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遠見2014”財經峰會在京召開,其中的汽車主題論壇以”新形勢下中國汽車產業之發展路徑”為主題,來自汽車行業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從行業現狀和政策趨勢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需要從政策、市場培育及產品宣傳上給予保障和推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介紹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狀況時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不論是在整個研發體系構建上,還是標準化建設上都初具規模。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過程中步伐比較緩慢,需要從政策上、市場培育方面以及產品宣傳上給予保障和推進。
論壇上,明年北京市場搖號的新變化受到與會人員的關注。據了解,不久前北京發布消息,北京市新能源車指標年配比數將逐年遞增,未來4年將分別達到2萬個、3萬個、6萬個和6萬個。具體哪些車型可以入選北京新能源汽車實施目錄管理,將由北京市經信委負責新能源汽車車型選定。
北京市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政策不斷,但是從市場角度看,新能源車還是比較冷,可以說有99.87%經銷商沒有真正開始賣新能源車,原因是沒有產品。市場上無論是混動還是純電動都非常少,少得很難見到。顏景輝建議汽車廠家一定要關注未來4年北京17萬輛新能源車的指標。他說,北京是非常大的示范城市,傳播性非常強,而且北京是用配置指標倒逼這些特別剛性需求的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這比其他城市更加給力,如果說汽車廠家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好,口碑傳播一定會是很快的,這是對廠商的一個挑戰,更是給商家提供了一個推動新能源汽車的良好機遇。
他認為,北京市明年能夠拿出2萬輛購車指標分配給新能源汽車,體現了地方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但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無論是電池性能、續航里程、充電時間等方面都存在短板,無法徹底打消消費者疑慮。2014年北京的2萬輛指標能否完全消化,尚未可知。關鍵是看我們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質量。中國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也認同顏景輝的觀點,他說,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少,產品質量可靠性不過關,基礎設施發展跟不上,未達到消費者預期。除此之外,高昂的價格,也是老百姓不接受新能源車,阻礙新能源汽車進入普通市民家庭的關鍵。
據了解,目前除了北汽和長安本地企業很快入圍北京市場,像比亞迪、上汽等新能源車發展快的車企也在積極做準備。其實,2014年,全國各地都會給新能源車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作者了解到,12月22日,上海有關部門表示,到2015年上海將爭取滬私人購買新能源車達萬輛,擴大新能源公交規模,市發改委正研究新能源公交補貼和充電站建設。目前,上海新能源車時租商業模式正式落地。
來源:中國質量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2677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