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本屆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
在9月4日“高端對話:構筑安全穩定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中,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CTO盧放發表了題為“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助力民族汽車產業發展”的演講。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CTO 盧放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是嵐圖汽車的盧放,我代表嵐圖汽車,就東風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助力民族汽車產業發展做一個匯報。
幾位領導分別講到中國汽車的現狀,實際上目前來看,中國汽車已經是世界產銷第一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單一市場。我們中國已經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有了最全的產業鏈,中國汽車也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進行轉變。之前也在講過去二十年,中國汽車從加工走向自主設計,尤其我們判斷在“十四五”期間,我們中國汽車一定能夠走向自主權產業鏈的設計,這樣才能夠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多更好適應于中國市場,乃至于適應于全世界的產品。
在“十四五”期間或者未來一段時間,智能電動汽車會成為我們新的賽道,會成為中國汽車發展新的方向。在這里面,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我們中國汽車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而且由于5G加持,包括中國雙碳戰略的思考,這樣也會加速中國汽車向智能化電動化轉變。汽車增程器技術路線,包括燃料電池電池技術路線,我們東風內部也在進行思考和研究。另外如果我們想在未來汽車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那么我們全產業鏈必須實現自主。只有增強我們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我們才能夠在國家戰略響應方面,行業趨勢演變方面,用戶需求方面,中國自主品牌發展取得一定的先機。
所以說在未來如果我們想做到自主產業掌控,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自己手里面。
東風做了很多這樣的思考,當然不僅僅是嵐圖,包括東風技術中心,包括一些自主品牌聯合起來做了很多自主創新的工作來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東風希望能夠成為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十四五”期間,東風將加大對于自主研發的投入,我們希望在“十四五”末期東風能夠再掌握兩千項以上的核心技術,助力東風自主品牌發展。
嵐圖在這里承擔非常重要的任務,主要有兩項。第一個是自主品牌的向上的任務。我們自主品牌向上任務很大一部分是要把關鍵的核心技術通過嵐圖品牌實現產業化,實現商品化、實現落地,能夠把東風一些技術提供給用戶。
另外我們也希望把嵐圖打造成科技型、用戶型企業,打造國貨新標桿,能夠引領自主品牌向上,能夠真正參與到高端市場的競爭當中去。在這個思考下,我們東風創立了嵐圖品牌。嵐圖內部把自主核心技術做了一些分類,我們希望未來通過自主核心技術掌控促進嵐圖的發展,把嵐圖變成真正以科學技術推動的科技型企業。過去一段時間里面,我們對于新能源技術,對于電子電器架構以及SOA軟件,包括電動化平臺技術,還有傳統汽車一些領域持續突破的技術都進行了思考。我們做了一個全新純電驅動架構,SOA架構里面兼容模塊化,同時又是一個多動力源的架構。剛才余老師講我們既能做純電,又可以增程。東風技術中心研發新一代的增程技術,30千瓦可能就夠,甚至100千瓦增程器,高效的發動機能突破41%這樣的效力值,來作為增程器的補充。
同時我們也在研究氫燃料增程器,東風內部和嵐圖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在這方面通過新的動力平臺,新的模塊化平臺和架構,能夠快速地演練出多個車型,同時關于軟件架構和電子電氣架構,東風內部也做了一些思考。從明年和后年開始,我們很多車上只是一個中央大腦,中央計算平臺加上分布式的網關,還有軟件的架構將實現車的千人千面的用車體驗。
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在進行車路云協同的思考,還有重點新能源的技術,我們也在做,包括新一代增程器,包括800伏超高壓的平臺,包括高效率的電機技術,我們在東風內部也都做了研究,而且會很快推到商品化。另外在傳統的汽車領域,比如車本身來說,車的結構、車的安全性、操作性、穩定性、舒適性、NVH等等,我們東風這種傳統車企一定做得最優、最好,這樣才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
東風內部包括嵐圖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將傳統車的技術再加上新的新能源、智能網聯、云等等在車技術上做成一個集合,真正造成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的產品,能夠給我們用戶帶來更好的用車的體驗,這個是我們未來所做的一些思考。
基于ESSA架構,打造成原生模塊化的架構,ESSA就是電動的,一個是智能的,另外一個是安全的,另外一個是可進階的架構。如何去實現從一個架構進行多個車型的延伸,這個架構已經開發完了,我們正在馬上進行新一代車量產應用,就可以把車長、寬、高、離地間隙進行拓展,能夠衍生出未來嵐圖各種的車型,包括MPV、SUV等等。
另外對于中央集中式的電子電器架構,包括SOA軟件的架構,我們也正在構建研發當中。我們將會圍繞車路云一體的服務生態,為用戶帶來千人千面用車體驗。未來嵐圖和東風構建三個平臺,云平臺、硬件平臺、軟件平臺,來支撐為用戶提供更完美的服務。
智能駕駛方面,我們認為單車智能不是未來重點方向,未來發展方向一定是車、路、云協同發展方向,我們也認為,汽車未來也是互聯網、物聯網重要節點,通過車路云的協同,為未來的自動駕駛提供更好的服務。
另外重點講新能源技術方面,我們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所有前沿的技術一定落地,一定要商品化,能夠真正為用戶帶來利益,能夠為用戶提供服務。對于高性能的電池、高效率的電機等等,我們都在進行研究,跟剛才余老師講的觀點也是不謀而合。剛才余老師講我在下面聽,余老師講前瞻技術,可以通過嵐圖可以把這些事情做一個落地。嵐圖和東風技術中心,對于電池的研究、對于電機的研究,對于混動模塊做了研究,我們在落地當中很快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還有關于傳統車一些技術,我們最終還是要造一臺車,造一臺高端好車帶來更好的體驗,讓汽車驅動夢想,為美好生活賦能,讓用戶有美好的生活和用車體驗。在這里面對于車的傳統性能,我們一定要做到最好。在這里中國汽車業尤其東風可以很有底氣說,我們能夠做到。比如動力性、操作穩定性、NVH等等,我們都會做到不輸于傳統豪華車品質。
我們覺得中國汽車工業確實在經過過去一年發展,有進步。比如嵐圖內部,在操作性方面,我們和豪華品牌做過對比,并不輸于競爭對手。中國的汽車工業,我們有理由,有自信能夠和這些豪華品牌做到平行平坐,我們不是仰視而是平視。嵐圖汽車在車身結構方面,大量采用高強度鋼,采取全球首發的技術,保證車的整體性能。目前嵐圖輕量化也做到世界頂尖水平。
我們光有好的技術和想法沒有人用也不行,國內先進技術如何應用,國內供應商也在研發先進技術。在座有研究芯片,有研究底盤的,這些技術必須有應用場景落地,在這里面我們覺得主機廠,整車廠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能夠攜手供應商來共同去研究,去落地一些先進技術。嵐圖一些技術方面已經開始落實,比如剛才講的電機、電池,當然在其他方面我們也和供應商在做,我們也聯合國內的高校和供應商正在共同去研發下一代的車,嵐圖是一個開放平臺,我們特別希望有供應商的合作伙伴,一起發展技術。
大家總在想技術是新的,可不可靠,或者有沒有人敢用。嵐圖非常愿意去承擔先行先試的任務,總要有人先行先試去用,這樣才能普惠中國汽車工業。我們嵐圖已經有好的先例,我們第一款車有了國內供應商首發的產品和技術,目前在市場上也獲得非常好的反響,這也堅定了未來供應商共創新技術的決心,我們一起來去共創國內自主技術落地平臺。
在智能化浪潮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是未來的主題,我們也希望共同攜手,和供應商共同推動民族汽車產業向上發展。以上是東風嵐圖對于核心技術,對于產業鏈的一些發展思考和實踐,供大家指導,謝謝大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1554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