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當中的確是中國投資未來發展方向當中的很大風口。汽車正在重新的被定義著,出行也在重新被改變著。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特來電新能源董事長于德翔、博郡汽車CEO黃希鳴、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環球車享總經理曹光宇等行業大佬共聚一堂,探討未來五年新興造車運動的變化以及產業之間協同合作具體是怎么展開。論壇由智電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主持。
龐義成:新興的這一股造車運動,您認為未來5年會有怎樣的變化?
曹光宇:我覺得汽車行業也需要發生一個變化,那就是更多真正關注到需求的用戶,從用戶的直接需求來重新定義汽車,可能比依托于市場調研報告和直接B端的經銷商怎么樣壓住他們來的更靠譜一些。我作為新的出行行業的探索者,我們做不好也可能會被戴上兩個不同的帽子,但是我們努力能夠做到為潛在的千千萬萬C端的用戶日常出行中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時會,基于這個幾乎上往往有技術沒技術都不重要,我覺得只要能從于總那里充到便宜就是對社會有價值。
環球車享總經理曹光宇
俞經民:從業務本質來看,能夠一點點滿足客戶需求的,有一點點創新的,有一點點升級迭代進化的可能都活著。所以剛剛曹光宇太客氣了,他也覺得能活著,因為他是用戶的身份。
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
黃希鳴:我自己覺得現在是機會和風險共生的時代。我們看到過去十幾年中國自主品牌發展的相當迅猛,包括上汽、吉利很多企業在這幾年發展趕超不錯,包括最早在中國能夠生存好的國資企業也遇到困難。最近看到像上汽MARVEX、比亞迪談的電動二代在市場上也是比較火的。機會是存在,盡管今年汽車整體的銷售形勢下降,但電動車在寒冬形勢下持續增長,代表電動車慢慢由國家的支持轉向市場引導的方向正在發展。中國的汽車行業正像100年前美國的汽車行業有幾百家產業,最后經過大的洗牌剩下幾家。產業本身,尤其是企業本身能在大的環境里,認認真真把技術、把產品做好,我想始終是有機會成為世界級的公司,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淘汰大量的企業。如果只是單純服務上面下功夫,可能這些企業很快的會被淘汰掉。
博郡汽車CEO黃希鳴
于德翔:我還是比較看好未來5年的。未來5年房地產不太可能成為最大的引擎了,接下來就會變成換車,把油車都換成電動車。未來5年一定是百舸爭流的年代,在這5年當中無論是中國的老的造車企業也好新的也好,一定會有一家兩家或者三家能夠進入到世界頂級造車的行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而且新能源汽車一定是中國引領。
特來電新能源董事長于德翔
李一秀:第一個,我認為5年之后中國將會成功汽車產業的強國。也就是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中國汽車產業強國目標將會實現。電動車也將發展到全新的高度。這是從上午大家的各個企業、各個維度的發言,我認為是具備這樣的基礎和發展潛力。第二個,從產品角度來講,5年之后,預計人工智能將會成為產品的核心差異點,其他同質化的東西會有很多,但包括人工在內的一些新的剛需性要素會成為核心競爭差一點。第三個,5年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可能區別于傳統燃油車有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產業內外都比現行的傳統油車企業柔和度要更高,甚至是進入深水再深水區。有可能單一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演變成聯盟體的競爭。
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
龐義成:您判斷您所在的企業在2019年會有什么樣的業績?或者預估你們會在哪方面取得比較明顯的進展?
李一秀:我們預計2018年今年會實現銷量15萬輛以上,明年2019年預計銷量在22萬輛以上,指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如果2019年補貼對新能源產業從政策正向支持角度權重最大的補貼角度來講,如果退坡35%左右,對于任何一個企業運營、效益評估、場景規劃都將是巨大的挑戰。所以,基于這樣的情況下,從產品價格策略上必然要做適應性的調整。內外調整的幾個原因,我們認為在2020年之前進行適度企業經營角度的戰略迂回,有可能成為像上午幾位領導提到的都面臨如何活下去,而且在這么復雜的過程中,不但要活下去,還得適應現在,并且適應未來,還得要滿足適應未來新的消費趨勢,新的商業模式。
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說,第一,著力于車聯價值領域進行商業模式的深入突破。
第二,圍繞著保衛藍天行動計劃的,出行領域深度的變革,這個變革在每一年都有新的趨勢,這些都是不斷在分析的目標人群和核心大客戶。出租、網約分時之外還有新的領域。
于德翔:第一,希望規模2019年上保持25%的占有率,為所有的車廠提供更好的服務。第二,在充電網的技術產品創新上,像秀總說的一樣,今年做出來是1.0,明年做出來是2.0,更多面向汽車充電的安全。希望通過明年一年的努力,讓現在燒車的數量通過大數據和主動防護減少50%—70%,甚至于明年下半年也可能通過2.0進一步深化,凡是在平臺下充電的車永遠都不會燒。我們想就是起到電動汽車的“后保姆”服務,起到“警察+醫院”的職能就是通過車聯網的數據和電池和整車廠的交互,每天充電的時候幫你看著孩子。第三,運營方面要提升整個系統的智能運營和運維的能力。因此我們在2019年會在整個充電網的智能運維上引領行業上的發展。
黃希鳴:博郡后面幾年的目標比較清晰,內部有三大平臺在開發,明年的主要目標是在第一平臺的第一款產品按值、按量推向市場,另外兩款產品也是在按計劃往前推進,希望明年完成分層化的過程。另外明、后兩年的主要任務是把分銷服務平臺搭建好,把平臺的營銷工作做好。博郡前期一直是在潛水的狀態,產品面向客戶的時候丑媳婦總要見婆婆,明年開始也要見見婆婆,跟廣大的客戶要見面了,所以到車展之后產品的試乘、試駕和推廣的工作是重點,希望產品亮相的時候能夠給客戶帶來驚喜,成為爆款的產品。我們每一款產品的目標都是要做到走量,然后還能做到引領。因為我們沒有大的財務支持,我們希望在2021年、2022年爭取做到引領的狀態,每一款產品的目標就奔著去走量和引爆市場的目標去做。
俞經民:一直接受集團領導的教誨,最壞的年代就是最好的年代,市場不會突變的,不要被自己騙了,零售多少,還得看上牌量?;腥淮笪?,把去年的上牌量打開看,沒最后兩個月購置稅退出引發集中購車的話,去年就不漲了。今年一二月分是漲的,但三月份的上牌量就已經跌了,冬天很漫長。壞不壞?壞,但是國內最好的年代到了,大家都來做,一定有鯰魚效應,一定幫助現有的廠商奮發圖強。你的新時代走慢了也不對,走偏了更有問題,怎么樣更好的走?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用戶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滿足?我們能看到用戶的需求,也看到成熟領先和比我們有實力的單位,并對他們心存敬意,不要有成績了就超越別人把老外干掉。網上有句很流行的話叫做,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套路是很科學的套路,真情也要持續的表達。我們會做品牌嗎?我們還在學習,學習戰略,學習持續。我們都來做,都來動腦筋,想客戶什么需求還沒有滿足,所以可能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對榮威來講,它也是這樣的。
曹光宇:現在出行服務和汽車的銷售結合越來越緊密。縱觀出行服務總要跟新能源汽車結合起來,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到六月份的時候,大概整個全國出行服務銷量的車輛28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12%左右,可能明年的產銷量200萬輛左右。如果是這樣的數據,我們出行服務增量也會保持在跟去年差不多的比例,大家現在認定一點,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轉型發展的方向,出行服務是未來汽車生活值得探索的方向,盡管現在大家會碰到一些困難。另外,我們需要的車主要是以純電動為主,盡管目前私人購買更傾向于插電式混合動力,但是我們是以純電動為主。按照市場細分需求純電動里面有不同的比例,現在70%是小型車,20%大概是商務車,10%是商用或者是公用,10%是個性化的車。共享出行的模式需要運營方式的提升,更需要合適的車輛產品支撐。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從真正的滿足共享出行來看,70%的比例還都不算合格。
龐義成:您希望怎么樣能夠推動和參與產業之間的協同合作?
李一秀:第一個,協同是非常必要,沒有協同可能很難。無論是新造車勢力還是傳統車企,沒有這一輪的協同很難渡過產業的階段。 第二個,在協同合作共享、共贏過程當中的體會。其中所謂的協同要有基本的開放的共贏的心態,心態說在嘴上容易,在實際業務的溝通過程當中差異極大。第三個,在合作共贏當中也享受到了很多合作的紅利。
于德翔:我認為活下去有兩條,第一個要把路走對,路要走錯了誰都活不下來。路走對要問路,問你周圍人上下產業鏈的協同,任何一家企業要從戰略上的選擇必須要正確??空l?靠周圍的朋友。第二個自己要能活下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為別人創造價值,而不是自己想活下來。為誰?為你的客戶。我們第一個的客戶一個是買車的。第二個對于特來電的客戶就是在座的主機廠和電池廠,你們是我們的客戶。未來情況下,充電運營商一定要解決在什么地方下充電,什么地方下能夠滿足大家客戶需要的問題。如果你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市場的需要、主機廠的需要、電池廠的需要,那我相信你就一定能活下來。所以必須進行車、樁、網,整個產業鏈的協同與合作,只有這樣未來的生態才會是更加美好的。
黃希鳴:造車本身就是大合作,在造車過程中間跟上下游,包括跟特來電跟俞總這邊很多的企業有比較好的結合。在智能網聯上面跟聯想、阿里云、聯通很多的企業都是結成了非常深的關聯。我覺得汽車本來就是系統結合的過程,我們天天都在做聯合。另外,最近也有一個趨向,包括海外的公司、國內的公司,大家也談到是不是在技術角度上可以更深入的合作?達到大家共贏的狀態。這一塊也可能是以后發展的趨勢。講到行業的發展,我認為中國最后會形成像蘋果、華為等等大的品牌效應,同時也出現富士康。包括最后賣車賣給誰也在發生變化,包括充電的模式、分享的模式。除了供應鏈的合作,還有技術的合作,包括營銷模式、售后服務,包括以后智能網聯的更新。我們在做的過程中間發現這是大合作的過程。
俞經民:在智能和AI方面中國人的想象能力邊界比較寬泛,可能在應用軟件方面剛剛起步,所以協同的空間比較大。謝謝龐總問這個問題,對榮威來看,上汽對協同這兩個字是很熟悉的,我們企業文化是八個字“使命擔當、協同創新”。使命是對這個行業是珍愛,無論是傳統的汽車制造,現代的叫為出行而服務。不是這樣的話很難堅持,現在要擔當的話是擔不住的,就是創新是串起來。所以很欣賞有這么多的人來做這個行業,從制造、品牌發展到出行的服務,對我們的幫助都十分大。從戰略上來講,首先你自己要做,然后要合作。
我們一直在開放,互聯網在開放、AI人工智能在開放,閉門造車是不行的,所以戰略肯定是要做,然后是要合作。第二,操作層面的協同就是要溝通。謝謝龐總帶來這樣重要的會議,讓我們能夠進一步的溝通。
曹光宇:兩個主題:一個是協作,一個是活下去。協作,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協作,協作的概念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做。比如說,我們購買的車,我們開發的車聯網技術的應用以及我們的車,反過來臺上的各個主機廠和各個用戶都在使用,而我們也都在利用不同的技術過程。其實先要抓住協作對于客戶的實際意義。比如說,數據打通的例子。第二個現實的事情是要考慮怎么樣活下去,至少我的考慮是三個月以后能不能活下去,這是很現實的基礎。對我們來說考驗活下去更難,我也更愿意與大家一起形成協同,而且以低姿態的方式形成協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陳婧涵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8402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