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藝術區,極客公園創新大會現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身著黑色襯衫出現在這里,這樣展望未來的汽車:”有生命、有靈魂,不是一堆簡單的鋼鐵,會一點點長出腦子來。”
以前,可能沒有人會把李書福和”798”、”極客公園”這樣的環境聯系在一起,也沒有人會想到他和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一樣是一位極客。不過,如果你足夠了解他,那么,即使把這個名字放入《生活大爆炸》的劇情里,你都不應該太過驚訝。
大智若愚而富有科學精神 ;天生熱愛探索和創造,對于跟隨和人云亦云深惡痛絕;特立獨行,從不自我設置禁區……這些對極客的定義,其實一直伴隨著李書福與他的吉利。
3年前,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時,李書福說,將在兩年之內讓沃爾沃實現扭虧為盈。當時,外界不少人對此評論的潛臺詞是”不可能”。
要知道,在此之前,沃爾沃汽車的銷量在過去10年間幾乎持續下滑,市場份額一步步被競爭對手蠶食。
福特在1999年買下沃爾沃汽車,2009年掛牌出售。10年間,奔馳汽車的全球銷量從98萬輛增長到109萬輛、寶馬從73萬輛增長到107萬輛、奧迪從63萬輛增長到86萬輛,而沃爾沃卻從當年的56萬輛不升反降。除此之外,另一個事實也是”不可能”的注解:收購前一年(2009年),沃爾沃汽車的總收入約合人民幣846億元,而吉利集團的總收入為140億元。
2014年1月9日,沃爾沃汽車交出了被吉利并購后第三年的成績單:全球銷售42.8萬輛,同比增長1.4%;在華銷售6.1萬輛,同比增長近46%;歐洲市場實現反彈。
在盈利方面,吉利控股集團CFO李東輝告訴作者,在總銷量持平的情況下,沃爾沃汽車2013年的盈利狀況有”明顯改善”:雖然收購后3年來沃爾沃汽車的息稅前利潤(EBIT)都是持平的,但前兩年并沒有實現稅后盈利,而2013年的稅后利潤是正數,實現了真正的盈利。
其實,對李書福來說,一年兩年的利潤盈虧、銷量漲跌或許并不是很重要,他流露出的野心是,讓沃爾沃”回到1959年”。
1959年發生了什么?那一年的沃爾沃汽車雄心勃勃:攜PV444開拓國際市場大獲成功,僅在美國就獲得100多家經銷商的簽約;同時其歷史上最成功的車型亞馬遜剛剛投入市場;在瑞典希辛延島開始大興土木建設當時最大最現代化的圖什蘭達工廠;發明了三點式汽車安全帶,并將這項專利無償公開給全世界;當時的沃爾沃汽車在整個行業里可以說處于絕對領導地位。而另一個豪華品牌寶馬在那一年卻瀕臨破產出售,幸得匡特家族的出手才得以獲得新生。世界豪華汽車的領軍地位長期是奔馳、沃爾沃和寶馬的天下,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由重新回到豪華車市場的奧迪,以及其他日本品牌打破。
”我要讓沃爾沃回到1959年的狀態,不是簡單地說讓它去賺錢,而是要全面提升競爭力。我不會告訴它怎么走,沃爾沃需要自己摸索。不過,我覺得沃爾沃現在正朝那個方向走,走得挺好。”這或許就是李書福概念里的”放虎歸山”。
從收購之初提出的”放虎歸山”、”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到在哥德堡建立聯合研發中心、沃爾沃的國產化布局落地,或許李書福心中早已布好了關鍵棋局。
目前看來,沃爾沃汽車的銷售規模不算很大,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并不太難。難的是,如何讓沃爾沃保持”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豪華汽車制造商”的身份、全面恢復其在1959年的領導地位。
其實作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向世界的樣本,吉利并購沃爾沃汽車,并不僅僅是一樁簡單的交易。從某種意義上,以李書福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領袖群體的成熟,代表了中國商業文明的日益成熟,以及與國際商業世界的融合。
”拯救者”的生意
2013年12月2日,英國首相卡梅倫來華訪問后,在自己的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與李書福的合影照片,他說”倫敦出租車是英國的標志性品牌,我非常喜歡這個品牌。這是伴隨我長大的出租車。”他就是乘坐著倫敦出租車到上海瑞金賓館與李書福會面,并在會后對媒體表示:”我很高興地看到,吉利為英國業務投入了8000萬英鎊,不但提升了考文垂工廠的產量,建立了全新的研發中心,還為英國創造了500個就業崗位。吉利汽車是中國投資英國知名公司的成功案例。”
從2009年至今,吉利控股集團先后全資收購了即將清盤的全球第二大獨立變速器公司DSI、沃爾沃汽車、英國錳銅公司,后者的主要產品正是卡梅倫所說的倫敦出租車。
昔日求一張汽車生產許可證而不得的李書福,如今正在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汽車工業”拯救者”。
當然,李書福的”拯救”,絕非英雄情結使然,說到底,他是一個思路清晰、計算精明的浙江商人。
事實上,在2008年福特將捷豹路虎掛牌出售時,吉利也曾參與競標,但最終李書福認為它不值那個價錢。
”捷豹路虎跟沃爾沃的價值,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吉利需要的不是工廠,而是研發能力,以及是否契合整個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比如說自動駕駛技術、零排放、零傷亡……這是未來的趨勢,而沃爾沃對這些東西研究非常深————不是吉利并購以后才開始研究的,之前已經研究了十幾年。”
從2002年提出要買沃爾沃汽車到并購之前,李書福可能是對沃爾沃研究最深最透的”局外人”之一。他提出的收購理由一直沒有變過:沃爾沃是最適合吉利控股集團、最能夠幫到集團未來發展的一個企業,最有收購價值。第一,沃爾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車;第二,它的研發能力、品牌形象很好;第三,它的規模合適,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
方向是正確的,但收購之后,李書福面對最多的質疑是:福特都沒管好的沃爾沃,吉利憑什么可以管好?
這在李書福眼里不是問題:”生意這個東西,有時候是最差的情況下把它賣掉,有時候是最好的情況下把它賣掉。并不是說賣掉的東西就一定是不好的。”
事實上,在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馬自達等知名品牌之后,沃爾沃幾乎是被福特留到最后才出手的一張牌。
并購完成時,福特CEO穆拉利說:”我們賣掉沃爾沃并不是說它做得不好,相反,沃爾沃是一個很好的品牌,我們賣掉它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所有的資源和重心都要向福特品牌傾斜,在‘一個福特’的戰略下發展自己。”
沃爾沃的初始掛牌標價超過60億美元,而吉利最終以18億美元成交,李書福認為這個價格很值:”60億還是在金融危機情況下的掛牌價,我認為,如果在正常行情下,這個價格應該在200億(美元)左右,甚至更高。”《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國際品牌榜則顯示,擁有近百年歷史、被譽為”最安全豪華轎車”的沃爾沃轎車,其品牌價值就高達20億美元。
參與了并購全程的袁小林對這筆交易的評價是”理想的交易”:”沃爾沃原有的基礎很好,感謝福特,給我們切出來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研發、采購、生產、銷售,是一個能持續運營的完整體系。”
袁小林曾在BP集團工作多年,負責重大并購項目,2009年初加入吉利,是當時的并購小組組長,現任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辦公室主任。在接受《英才》作者采訪時,他說:”能談下這樣的交易,不論用什么標準來看,都是讓人自豪的。”
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家吳迎秋在與《英才》作者談到這起并購時,也認為18億美元的收購價”肯定值”,因為吉利和沃爾沃是”最佳拍檔”。”過去一般認為汽車行業有三大主題:安全、節能、環保。但2008年美國汽車業遭遇危機之后,我認為,這個行業還應該有第四個主題:成本經濟。包括通用、福特在內的美國傳統汽車企業,大多是敗家子的玩法,成本太高,而李書福在成本控制上做的非常好,再加上沃爾沃在安全、健康、品質方面原本就有的優勢,兩者結合起來,肯定能發揮更好的效應。”
整合者的布局
不過,”買下來”只是第一步。買下來之后,如何讓沃爾沃運轉起來?如何讓吉利和沃爾沃實現最佳的協同效應?
此前,沃爾沃的主要工廠在瑞典和比利時,北歐國家的高工資高福利,被業界詬病為導致沃爾沃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吉利并購沃爾沃之后,李書福卻并沒有打算在這方面降低成本。事實上,收購之后第一年,沃爾沃不但沒有裁員,反而增加了就業崗位,沃爾沃汽車員工滿意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84%。也正因此,比利時王儲菲利普王子還為李書福頒發了代表比利時皇室最高榮譽的”利奧波德騎士勛章”,以表彰李書福為比利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比利時的汽車工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收購之后的交接過程很順利,用袁小林的話說:”交割過程中,整個經營活動沒有一天受到影響,經銷商、供貨商、員工都很穩定。”在他看來,這主要得益于李書福的前瞻性戰略布局。
比起簡單的裁員削減成本,通過聯合開發來降低開發成本、實現聯合采購,是發揮協同效應的更好路徑。
2012年3月,沃爾沃汽車與吉利汽車在上海簽署”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協議”;2012年底,吉利集團和沃爾沃汽車又簽訂三份技術合作協議。通過這些協議的簽署,沃爾沃將推動吉利汽車中小型車平臺的搭建,并幫助吉利提升汽車安全技術和車內空氣質量技術。2013年9月,吉利控股集團在瑞典哥德堡的歐洲研發中心正式運營,這個研發中心由吉利集團出資、吉利和沃爾沃的團隊聯合開發全新的中小型車模塊化架構和相關部件,在此平臺上,吉利和沃爾沃可以分別開發不同的車型。
聯合開發的好處在于,從一開始,開發平臺的設計就已經全方位考慮從中國采購。這對于聯合采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其他中外合資品牌,大都是在國外設計的、一開始的供應商也都是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以后,要做一系列的中國供應商的開發、選擇、認證、培訓的工作,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成本大大增加。”李東輝認為,”如果不是從設計、產品研發階段就有充分考慮,通過采購降成本的空間總是有限的。”
對于沃爾沃汽車來說,通過與吉利聯合研發、聯合采購,可以攤低成本。而對于吉利來說,”雖然沃爾沃的很多技術,吉利用不起,因為產品定位不一樣,但因為兩者之間交流很多,已經足以提升吉利的品質。”李書福說:”以前我們自己研究車的結構,很多事情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現在有了沃爾沃,我們就學到很多。”
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孫曉東在接受《英才》作者采訪時也表示,聯合研發中心成立之后,吉利汽車可以把沃爾沃的技術資源更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產品上,”當然我們不是把沃爾沃的東西全部拿過來。而是根據吉利的市場特點、用戶特點來使用這些技術。”
2012年上市的吉利全球鷹GX7,就專門讓沃爾沃的工程師幫忙進行了幾百項改進,最終在國家強制的安全碰撞中獲得了50.4分、超五星的成績。這是國產品牌汽車在安全碰撞中的歷史最好成績。
在孫曉東看來,如今吉利汽車相對于其他自主品牌的優勢在于,它擁有完整的技術源頭。”現在的問題是怎么樣用、什么時候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page]領跑者的低調
”中國汽車市場的空間巨大,吉利是一個合適的領路者。”這是李書福當初說服福特和沃爾沃的重要理由之一。
2013年8月,沃爾沃汽車的國產化項目正式獲批。目前,沃爾沃在華已經建立了沃爾沃成都工廠、沃爾沃大慶工廠、張家口發動機工廠以及沃爾沃上海研發中心。三家工廠都嚴格遵循沃爾沃汽車的全球采購、全球質量控制、研發體系和管理標準,生產與歐洲工廠同等質量的產品。
沃爾沃汽車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大漲45%,但李書福仍然不夠滿意:”歐洲的汽車市場總量是1200萬臺,沃爾沃一年能賣30萬臺;中國的市場總量是2000萬臺,沃爾沃一年才賣6萬臺,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他計劃沃爾沃汽車未來在華銷量達到20萬輛、占中國豪華轎車市場20%的份額。
”在一個增長較快、利潤較好的市場中取得更大份額,遠勝過在停滯市場中的增長。”李東輝認為,這是沃爾沃汽車2013年在總體銷量持平的情況下盈利情況卻得到改善的重要原因所在。
不過,要實現”20萬輛、20%市場份額”的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書福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李書福和某知名企業家一起出席一個活動,該企業家問他:”沃爾沃最安全這件事,是不是你們打廣告做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引起李書福的思考。沃爾沃汽車的安全基因舉世聞名,這是第三方多年數據和調查得出的結論,事實上,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高速公路管理局成立后的安全標準就以沃爾沃汽車的標準為參考。
沃爾沃發明了汽車歷史上幾乎所有與安全有關的技術,包括三點式安全帶、兒童安全座椅及城市安全系統和行人防撞等。根據2013年發布的瑞典警方及Folksam保險公司連續10年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沃爾沃汽車的安全性位居榜首,高出第二名12%。
李書福想到,連這些見多識廣的企業家們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其他人不是更會這樣想嗎?”沃爾沃以前在國外太低調了,他們總是說,買沃爾沃車的人都了解沃爾沃、不喜歡張揚。但是在中國,如果你不說,人家就覺得你沒自信。這種所謂的低調其實降低了自己的競爭力。”
因此,并購之后,沃爾沃在中國加大了宣傳力度,效果很明顯。在去年歐洲市場持平、美國市場銷量降低10%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實現了45%的增長。
不僅是沃爾沃汽車,被吉利收購的英國錳銅公司,也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新生。
2013年2月,已進入破產保護程序的英國錳銅公司被吉利控股集團全資收購,此后,倫敦出租車很快獲得了大批訂單,4個月后,公司開始實現單月盈利。
李書福每次去倫敦都會乘出租車,同時聽聽出租司機對車的性能的看法,很多司機的建議被公司采納。
李東輝的另一個身份是英國錳銅公司董事長,他告訴作者,倫敦出租車在過去一年里收獲了沙特阿拉伯、阿聯酋、澳大利亞、阿塞拜疆、意大利等許多國家的新訂單,在中國市場上,也很快進入了南京、橫店、深圳、寧波、鄂爾多斯等城市的高端出租車市場,”獲得這些訂單,除了倫敦出租車本身的品牌、性能過硬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吉利的收購,使得這些客戶有信心下訂單,不用擔心未來的長期投資和服務。”
此外,倫敦出租車已經很多年沒有推出新車型了,借助吉利和沃爾沃的研發力量,能夠幫助它開發新一代產品。李東輝表示:”我們的目標是2-3年,讓它徹底扭虧為盈。”
毫無疑問,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但由于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落后,中國企業總是簡單拷貝”走出去”模式。”走出去”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在國際市場上擴大占有率。
而在”沃爾沃汽車并購案”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或者說吉利最想要的,并不是沃爾沃的海外市場渠道,而是把沃爾沃的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市場。也就是說,這起并購的目的不在于向外擴張,而在于完善和提升自我。
這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走出去”的故事,而是一個絕妙的”引進來”的故事。
最牛董事會
沃爾沃被吉利并購之后,員工滿意度提升到84%。李書福認為,這是因為”沃爾沃汽車的員工看到沃爾沃相對獨立了,吉利不會簡單地把沃爾沃納入到自己的公司里面來,我們不會派一個總經理過去,他們受到了激勵,找回了主人翁精神和地位。”
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魏梅則告訴作者,這3年來,沃爾沃汽車員工在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上有所轉變,比以前更加有責任感了。”以前沃爾沃汽車公司總是有一個爸爸,先是AB沃爾沃(沃爾沃集團)從財務、IT到研發,集團為它提供了很多支持;后來到福特旗下,這是一個更強勢的爸爸。”
當年福特派了一二百人到沃爾沃,沃爾沃汽車公司的很多中高層都是美國人,而如今吉利在經營管理層幾乎沒有派一個人過去。
此外,在巨大的福特集團里,沃爾沃汽車占比很小,它其實一直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企業,”在戰略層面有很多東西是缺失的”。
被吉利收購之后,李書福的態度是:”你要生存,這是你自己的事情”。
”現在,他們有責任感了,因為要讓沃爾沃這個品牌重歸豪華車第一陣營,頓時它就有壓力了,”據魏梅介紹,沃爾沃內部把這個重建價值觀的過程稱作”破繭重生”。
在瑞典,沃爾沃的董事會被當地人稱為”最牛董事會”。
這個董事會的成員包括沃爾沃汽車前CEO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塔塔汽車前CEO卡爾·皮特·福斯特(他在塔塔汽車期間主管捷豹路虎,他還擔任過歐寶CEO、寶馬5系總設計師)、奧迪前CEO赫伯特·德梅爾、馬士基前任CEO約恩·方斯·施羅德、MAN卡車集團前CEO漢肯·塞繆爾森,以及最新加入的宜家前CEO邁克爾·奧爾森。
在這個豪華陣營里,只有李書福,李東輝和張芃來自吉利。
不過,一支豪華的球隊不一定能贏球,怎么提高這些董事的參與度、讓他們能夠真正為沃爾沃的發展出謀劃策?
一般而言,只作為董事會成員的董事,薪酬都不會很高,上述那些業界大佬們當然更不會是為錢而來。在李東輝看來,大佬們愿意加入沃爾沃董事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沃爾沃汽車是一家知名公司,有機會做沃爾沃的董事讓人自豪;其次,李書福的戰略眼光、對董事會的充分信任和授權,贏得了董事們的尊重和認可,大家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
一年6次董事會,并購之后的頭兩年,李書福每次都親自飛去參加。當然現在,他還是會經常和董事們溝通,既有私下交流,也有每周都會跟沃爾沃的CEO的電話例會。
孫曉東剛加入吉利時,頭銜之一是”吉利控股集團戰略咨詢委員會秘書長”,主要負責集團戰略層面的討論和溝通。不過,在開過幾次會之后,各方面的溝通已經很順暢了,”現在戰略咨詢委員會基本上沒事干了。”
雖說”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但這并不是說他們的共同的所有人吉利控股集團就撒手不管。據袁小林介紹,3年來,沃爾沃原高管團隊里的12名成員,只有一位沒有換過(HR的VP)。”我們為沃爾沃注入了新鮮血液,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合適的人來組成管理團隊;我們幫沃爾沃發揮出了原有的潛力,讓他們看到了之前沒有看到的東西,比如中國市場。”
其實,在袁小林看來,吉利帶給沃爾沃汽車最大的價值在于,”被吉利收購后的沃爾沃汽車,不再是一個偏安一隅、用自己的標準生產產品、出口到國外的品牌,而是成為一家真正具備全球化思維的公司”。
[page]眾說李書福
吳迎秋(寰球汽車傳媒出版人、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家):
他這些年變化太大了。過去他想的很簡單,認為汽車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大家都說李書福是一個”汽車瘋子”。而現在,國外媒體稱他是個汽車天才,是”中國的亨利·福特”。他現在想的東西是常人不會去想的,比如,他常常琢磨,人的大腦是否能和汽車的”大腦”進行連接,未來汽車是”一塊電池加一部超級電腦”。他也在汽車圈里敏銳地觀察到汽車已經從機械物理的1.0時代和電子的2.0時代,進入智能和互聯網的3.0時代,并且以極大的熱情和開放的心態擁抱互聯網,這在封閉傲慢的汽車圈是難能可貴的。
孫曉東(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
他的思維是比較開闊的,他想的東西,有時候你是想不到的。我不是說他想的東西都是對的,但是他的思想不受限制。不像我們這些人,可能因為在一個行業里面待久了,有很多東西我們其實想都不敢想。
袁小林(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辦公室主任):
當時并購過程中,在主要條款談好后,有一次福特的CFO在倫敦一家中餐館請李書福吃飯。這家中餐館是他專門請投行調查出來的”倫敦最好的中餐館”。吃飯過程中,福特CFO期待地問:”你覺得這里的飯菜怎么樣?”他本以為會得到”太好了、棒極了”這樣的評價,沒想到李書福只是說,”米飯很好吃”。其實,當時李書福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吃飯這件事,他滿腦子還都是合作談判的事情。
魏梅(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負責人力資源):
他面試高管的時候,問的問題都很實在,他從不會問”你的夢想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他都問得特別具體,比如某種車型的油耗、長短、駕駛室的設計等等。另外,很多老板找高管時喜歡看經驗,問你是做了20年還是30年?但李書福看的不是這些,他看的是你跳出這個行業之外的創新想法。
獨家高端領袖對話
”沒有容易的事”
作者:去年8月,沃爾沃開始國產化。當初你預想到要經過1000多天,這么漫長的審批過程嗎?
李書福:雖然不知道多少天,但我知道一定不容易。怎么會不知道呢?從今天開始到未來也不會容易,我們做的是實業,做實業本來就是很艱辛的,沒有容易的事。
作者:當年吉利起家的時候,提出的口號是”做中國人開得起的車”,性價比是當初吉利在市場上參與競爭的一個殺手锏。現在這個定位有沒有發生變化?
李書福:沒有啊,吉利還是大眾化的汽車品牌,還是買得起,變化是我們的品質和科技水平提升了很多。我們要造最節能、最環保、最安全的好車,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這個是不矛盾的,老百姓也是要節能要安全要環保嘛,你不能說老百姓就不要命啊。其實并不是說只有大眾化的品牌才追求性價比,豪華車也一樣,雖然它的價格敏感度會低一些,但每個品牌在各自的區間里都會追求性價比。
作者:跟管理吉利相比,管理沃爾沃是不是更有挑戰性?
李書福:新的事物肯定都是有挑戰的。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現在天天在學習。我們沃爾沃的董事會的構成,都是全球最頂級的專家。在企業管理上,講實在話,他們的能力比我強得多。
作者:就你個人而言,在吉利和在沃爾沃的管理風格差別大嗎?
李書福:差別很大。其實,這兩家企業我都不具體管理,我就是提需求。一個是站在用戶的層面提需求,一個是站在股東的層面提需求。
作者:”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意味著什么?
李書福:外面有評論說,李書福是為了不把沃爾沃的品牌稀釋了,所以一直講”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錯了。我這樣講,其實是要讓沃爾沃集團的所有員工明白,你們獨立了!我要把你們放虎歸山。沃爾沃是一只老虎,但原來這只老虎被圈養起來了,它的野性、它的捕獵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現在你們要自己尋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方式,你們要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世界汽車工業中老大的地位。我不會告訴沃爾沃怎么走,我也不知道怎么走,是吧?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思考和智慧。不過,現在他正在朝那個方向走,走得挺好。
作者:你覺得特斯拉代表一種汽車行業的方向嗎?
李書福:不一定。特斯拉現在賺錢了嗎?怎么能證明它成功了呢?但是,我們要研究它,用開放的胸懷對待新生事物。
作者:有沒有想過再去并購一些別的好品牌?
李書福:沒有,我們要把手頭的工作先做好,我們現在做得還很不夠,哪想得那么多。
作者:現在有一些觀點認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了,以后增長率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高、到2020年左右甚至會出現市場飽和。你對這個趨勢怎么看?會不會影響到吉利和沃爾沃的規劃?
李書福:世界天天在變,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整個方向性、戰略性的東西搞清楚,然后朝著正確的方向、做得比人家更好,就行了。至于說市場,有時候成長快、有時候成長慢、有時候可能還不成長、還倒退,都有可能。不過沒關系,因為現在總規模已經很大了,一年將近2000萬輛的市場。我們要靠提高競爭力、提高市場份額,而不是說總去依靠總量增長來獲得發展,這個是不可持續的。
作者:你個人的終極追求是什么?
李書福:什么終極追求?人生是一個不斷奮斗的過程,所有人最終都會進墳墓,哪有什么終極追求啊?
[page]”大冒險家·李”的預言
如今,吉利集團的資產總值已超過1000億元,連續10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并在2012和2013年,連續入圍世界500強。
不過,這個體量并不意味著絕對的安全。在看得見的未來,汽車業仍會發生重大變化,來自IT界的沖擊隨時可能將傳統汽車企業推到懸崖邊緣。這幾乎已成業界共識。
1月6日,Google宣布與奧迪、通用、本田、現代及NVIDIA組建”開放汽車聯盟”, 旨在將谷歌開源系統Android應用于汽車領域。而早在2012年,蘋果就宣布將把Siri語音系統整合到汽車中,如今整合Siri的首輛汽車已經問世。
對此,吳迎秋評價道:”現在是移動互聯時代,任何產品一定會帶上這個時代的烙印,汽車也逃不掉。”
好在,吉利雖然是傳統汽車企業,但李書福天生喜歡變革。當年創業時,從照相到做冰箱、摩托車、汽車,他總是在一件事情還很賺錢的時候,就開始去做另一件當時還不怎么賺錢的事情。他從來不害怕改變。
在李書福看來,對于汽車工業,互聯網不是”門口的野蠻人”,而是”知己”,”未來汽車一定會進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但汽車公司不會被互聯網顛覆掉。”
他多次強調,汽車業的未來是”無人駕駛”,智能化、信息化、電動化、零傷亡、零排放。而互聯網的接入將會讓汽車更智能、更安全環保。沃爾沃在哥德堡已經開始招募志愿者用100輛自動駕駛汽車在實際路況上進行測試,并招募試駕者。虎嗅網對此評論到:”沃爾沃正在與Google對決”。
事實上,在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等新技術領域,沃爾沃汽車始終走在最前沿。
2014年,沃爾沃將推出全新一代XC90,這款車將搭載高度智能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車輛在駕駛員的監控下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控制行駛。例如,這部車可跟隨前車自行轉向、起步、前行、制動,而駕駛員在此過程中無需任何操作,這對于在城市擁堵環境中的駕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另外,車輛在沒有路線標識的情況下也可以識別路沿和路障,自動糾偏防止碰撞,這些都是世界首創,而且更安全,更環保。
李書福熱衷于在各個場合像人們”推銷”自動駕駛:”就像開飛機一樣,上去和停車稍微操作一下,在路上可以喝茶睡覺,比人開要安全得多。”沃爾沃計劃在2020年推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書福總是活在對未來的揣度和嘗試之中。而熟識他的人,大多認為他有”天生的方向感”。
來源:英才
作者:羅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2839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