汽車制造企業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目前公司賬面存款僅剩13萬元,旗下子公司均被質押,已無可執行財產,而華泰汽車及子公司均被列為失信執行人名單。
數據顯示,華泰汽車目前的負債高達294億。而在這之前,業績造假、年報造假、員工欠薪、股權質押、司法凍結、基地停產、法人失信等,幾乎所有能想到的負面信息,全都出現在了華泰身上。
目前,華泰四大生產基地均已停產,集團員工大面積離職,華泰在全國的大部分4S店也都已經關門。種種跡象均在表明,華泰即將在這場汽車市場的寒流之中倒下。
一、從一炮而紅到轟然倒塌
華泰可以算自主品牌中落差最大的一個,也是跨行業幅度最大的一個。從地產到礦產,從礦產到銀行,再從銀行到汽車,華泰多產業發展,再加上家里有礦,一度非常風光,甚至勢頭比吉利還強。
華泰的發展和輝煌離不開韓國現代。2003年,華泰和現代合作推出越野車特拉卡,30萬的價格60萬的配置讓其一炮而紅,當年便賣出15000輛。2005年,華泰又與現代合作引進圣達菲,一度也是非常火爆,至今已賣出13.5萬輛,占華泰歷史總銷量的2/3以上。
不過,曾經風光一時的華泰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通過大舉負債來換取各種資源,包括收購煤礦、土地和地方商業銀行股權,甚至可以說,華泰的心思從來不在造車上。
華泰先后在山東榮成、鄂爾多斯、天津和江陰建設生產基地,并通過這四大生產基地的土地資源作為抵押物獲得銀行貸款,發行信托募集資金等,最終積累成高額負債。今年年初,華泰內部員工的一封《求助信》引發了社會關注,表示從去年2月開始,華泰便開始拖欠員工工資。
而令人感嘆的是,2005年,華泰張秀根就登上了中國富豪榜,2018年更是以138億元的身價位列中國富豪榜第137為,怎么會發不出工資呢?這就要說到2018年華泰的汽車銷量和負債情況。
2018年,車市寒冬席卷全國,而華泰卻宣稱要在2018年實現年銷量達到20萬輛,到2020年達到50萬輛。而實際情況卻是,華泰2018全年銷量僅為11.99萬輛,與預期相差40%,同比下降9%。值得一提的是,華泰的銷量在業界是個迷一樣的存在。2011年5月,華泰就因長期虛報銷售數據,而被中汽協拒絕采納銷售數據,并代之以“0”。所以說這11.99萬輛真實性如何,還有待考證。
此外,華泰在2018年的現金流凈值為20.6億元,期末現金及等價物余額為29億元。因債券暴跌,華泰2018年流動負債為260.4億元,負債合計375.66億元。今年,四大工廠的停產更是直接截斷了華泰的發展基礎。華泰已到生死存亡之際。
二、不務正業的華泰汽車
作為最早的自主品牌,也作為中國最早生產SUV的企業,華泰卻從未利用良好的優勢成長為優秀的自主品牌,反而長期做著股權質押、土地圈錢的事情。
而在高負債的同時,華泰卻完全沒有自己的造血能力。產品方面,華泰一直啃圣達菲的老本,這么多年過去了,內沒有技術積累,外沒有自主創新,即使推出新的產品,也都是要么是在圣達菲的基礎上改來改去,要么就是山寨國外品牌。
如此不務正業,市場必當回以相同的回報。2019年前5月,華泰累計銷量僅3.44萬輛,其中5月銷量為3885輛,同比下降49.37%。當然,這些數據真實性也有待查證。而自工廠停產后,5月以后的銷量已經查不到了。
總結:
華泰的失敗其實有跡可循。
企業發展的基礎是資金,華泰資金鏈斷裂,大舉負債,日常存活已成問題;而企業的核心是誠信,華泰銷量作假,信用不得人心;再就是產品,華泰未再推出一款有競爭力的產品。這就是現實中的華泰。
來源:車訊精選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99628
以上內容轉載自車訊精選,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