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指出,電池頻繁起火背后的深層原因可能是我國的電動車發展方向出現了問題。電動汽車似已落入了一個”高檔陷阱”。
楊裕生表示,電動車電池組屢次起火的背后,有著深層的機制、觀念原因,是現在的電動車發展思路上出現了位置顛倒、次序混亂的問題。他認為,目前電動汽車研制中,電池與整車研發投入位置顛倒,而電池研發本身也存在動力電池與燃料電池位置顛倒、錯斷遠近的錯誤。”有關部門熱心于產業化、示范運行,但忽視了前沿技術目前還不成熟、工程化基礎也未打牢的現實。”在他看來,目前大力發展的磷酸鐵鋰電池的比能量高,但是技術相對來說還不成熟,其安全性高的優點也是相對的,電池是含能部件,它有危險的本質。
在楊裕生看來,要求電動車具備和燃油車相同的最大速度、續航里程、加速時間等性能,還要具備快速充電的性能,這實際上都是不現實的。將標準提得高,表面上看是維護電動車,其實是在害它。
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郭孔輝教授曾繪制過一張關于電動車車重、車速、里程、電池的坐標圖,根據這張圖的計算,按照目前電池能達到的比能量,電動汽車最合適的速度最高為10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150公里。
”由于目前電池技術本身的限制,即使是先進的鋰電池,其比能量依然有限,要想跑得快、跑得遠,就必須增加電池數量,電池增加了,車身重量就增加,就又要增加電池數量,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隨著電池數量的增加,散熱也更加困難,危險性也增加了。”楊裕生表示,讓電動車和中高檔燃油車競爭,市場競爭力肯定不行。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上海汽車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97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