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造車新浪潮中,智車優行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今年3月率先將“奇點”智能電動車樣車開上發布會,5月又率先亮相北京國際車展,智車優行“敬畏傳統、大膽創新”,用互聯網思維穩健造車的誠意已為人熟知,那么,未來產品如何落地?智車優行聯合創始人、CEO沈海寅給出的回答是:體驗、開放、共享。
將智能化進行到底
在剛剛過去的北京車展,電動化和智能化成為兩個趨勢大熱,在沈海寅看來,電動化是汽車動力系統的升級,并不是顛覆,真正能夠去改變世界的還是汽車智能化潮流,“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花心思和本錢去做的事情,我們的團隊未來會聚焦在智能化到底應該怎么做,例如怎么通過一個24小時能上網的車,給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第二個專注點是用戶體驗,把用戶的需求反映到實際的產品設計中來。我們希望能通過各種各樣的努力,能讓奇點汽車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在里面有家的感覺,有空間的感覺,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想做到的,也是我們希望跟其他車企做的不一樣的地方。”
奇點智能電動車樣車
智車優行立足于讓汽車在滿足環保的高品質交通工具這一屬性的同時,還能夠承擔起高性能“移動智能終端”的屬性,從而更好的滿足用戶移動中的各種需求。從設計之初,智車優行就考慮通過車內CAN+以太網+無線設備打通各個傳感器和執行器,將智能系統與車自身和外部連接起來;同時,車輛還將配以強大的CPU,以“軟件定義硬件”的方式實現對車自身的控制;最后,通過本地數據持續上傳云端,智能系統也將打通汽車與其它智能終端甚至智能家居的連接,讓車輛實現持續升級的同時,能夠在移動過程推送定制化的云服務。正是這樣的設計,真正實現了智能汽車與人生活的有機連接。比如,通過對實時天氣及路況信息的掌握及分析,整車控制器VCU和電池管理系統BMS可以進行自適應調整;而系統也將推送最佳的出行路線;并根據用戶日程的同步,提前提供相關的生活服務。而在人際交互設計方面,智車優行與SHARP等企業合作,為智能電動車配備可定制化的超高清車規級液晶中控和儀表;同時,還聯合異視科技,未來共同研發一款全尺寸、超高清、低功耗的HUD;并與思必馳科技一起研發一套自主語音交互系統。
沈海寅認為,“汽車再也不是孤單的個體,我們可以通過‘TA’真正打破時空的界限,實現與世界的連接。在實現車自身的智能化的同時,智能汽車還將打通出行與其它生活之間的聯系,在車內同樣實現車服務和人服務的智能化。”
要實現量產前,2016年,智車優行還有哪些階段性目標要實現?沈海寅告訴第一電動網作者,“樣車的設計還不是最終量產車的造型,所以今年必須要完成整個汽車設計,同時還要整合供應商體系,核心的部分基本上已經確定下來,我們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起做很多嘗試和小范圍的實驗,攻關技術研發都要向前推進。年內我們將宣布與國內的一家上市主機廠合作代工,實現產品的生產落地。”
開放的造車價值觀
都說互聯網造車,但深海寅認為這是一個誤解,“互聯網本身是造不出車來的,但是要往智能汽車的方向發展,需要用互聯網去改變,設計一款大家想用的車,改善銷售渠道等等,互聯網在整個產業鏈中去進行很多變革,還是非常現實的。”
與智車優行一樣,其實很多新進到汽車行業的互聯網團隊是想做一些事的,想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這個百年不遇的時間節點去試試,去看看,到底能不能做一款跟現在很不一樣的車。
奇點智能電動車樣車
在開放共贏的合作體制下:智車優行與日本電動超跑公司GLM達成戰略合作,智車優行將基于GLM成熟的三電技術聯合國內外供應商共同開發整套三電系統,同時,智車優行研發的智能系統也將安裝在GLM 的跑車上。智車優行還將聯合TI、QNX、LG、SHARP、信利、大地和、大郡、欣旺達、地平線機器人技術、思必馳科技、異視科技等一大批國內外供應商,通過參股、利益共享等合作形式展開共同研發,加速推進奇點智能電動車的研發和落地。
“我們可能比傳統車企的負擔更小一些。現在很多傳統車企設計一款車,既要滿足能當油車用,又能做混動,又能做純電動,設計來設計去還是那個樣子。我們堅定只走純電動路線,所以在設計方面,在車的定義方面有很多突破,至少跟現有的車是不一樣的。我認為哪怕從這點上來講,也是邁出了一個小小的步伐。但從樣車到真正量產,還有一年半多的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和電池、電機等廠商進行非常多的合作。”沈海寅表示,“智車優行定義的新價值智能電動車是前所未有的、超前的,供應鏈中現成的產品很多都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所以就需要供應商伙伴和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共同研發、創新,智車優行也將打破汽車行業固有的供應商關系,重新創建平等共贏的供應商生態環境。”
電動底盤平臺可不可以開放
過去的固有觀念一直在講,一個車企必須要自己去研發自己的平臺。沈海寅以互聯網的思維對此不解,“我們就在想為什么呢?以前手機行業也是一樣,諾基亞有自己的平臺,摩托羅拉也有自己的平臺,從軟件到硬件都是自己做。但現在智能手機其實就兩個平臺,一個是ios,一個是安卓,不管芯片用華為還是用高通,軟件平臺都是一樣的。那么,汽車行業能不能去做一些開放的電動底盤平臺,集幾家之力一起去研發,一起去用?未來,在同樣的底盤平臺上,再去各自造出讓用戶喜歡的各式車型,發揮各自的特長,這是很有價值的。如果每家都要自己重新做平臺,那將是是資源的浪費,這是我這個新進入者的想法,我希望大家能聯合起來集中財力,集中人力去干一件大事,能夠做一款全世界最牛的底盤平臺,包括電機、電池廠商也可以共同做這個事情。”
對傳統造車人來說,沈海寅的想法似乎有些天方夜譚,作為新進入者而言,外行人的角度真的跟內行人不一樣,“現在大家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我覺得互聯網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共享。例如服務器的操作系統都是Linux來做,Google的成熟系統也分享出來讓大家去用。這樣極大地解決了互聯網公司一開始去搭建平臺的風險性,也能夠極大地減少初期成本。同樣的思路復制到汽車行業,未來一方面我們要自己去做整車,另外一方面,比如我們在汽車電子、自動駕駛、汽車智能系統方面,甚至也許是三電系統,想做的東西未來都會開放,這是我們作為一個新興造車企業的新想法。”沈海寅是鐵了心的要把造車這件事開放起來。
沈海寅說:“我們沒有自己研發出來的東西就一定要自己去用的這種觀念,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底盤平臺也好,智能系統也好,自動駕駛也好,我們都是準備開放出來的。”
從互聯網行業出來的人,習慣了比較大膽的設想。但如果這種大膽的設想,能夠得到哪怕是一部分傳統企業的認可,說不定就會產生共贏的結果,開放和共享的未來汽車也許才是靠譜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4346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