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國摩西湖的水來發電,再用水力發的電來驅動生產設備加工需要通過復雜工藝才能處理好的碳纖維材料;用慕尼黑的太陽能和風能發的電,驅動總裝工廠來生產每一輛i3和i8,這是BMW寶馬為生產“未來汽車”i系列所想出來的絕妙創意。
如此大費周章的寶馬只想告訴同行或者i的目標客戶一個理由,BMW不僅要生產最新潮最炫酷的電動車,而且是以毫不妥協的高標準定義“未來汽車”。這在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先生(Mr.KarstenEngel)看來,毫不妥協的高標準背后,是寶馬對開發“未來汽車”的清晰戰略。
在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
美國知名的第三方調研機構波士頓咨詢BCG日前發布的一份中國報告揭示,在中國所有的高檔車品牌當中,BMW寶馬被認為是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具動感和創新型的品牌,而要捍衛這一江湖地位,寶馬必須在電動車上“吃螃蟹”。或者你也可以反問,如果不這樣做,還是BMW嗎?
這個月初,工信部正式發布了首批免征購置稅的新能源車目錄,這意味著從中央政策層面已經開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新能源車私人消費。而同樣趕在這個月登陸市場的東風日產啟辰晨風,以及由比亞迪和戴姆勒聯手開發的騰勢電動車,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電動車私人消費將日漸興起。
而從一開始就將目標瞄準高端私人電動車市場的寶馬,無疑是最鬧心的“狩獵者”。從六年前啟動i項目,到四年前通過MINIE和ActiveE這兩款車在全球(包括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實路測試,再到華晨寶馬之諾1E的誕生以及今天i3和i8兩款產品導入中國,在電動領域寶馬一直在領跑同行。
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外界評價寶馬完全踩準了中國電動車推廣和應用的節拍,實際上也并非運氣所致,而是在BMW全球清晰的市場戰略下精心運作的必然結果。當然,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格先生,還將此舉歸功于另外兩個關鍵因素:極富創新的優秀產品和高效且富有激情的中國團隊。
經濟觀察報:您認為BMWi3和i8與傳統意義上我們大多數人了解的電動車,有哪些不同?
安格先生:BMWi3和BMWi8為天生電動,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廠商采取的路線,即把傳統車型的發動機換成電動機這樣一種改造,而是從零開始按照電動車的特點去開發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包括輕量化的概念,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也包括我們對客戶實際需求的了解。
我們通過MINIE和ActiveE這兩款車在全球進行了大規模的實路測試。對于我們來說,BMWi3和BMWi8不僅僅是一款車,它其實代表一種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潮流,并且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僅體現在產品應用中,也體現在從研發到生產到使用,一直到后期的回收利用整個價值鏈中。
經濟觀察報:i系列產品為何要大規模使用碳纖維,這會不會額外增加太多的生產成本?
安格先生:在BMWi戰略的初期,我們就清楚地認識到,必須采用更輕質、更加高科技的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就非常理想,它比鋼輕50%,比鋁輕30%,使用這種材料我們才有機會去平衡電機和電池所帶來的額外的車重,所以我們跟合作伙伴SGL在美國摩西湖建立了合資工廠。
這種碳纖維復合材料其實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是它的生產工藝非常復雜,相應地成本也非常的昂貴,過去只在賽車、航天、醫療等領域有一些應用。寶馬集團10年前已經開始批量生產碳纖維零部件,我們率先掌握了大批量生產的核心科技。現在我們做的這些投資,可以說都是面向未來的投資,因為隨著量的增加,隨著技術的成熟,它的成本會逐漸變得更有競爭力。
經濟觀察報:寶馬如何克服電動車在基礎設施上可能面臨的現實挑戰?
安格先生: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車的推廣支持力度還是非常大的,設定了2020年總銷量達到500萬輛這樣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我們認為這顯示出中國強大的信心。當然我們還會看到,在充電設施方面,政府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我們從廠家的角度,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這個進程中,比如今年5月,我們跟上海世博園有一個合作項目,建立了一些公共充電設施,并且為公眾提供體驗BMWi3的機會,這是非常有意思的體驗,我們將來還會爭取做得更多。
目前從銷售角度來看,我們在全國4個城市率先推出了BMWi的業務:包括北京、上海、沈陽和深圳。我們對于將來的愿景是什么呢?我們希望在BMWi銷售的市區核心每隔10公里,就能讓客戶找到一個充電設施。
經濟觀察報:外界認為,寶馬在中國電動車節拍上踩得很準,您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哪幾個方面?
安格先生:BMWi到目前能夠合乎市場的節拍,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清晰的戰略;第二,極其創新、優秀的產品;第三,充滿激情的團隊。
早在2008年,我們就制定了清晰的新能源汽車策略,2011年的時候推出了BMWi3、i8概念車,到2014年量產車型上市,今年恰逢中國政府對于新能源車推廣的力度加大,可以說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融合到了一起。
我們當時決策的時候,對于BMWi3的定位就是在大城市中使用。今天,大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空前重視,電動車剛好是解決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舉措之一。
除了BMWi這種革命性的解決方案,我們還在不斷對現有技術進行革新,革新和革命并行,是我們發展產品和科技的思路――高效動力策略的兩個重要途徑。高效動力戰略中,針對未來長遠的解決方案,電力驅動的BMWi是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觀察報:您如何預判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未來?
安格先生:我們始終相信中國將來必將成為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如果中國有機會接近500萬輛這樣一個目標,就必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政府也在積極的推動,各個城市在制定自己的計劃,這些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
從我們來講,我們目前在四個城市有業務,選定的7家經銷商全部是5S可持續發展的經銷商,未來經銷商方面我們也會首選5S店。一旦時機成熟,我們經銷商的數量就會隨之擴展,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同時推廣新能源車的環境也很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林聞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345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