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最早的海特環保(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時僅有3人。到今天,發展成擁有三大主營產業、覆蓋中國十多個省市,擁有28家全資實體子公司、2500名員工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這一切都與他們有個敢于創新的董事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率先研發尾氣凈化器
敖志平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做過貿易、陶瓷;現在,他做環保產品。海特集團的前身是當時西南地區設備最先進的一家陶瓷廠,
多年前,敖志平一次在飛機上讀到一本雜志說,21世紀七大新興產業中,環保排在了首位。”當時環保根本算不上產業。但是我卻很感興趣。”
隨后,敖志平遠赴美國實地考察學習。”環保產業包括污水治理、垃圾回收、粉塵、醫藥等,但我卻一眼看到了汽車廢氣、噪聲這一塊。”敖志平告訴作者。
回國后,敖志平果斷成立了重慶海特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將原公司主營方向集中轉向環保產業,決定以生產汽車尾氣凈化處理產品為公司主營內容。”當時引進設備只花了8萬元,請專家卻花了40多萬,請他們來搞研發。”
當時,國內汽車廠尾氣凈化所用的三元催化劑均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而國內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獨立掌握三元催化劑生產技術。海特集團率先生產出自主知識產權、并符合國際標準的尾氣凈化器,獲得了權威機構認定,而價格僅為同類產品國外進口的三分之一。2011,年產200多萬套汽車排氣系統產品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目前我們已經為重慶長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北汽集團等二十多家汽車主機廠商配套供貨。到2015年,爭取成為國際一流汽車制造企業的配套供貨商。”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海特每年都要拿出利潤的5%用于研發。
清潔能源選擇LNG加氣站
當敖志平在全國8個地方都布局了汽車環保零部件的工廠后,他發現,這一產業的布局他已經完成了,想要再提升只能從技術上完成,難度相對較大。這時,他就將目標放在了關聯產業上,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成為他的新目標。
敖志平的清潔能源選擇了LNG加氣站。相較于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CNG,LNG的密度大大高于CNG,可以運行的距離也遠得多,可以實現長途運輸的功能。如今,敖志平已經在四川南充設立了LNG加氣站,同時還獲得批準進入了國內十幾個地級市建立LNG加氣站。
今年對于敖志平來說更是值得驕傲的一年。2010年,海特收購了四川遂寧東乘車輛有限公司后正式進入清潔能源汽車整車制造行業。目前東乘車輛公司具備年產2萬輛低速汽車和5萬輛三輪車的生產能力,產品多以出口為主。”我們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采用冷能加熱能的方式,綜合高效利用能源。”據重慶晨報作者了解,海特研發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大型卡車,其污染物排放將比傳統柴油卡車降低70-80%,每公里的運行成本比柴油車便宜35-40%。”雖然車價要貴8萬元,也就是10%左右,但是我相信運行成本降低35-40%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的。”
兩大板塊瞄準資本市場
如今,海特集團已是一家集汽車環保部件制造、清潔能源投資經營、新能源汽車制造于一體的多元化民營集團企業。
敖志平說,海特集團下屬的海特排氣系統企業,力爭2014年內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清潔能源則爭取在H股上市。
2015年海特將爭取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兩個產業整體上市的企業規劃,擁有世界一流的排氣系統研發中心、中國最大的天然氣汽車生產基地及西部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重慶晨報(重慶)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1663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