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16日,第十六屆廣州車展拉開帷幕,在車市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備受關注。與此同時,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將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第一電動廣州車展現場對話多位汽車行業大咖,為您呈現“后補貼時代”車企高管們的戰略與思考。
以下是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中)、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崔衛國(右)、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左)接受第一電動網專訪實錄:
第一電動:名爵ZS純電動全球首次亮相,請問名爵推出的純電動車和其他品牌推出的純電動車有什么區別?另外,我們也看到用戶有很多困惑,很多純電動車,價格低,設計也還不錯,那么用戶怎么去區分好的電動車和不好的電動車?還有一種說法是,要么去做高端新能源車,要么去做低端新能源車,您對這個市場怎么看?
崔衛國:我們其實對名爵ZS純電動的定位非常清晰,它就是一款面向全球開發的車型。它的定位是“全球純電ESUV”,這個“E”不僅代表電動,還代表進化,能源、形象、品質、智能多重進化,給全球消費者非常好的純電動車新體驗。名爵作為國際品牌,一直以來針對全球市場開發產品,以滿足全球年輕人的需求。百年來,MG名爵這個國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比如我們名爵ZS在全球表現出色,在泰國絕對是強勢,已經連續多次獲得泰國SUV銷量第一。現在其它品牌也在研究名爵的系統以及造型等,應該說名爵ZS在全球非常火,被普遍認同。名爵ZS純電動,也面向全球,要到英國、泰國等各個國際市場銷售。
我們認為從電動車發展趨勢來看,續航里程是真正的核心之一。名爵ZS純電動搭載上汽世界級“綠芯”動力,配備領先的“三電”系統,等速續航里程最長可達428公里。名爵也是目前唯一敢作出電池衰減質保承諾的國際品牌,讓消費者可以放心用:名爵承諾8年或者12萬公里三電系統質保,5年/10萬公里電池衰減小于20%,8年/20萬公里電池衰減小于30%。另外一點,名爵ZS純電動的動力輸出高達110kW,0-50km/h加速僅需3.1s,超級快。讓用戶用的省心、舒心,我認為這才是純電動車真正在市場上的生存之道。
朱軍:我個人認為,一個好車的標準一定是全方位讓用戶滿意的,甚至是全方位超出用戶預期的。我們看車的要素,看它的顏值、價格,還有性能、智能等方面,實際上更重要的還有看不見的,你要通過日積月累去體會的,安全、可靠、耐久、舒適、便利。把這些維度放到一起來看,全方位都能給你帶來好的體驗的,那就是好車。評價一輛車好與不好,單單某一方面做好不是贏家,要全方位做到最好才是贏家。
關于高端車、低端車的問題,最大的挑戰是在終端,就算是賣13萬、14萬,今天享受5萬、6萬的補貼,兩年以后沒有5萬、6萬的補貼了,你還能不能維持同樣的性能?還能不能賣12萬、13萬或者更高端?這是關鍵,這是我們今天花非常大的精力在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都是往高端走。雖然我們做了這么好的車,但是我們還是要給消費者一個非常誠意的價格。在這中間,我們要付出特別多的努力,這樣的努力我們會持續下去,我們要往上走。如果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持續在30萬的售價區間,就可以支撐這個車的物料成本,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成本來做很好的性能和很高的配置,做很好的品質感。
第一電動:通過名爵最近的一些市場活動,包括市場推廣,“運動”和“速度”兩個基因在這個品牌里體現得特別明顯。名爵ZS純電動推出以后,這兩個特性會怎么體現?另外,名爵的新能源車,除了名爵ZS純電動、名爵6新能源,我們以后會有新的新能源車推出嗎?
俞經民:名爵的品牌特性是不會變的,就是一個心,兩個能,“一心”(即秉承百年always YOUNG精神,始終堅持年輕是唯一可靠的真理)、“雙能”(性能+智能)。首先名爵的本能是賽道性能,就是跑的快,這正是年輕人想要的。年輕人考慮新能源車不僅僅是牌照,顏值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雙能”(性能和智能)在這個車上都會體現,滿足用戶的各種使用場景。
朱軍:全世界的法規很多,我們要去符合歐洲的法規,17個國家我們都要去,法規都不一樣。另外基礎設施,它的充電樁的要求也不一樣,我們要有專門的通訊模式和充電樁去對接,目前國內沒有這些要求,如果要滿足歐洲所有的要求是很難的。
還有氣溫,北歐很冷,泰國和印度很熱,很冷或者很熱對電池都有巨大的挑戰,在壽命、性能方面都是挑戰。還有左右駕,英國是右駕,德國是左駕,把這些因素都放到一起,再加上MG的年輕化always YOUNG的訴求,性能必須要好,所以我們在性能方面還要拔高一點。我們看到名爵ZS純電動車基本上能滿足這些訴求。比如說,它的電池武裝到了牙齒。碰撞安全方面,前后左右、偏置碰撞等等,這款車全部都通過,產品品質達到國際標準。
既然要到歐洲、到全球市場去,我們就要很認真的做。我們的用戶都是年輕人,加速性當然要好,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動力性我們做到了,比較實用的0-50公里/小時的加速,才3秒多一點,同時我們還要保證車子的驅動性、正常使用的效率,效能對這輛車來說是夠了。我們不光是電機扭矩大,電機響應速度也非常快,從0扭矩到最大的扭矩,10個毫秒,百分之一秒,這些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
俞經民:今年,中國國內市場和前面20多年不一樣,前面20多年總有增長,今年看來環比2017年,預計今年乘用車市場相比去年很難有增長,海外市場還要慘淡。今年是乘用車海外市場銷量取得突破的元年,去年是2萬多輛,今年超過7萬輛。我們今年MG名爵國內也接近翻番,去年包括海外大概到14萬輛左右,國內11萬輛左右,今年國內過20萬輛是肯定的。
朱軍:電機電控,針對媒體有些報道我要澄清一下,有人說一個IGBT的成本是30%,其實是誤區,一個IGBT模塊大概是150美元-200美元之間,一輛車的物料成本要2萬、3萬美元,所以IGBT模塊并沒有那么高的比例。第二,IGBT模塊基本被日本和德國壟斷,在中國市場能買到好的,都是由英飛凌提供。
第二個最大的障礙是軟件,電機控制軟件,現在很多人在做,真正能做好的不多。現在所有上汽新能源車上的電機控制軟件,都由我們捷能公司開發,從2016年開始就使用了,前面是BOSCH博世在做。在這個“切換”的過程當中,你并不會會發現這兩者有什么差別,我們甚至比它更好。同時,我們也承諾向業內提供我們的支持。其中的電機,這個電機是我們在國內率先使用的,現在真正量產的電機,比一般的電機要輕,效率更高,制造設備的投入高一些,但是最終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正是靠制造設備來保證的,同時對設計也要求更高,而這個也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第一電動:我們知道歐洲市場對于汽車準入的門檻非常高,新能源車更高,我們如何做到高標準的品質和實際研發生產投入方面的平衡?
崔衛國:我們對全球市場是很有信心的,我們上汽的“三電”技術在國內的口碑是非常好的。另外,歐洲有很多標準,包括對材料的標準要求,對氣味性的要求,對材料的回收要求等等,要求都很高,但是我們都做到了,盡管成本高一點。因為滿足歐洲標準,成本肯定是會高一點的。名爵傳統車型已經在全球市場表現的很好,我們也想通過這款采用歐洲標準的“全球純電ESUV”,走向全球的市場。
俞經民:走到全球去,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為汽油車往全球走,面臨全球區域市場的跌宕起伏。在存量市場里面,要把品牌做好,首先銷量影響知名度,其次車型品質、價位影響美譽度,這對品牌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新能源車往全球走,是我們一個清晰的、堅定的戰略,我們有膽量、有底氣把我們的新能源車帶到全球去。
朱軍:我們是用技術和軟件來增加它的功能,減少成本。技術的進步,除了要達到IP67、世界最嚴苛的電池認證標準之一UL2580的既定標準,我們現在到歐洲去,名爵ZS純電動還要通過歐標的E-MARK認證、歐洲REACH法規認證,同時必須要滿足ISO26262。這其中就包含了非常多復雜的軟件形成的軟件協同,怎么去實現?我們嚴格要求自己,要達到最高等級,即ASIL的D級,就是500萬輛車只允許出現一輛的誤差,這是很難的事,我們現在做到了,BMS系統的硬件、軟件都是ASIL的D級。我們進軍歐洲市場,要以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質量去面對客戶。
來源:第一電動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8140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