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他是一名資深汽車專家,他卻推脫自己其實一直都是在向別人學習;大家都愿意稱他為一名實干家,他又戲稱自己當年其實是被”逼上梁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他”卓越領導力獎”,他又甚是真誠地說,得獎得益于中國的迅速發展,干點事情就能很快得到大家的關注,得獎與個人有關系,但關系不大……
然而,平和謙遜的背后,卻有著一張亮點閃耀的成績單:創造性地首次應用激光莫爾偏折法測量柴油機渦流室內的溫度場;首次應用激光多譜勒技術測量柴油機渦流室內的空氣湍流流場;首次將分形幾何學應用于噴霧特性研究并提出了噴注表面分形維的概念;親自承擔并完成了”混合動力汽車燃料經濟性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我國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作出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將最初僅有3名員工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國內出口量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
這個人就是剛剛卸任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清源”)總經理、現任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副主任吳志新。
2011年8月初,第一電動網作者在天津中汽中心大院內專訪吳志新,聊了聊他的汽車”宿命”以及他的激情與夢想。
”命”中注定的”汽車人”
吳志新與汽車的緣分可用”宿命”來形容。懵懵懂懂之中入了行,從此就像沒有了回頭路,只要他一動改行之念很快就會被現實無情地”拍”回來。而他只要集中精力干汽車,向前延伸的路又總是越來越寬廣。
1980年,16歲的吳志新高考成績高出一本線30多分,美中不足的是化學成績不夠理想,僅有56分。當時的吳志新對未來有兩大夢想:要么學醫,要么當兵。化學不好,意味著第一大夢想破滅了,而當時又尚未達到當兵的年齡。
父親找到當時縣里唯一上過大學的副縣長咨詢孩子的前途問題,副縣長誠摯地為他們指出一條路:這個分數上不了北大、清華這樣全國知名學府,那就不如留在河南,河南當時最好的高校是洛陽工學院(現河南科技大學),而該校最好的專業是發動機。就這樣,似乎一切順理成章,吳志新去了洛陽工學院,同這位副縣長成了校友,學起了發動機專業。
80年代,汽車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還相當遙遠,”當時我在村里只能經常見到拖拉機,‘突、突、突’地冒著煙,還覺得氣味很好聞。”提起當年對汽車的淺顯認識,吳志新笑出了聲。
然而,吳志新卻并未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很快對汽車癡迷起來。相反,此后吳志新曾兩度動起告別汽車行業的念頭。
1984年,吳志新本科畢業,當時正值我國”銀河Ⅰ號”巨型計算機獲得巨大成功,全國上下興起了一股計算機熱。當年意氣風發的吳志新決定報考國防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然而,直到考試,吳志新始終沒有收到準考證,后來才知道是收發室大媽不小心將吳志新的準考證塞進了郵箱抽屜縫隙而遲遲沒有發現。吳志新被安排進了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成為發動機研究室的一名助理工程師,正式成為一名”汽車人”。
1987年,吉林工業大學計劃招一批有工作經驗的研究生,擁有不俗工作成績的吳志新被單位推薦去高校進行深造。而三年研究生畢業后,國內又興起一股”下海”潮。面對深圳一公司提供的月薪八千元、十倍于當時工資的誘惑,他曾一度動搖過。恰在那時,吳志新找到了人生的伴侶,對家庭的牽掛再一次把他留在了汽車行業。
1997年,吳志新從江蘇大學博士畢業。他記得很清楚,那年的5月29日早上7點,他站到了中汽中心門口,之前一切的搖擺不定似乎都已歸于平靜,”汽車于我似乎注定將是在劫難逃。”
[page]電動汽車讓他再次”在劫難逃”
”干電動汽車一開始真不是我自己選擇的,而是被領導硬生生給‘逼’上去的。”吳志新如此戲謔自己與電動汽車之間的情緣。
1998年,我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燃油汽車的替代產品,吳志新被借調到科技部配合開展電動汽車相關研究工作。2000年,吳志新又參與到科技部”十五”電動汽車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中,”當時科技部主要由13個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大量的調研論證,萬鋼任組長,其中我的資歷最淺,主要是聽,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對電動汽車懂了點皮毛。”吳志新坦言,其實在那個時候,他是不看好電動汽車的,覺得當時還在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汽車離普及還很遙遠。
然而,”上面”的器重再次讓吳志新對電動汽車”在劫難逃”。2000年下半年,時任天津科委主任、現任遼寧省副省長的陳超英堅持要搞電動汽車研究,認為它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對天津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尤其重要,為此還專門親赴美國考察。此后,在陳超英的率領下,天津市很快確定了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決定要建立一個省級電動汽車工程中心。
吳志新配合市里制定的工程中心規劃方案讓方方面面都很滿意,這下一發不可收拾。2001年9月底,在科技部組織的”全國電動汽車項目啟動大會”上,天津市在未事先征得吳志新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在會上宣布他為天津電動汽車工程中心總經理,該中心將實行企業化運作。
”犯了半天迷糊,回過神來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躲開,為此特意安排參加了在外地舉行的為期十多天的會議。”但吳志新的逃避未能奏效,2001年11月16日,天津清源成立,吳志新任總經理。
”邊學邊賣”的創業初期
”在天津清源工作將近10年,我從來沒有在凌晨2點前睡過,周末也從不休息。一個對電動汽車一無所知的人要經營一家電動汽車公司,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那段時間我就是堅持邊學邊賣,晚上自己弄明白了,第二天再拿去教給同事。” 但吳志新說他那段時間過得特別充實,高度自主的工作向他提出了一項全新的挑戰:每天都需要做出大量決策,要么解決,要么放棄,背后就是一堵墻,沒有退路!
2001年,中汽中心為剛剛組建的天津清源提供了一間屋子用于辦公,還為吳志新配備了兩名年輕助手。之后,吳志新通過各種渠道招人,從股東單位天津汽車借調來一個人,還聘用了一名哈工大研究生以及一名司機,就這樣,被吳志新笑稱為”五六個人,七八條槍”的團隊建設算是初步告成。
”一開始,電動汽車對大家而言都是一片空白,誰也不懂,我就帶著大家一起從頭學習,主要是通過看書和從網上找資料。”吳志新說。
2002年春節前,已很久沒有”摸”車的吳志新有點手癢了,”我就想著咱們不能老是悶頭看書本,得真正鼓搗一次車才行。”他們從天津華利汽車廠抵賬換來一輛”幸福使者”面包車,準備根據自身有限的電動汽車知識,將其改裝成電動車。
那年的年初三,在所有人都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祥和中時,吳志新和他的團隊就早早上班了,他們將”幸福使者”拉到中汽中心邊上解放軍交通學校的一間車間里,開始拆車。”拆解的過程,我們每一步都要錄像,生怕車被拆了之后裝不回去了。”吳志新回憶說,當時他的一些同學和朋友也都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他們還特意從天津汽車請來了一名老總工。
1個多月后,”幸福使者”電動版問世了!配備500公斤重的鎳氫電池,經測試,該車最高時速可達100公里,續駛里程高達250公里,這在現在看來都可算是成績不俗。這讓吳志新團隊所有成員士氣為之大振。
好運接踵而來。就在之后不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視察天津,期間將視察天津力神。天津清源的”幸福使者”作為天津市一大高新技術創新成果被拉到力神配合展出。誰知,這個配角卻起到了”喧賓奪主”的作用,一直支持發展電動汽車的李嵐清的目光完全被它吸引住了,光觀摩這輛車就用了40多分鐘時間。
”幸福使者”自此一炮而紅。
2002年5月,天津清源迎來喬遷之喜,搬至天津科技園,并擁有了整整兩層樓的辦公空間。”搬家時,加上司機和話務,我們一共8個人,一輛長安面包車運走了公司所有的家當。”
?
[page]?
”非典”帶來的機遇
以”幸福使者”小試牛刀的天津清源決定趁熱打鐵。2002年,國家”十五”863項目開始申請。天津清源申報的一個純電動汽車項目從16個同類項目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身份獲批,獲得科技部850萬元的研發資金支持。吳志新和他的團隊又像是被擰緊了發條,開始緊張運轉起來。
2003年春季,”非典”的爆發對中國各行各業的正常經營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當時同樣得到科技部資金支持的另一個”863”純電動車項目向部里打報告,申請項目執行延期。這卻恰恰讓吳志新看出競爭對手的研發工作遇到瓶頸,他鼓勵大家要堅定信心成功拿下這個項目。
”我們那時真可謂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搞研發啊。”吳志新回憶說,因為牽扯到多方合作,他們需要經常接觸外界。他舉了個例子,他們當時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做了個電池管理系統,”東西做好后,我們負責開車去北京取的司機真跟地下黨一樣,把車停在學校門口,打開后備箱后人就走出老遠等著,對方將東西放進去后就離開,司機再回去把車開走。回到單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消毒液反復洗手。”吳志新說他很慶幸,他們的團隊以及合作伙伴中沒有出現一例非典。
2003年5月26日,這又是個讓吳志新記憶深刻的日子,因為這是”非典”解禁后的第三天,”非典”期間一度停頓的國家”863”項目檢查工作恢復正常。吳志新和他的團隊所負責的純汽車項目第一次接受檢閱,5臺夏利威姿、威樂純電動車贏得了檢查組”全國做得最好的電動汽車項目”的高度評價。
”那5臺車最高時速120公里,續駛里程200多公里,從這方面看和之前的‘幸福使者’相比似乎并沒有取得太大進步。但從技術含量上看,他們可絕對不是一個等級的。”吳志新提起自己曾經的杰作顯得意興盎然。
據吳志新說,那5臺車所采用的技術可以說是當時全中國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他們是”863”項目中第一在電動汽車上使用CAN總線的;他們還是最早在電動汽車上安裝遠程監控系統的,可接入因特網方便監測車輛運行數據;他們還自主研發出了電控系統。
澆開勝利之花的必然是大量辛勤的汗水。那些日子,吳志新的勞累程度自是不言而喻。”我很有福氣,妻子和孩子的睡眠很好,晚上任憑我在家怎么折騰,都不會耽誤他們的正常休息。這讓我稍微能安心些。” 吳志新以他一貫的幽默方式來詮釋家人對他工作的無條件支持。
相信的力量
2005年的一天,吳志新接到一通咨詢電話,說是想從他們訂貨,”對方竟然問我們的汽車有沒有后視鏡。”對于這樣的”客戶”,吳志新一笑了之,并沒有放在心上。
沒想到,這個不被重視的美國”客戶”很快就從他們一口氣訂了6輛”幸福使者”,以每輛1.2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要求他們發往美國,說是要參加那年四五月間在美國舉行的清潔城市大會,并且很快就付清了7.2萬美元的貨款。這讓吳志新和他的團隊對這個客戶開始將信將疑起來。
趕巧,那時吳志新正好獲得一個代表科技部去美國開會的機會,他也去了正在進行當中的清潔城市大會,”我還真看到有人布展,將我們的產品展出來,并很規范地配有相關參數及圖片,現場還有人在同經銷商進行熱烈的交談。”
吳志新開始關注起這個有趣的客戶。他很快了解到,他是一名叫Miles Robin的年近七旬的美國老頭,畢業于斯坦福大學法律系,一直從事國際貿易生意。90年代,美國剛剛經歷一場失敗的電動車風潮,美國各大車企對電動汽車紛紛喪失信心,國內電動車幾乎無跡可尋,而學校、機場、市政等場合又存在很大的電動汽車使用需求。Robin就將目光盯向了中國市場。
”到底能不能相信他呢?最終,我決定采納中國最古老的信念: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決定搏一搏。”吳志新說他們當時在信與不信之間一度非常糾結。
事實證明了吳志新決定的正確性。Robin老人的第二批訂單很快就來了,一下激增至120輛,而且全部預付款。擁有如此優質的客戶,對當時的天津清源來說無異于如獲至寶。雙方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一直維持至今。
截止目前,天津清源前前后后銷售到美國的電動汽車總量已達3000多輛,車型包括小型轎車、輕型卡車等。
市場產生了批量化生產的需求,天津清源整車生產工廠被提上日程。2008年,天津清源新廠房建成,一期投入1億元人民幣,擁有6萬多平方米土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
現在與未來
2011年2月23日下午六點,這是第三個讓吳志新銘刻在心的時間點,他正式辭去天津清源總經理職務,履新中汽中心副主任。
被問起現在與過去工作的不同,吳志新稍作思考后很認真地回答:”和過去相比,現在沒有火上房的事情。”更喜歡哪一種工作狀態呢?”當然還是希望在工作中自主性能更強些。”
吳志新和作者談起了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他想將我國汽車技術研究制高點————中汽中心的創新體系打造出來,為大家搭建一個大平臺,都可以進行充分發揮。而他個人的小小遺憾是,自己用于科研的時間勢必將大大減少。
最后,作者讓吳志新談談自己對于汽車的看法。吳志新首先用”充滿激情”來表達自己對汽車行業的鐘愛,”如果你喜歡它,你就會感覺自己全身充滿激情,這是個非常有創造性的行業,科技含量也非常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看不出有什么別的工具可以取代汽車成為人類的代步工具,汽車必將長期服務于大眾。”
吳志新說,汽車行業當前面臨的最緊要問題是怎樣把它變得可持續發展。是啊,全球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燃油大戶————汽車如何能在保持自身激情澎湃特質的同時,又可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吳志新,是中汽中心,是每一個汽車人都在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奮斗在路上。
吳志新主要經歷:
1997年5月 畢業于江蘇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獲博士學位;
1997年5月~1999年4月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檢測所排放室高工、副主任 ,從事汽車排放檢測技術研究和排放控制技術研究;
1999年4月~2001年4月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檢測所清潔汽車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清潔汽車(包括壓縮天然氣汽車、液化石油氣汽車的研究開發和電動汽車的檢測試驗工作);
2001年4月~2001年12月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標準化研究所總工程師,從事汽車標準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及相關政策研究項目;
2001年12月至2010年 出任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天津市電動汽車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電動汽車的相關研究工作;
現任: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汽車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組專家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副主任
改革開發30年中國汽車工業杰出人物
( 編輯/李艷嬌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
來源:第一電動月刊
作者:劉文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78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