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作者 邱鍇俊)一個人要把兩個企業做到年銷售額千億元。這兩個企業是創維和南京金龍。這個人是今年58歲的黃宏生,創維集團的創始人,也是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創維的千億目標,設定于2004年。黃宏生及創維幾經波折后,仍不改其志。南京金龍的千億目標,則在近日由黃宏生面向幾十家媒體作者宣布。
這是黃宏生沉寂十年之后再度高調面對媒體。10月30日,南京金龍在北京召開媒體懇談會,黃宏生接受近兩個小時的采訪。
此時的他,頭發略顯稀疏,發沿已現白霜。額頭眼角有皺紋潛伏,眼睛不大,但有光芒。那光芒笑談時溫暖和煦,嚴肅認真時即含威嚴。睫毛很長,細看末端點點白雪,如同花蕊蕊頭上綴白色花粉。方臉正中的顴骨是高的,緊接就是闊鼻寬口。基于這個海南人的臉,夸張粉飾一番,就是華南舞獅的獅頭了。他身材不高,一身黑色西服,淡藍色襯衣帶白線格子,粉色的領帶也有灰褐色花紋點綴——雖然是正裝,但是也自然隨性。
獅子已老,但是雄心不已。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和南京金龍的形勢,讓他舉行了這次“避不開的會面”。青奧會給南京金龍的大禮已經笑納,南京金龍要走出南京,黃宏生也要走出沉寂,為自己的公司代言。
黃宏生“沉寂十年”后再見媒體。
從家電到汽車
提到黃宏生,還是會先想到創維。
黃宏生1988年在香港成立創維,從此進入家電行業。十年耕耘之后,創維產銷量攀升至同行業第四位。200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后,創維的地位雖有波折,但最終登頂。據奧維咨詢統計,2006年起,創維連續八年在電視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
黃宏生目前只掛名創維集團顧問,但是創維集團董事會執行主席林衛平,是其夫人。兩人的股權加起來,占集團35.86%。11月4日,創維港股收盤價4.25港元,據此計算,黃宏生身家超過43億港元。
2013年,創維集團銷售收入394.8億港元,彩電是世界前五,機頂盒是世界前三。在互聯網行業刮起硬件風潮、搶入電視、機頂盒等市場時,創維也向智能電視軟件、系統,機頂盒等領域擴展。
394.8億港元距千億目標距離尚遠,又有小米、樂視等明星互聯網企業來奪食,創維仍有大挑戰。但黃宏生看好了另一個戰場。
2011年,黃宏生發起創源投資集團,重組南京金龍,并出任董事長,開始以新能源客車為主要產品的造車之路。
為什么再創業?為什么是新能源汽車?
針對作者的提問,黃宏生已準備好答案。他先歸納了三類已成功企業家的出路。“第一類是移民,過著一種好山好水但好寂寞的生活。”第二類是交班,轉而享受人生。“第三類是以工作為快樂的(企業家)。我就是這種有工作才有快樂的人。”黃宏生說,“特別是血液里面還有一點冒險的基因,就像王石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追求事業的新版圖,是我冒險的一種方式。”
他選擇新能源汽車,是基于對汽車行業技術走向的觀察和中國能源、污染形勢的判斷。“以前的手機待機時間不到一天,現在能待機七天甚至一個月,因為手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刺激和改善了電池的技術和壽命。(電池)有條件為動力較大的汽車工業提供服務。”同時,他認為中國電機、電控產業水平有一定基礎,而且發展迅猛。“我選擇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因為技術有改善社會變化的潛能。”
“中國能源短缺,而且霧霾嚴重地影響了我們人類的健康。那么國家的需求、人們的需求其實就是企業家的機會。企業家就是要解決人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算成功。外部的這種潛在的需求和機會促使我去冒險。”
僅過三年,黃宏生的“冒險”就有回報。這個原本為廈門金龍加工中型客車的企業,今年前9個月已成為中國第二大純電動客車的生產商。(參見:南京金龍奪純電客車產銷第二名 發力純電輕客)
就在此時,黃宏生十年來首度約會媒體,喊出了南京金龍的千億目標。
做商用車的特斯拉
黃宏生重組前的南京金龍,是廈門金龍集團在南京的中巴加工廠,沒有獨立的研發、生產能力,甚至沒有獨立的銷售渠道。
黃宏生在汽車行業也是外行,因此“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兵買馬,高價收購人才”。
“從2010年開始,我80%的時間用在尋找汽車行業的頂尖人物上。”黃宏生說,“以前常說三顧茅廬,實際上常會有十顧茅廬都不止。”
從官方大事記來看,此后的南京金龍跑上了快車道:2011年3月,南京金龍汽車工程研究院成立;同年9月,南京溧水的大巴生產線開工;2012年3月,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查;2014年,溧水生產基地全面投產,大中巴年產能約2萬臺。產品方面,4米至12米全系列都有,覆蓋公路客運、旅游、公交、團體、專用客車、輕型車等各個細分市場。目前已有2000余臺新能源客車在全國30多個城市示范運營和批量使用,是覆蓋率最廣的新能源客車品牌之一。產品先后服務過青奧會、亞青會、APEC會議等重大活動。經銷網絡方面,南京金龍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都有合作伙伴,全國共設立30多家銷售公司。
借南京舉辦青奧會的東風,南京金龍收獲了600輛純電動客車的大單。今年1—9月份,南京金龍純電動客車總產銷723輛,全國排名第二。黃宏生有了底氣:“第四季度生產訂單非常飽滿,希望明年的產銷量再翻一番。未來五年內,我們希望將南京金龍打造為中國純電動商用車第一知名品牌;未來十年內,將南京金龍打造成為商用新能源汽車中的特斯拉。”
這可能嗎?黃宏生拿創維舉例:“我們有條件地完成這個目標,就像創維用20年趕超索尼一樣。中國有一個十幾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以此為基礎,創維進行了大量的市場實驗,持續改進產品。在有了強有力的產品支撐后,以價格競爭進軍海外市場,實現千億目標。而在汽車行業里,我們要實現這個千億目標,第一步就是必須成為商用車行業的特斯拉。”
何謂商用車的特斯拉?黃宏生解釋,首先“技術上在國內是領先的,造型也能夠是領先的”。其次,客車是生產工具,因此使用成本要有競爭力。“我們將在技術和產品上不斷追求卓越。”
南京金龍的商務車,左側是純電動版,右側是傳統燃油版。
領航又一次趕超?
中國把新能源汽車當成戰略新興產業,寄望在交通電氣化的轉換中,完成對發達國家汽車業的趕超。這一點,家電業已經做到。
黃宏生正是家電業趕超發達國家的領航者。基于家電業的經驗,他認為汽車工業應當“簡政放權”。“家電業和電子業的產品是不需要報公告的。但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每輛車改一個零部件都要報一次公告,時間長,費用龐大。這個環節可以適當地放權。安全要管,但需要抓關鍵點,抓大放小,過細就把汽車工業發展的手腳給綁住了。”但他認為汽車行業仍然要實施準入制,“因為一旦放開準入,會導致嚴重地供過于求。”
諫言行業管理時呼吁“簡政放權”,經營新能源客車企業,則還需靠近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
南京舉辦青奧會,作為本地企業南京金龍收獲頗豐。擴展外地市場,南京金龍選擇當地強勢企業作為合作伙伴。黃宏生說,“因為有政府補貼,合作伙伴必須是既有市場能力又有政府資源的。”他舉例說,在深圳市場,南京金龍就跟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深度合作。
“深度合作”意味著,客車生產企業必須接受買家的“點裝”等要求。比如在動力電池配套商,南京金龍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市場分別選擇安徽國軒、浙江萬向或者深圳沃特瑪的電池,以獲得當地的訂單。
對外擴展市場,大本營也有競爭。比亞迪也借青奧會機會搶得650輛訂單,比南京金龍還多50輛。黃宏生說,“我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畢竟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積累比南京金龍長很多。而兩家公司的競爭也有利于調動全體員工的潛能,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里面奮發圖強,達到一線的水平,這也是我們值得慶幸的地方。”也許是效仿比亞迪的“投資換市場”戰略,南京金龍也已經走出南京,投資20億在武漢建設生產基地。
對付地方保護主義,黃宏生也有經驗。“當年電視機企業最初也有200多家,比如北京有好幾個牌子,天津也有幾家,開始都會有地方保護的,后來慢慢就放開了。所以我們應堅信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持久推行,新能源汽車在競爭中會趨向于‘大的更大、小的更小’這樣一種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地方保護會逐步降低,最后達到像家電市場這樣的一種效應。”
在接受完作者采訪后,黃宏生即赴機場,隨后飛回創維總部深圳。他說現在自己在創維和南京金龍上的時間分配是“一半一半”。他每天一般6點半起床。“先去狂走一番,鍛煉一下。”8點半上班之后就是會議、會見,中午吃完飯要休息半個小時到40分鐘。下午又重復會議和會見的節奏,一直忙到晚上。“一般是12點鐘就能睡覺,睡覺前也會看看微信,看看有什么趣聞、熱點。”他微信的昵稱是“快樂的豬”。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邱鍇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3541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