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政府支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采購就是關鍵的一項。在9月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吳海軍處長指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條重要措施是加大政府采購的支持力度,優先采購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揮政府等公共部門的示范作用。
吳海軍的這番話向外界傳達出一種信號:我國政府將在新能源汽車采購方面積極行動。然而,作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地關于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的政策并不少見,多個地方政府還曾就此表過決心,但實際上,真正把采購新能源汽車落到實處的寥寥無幾。
■ 鼓勵政策接二連三
在中央政府頒布的政策中,新能源汽車早已成為鼓勵采購的對象。2008年8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新購公務車應優先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并要求把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2008年11月,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首站在重慶啟動,重慶市政府率先采購10輛長安混合動力杰勛作為公務用車。2009年5月,2009年~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汽車協議供貨對新能源汽車單獨打包,希望加大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支持力度。
由于中央政府導向明確,各地方政府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制定、出臺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相關政策。2009年1月,黑龍江省政府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把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新購公務用車應優先采購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2009年8月,天津市政府出臺規定,新購公務用車要優先采購節能環保和清潔能源汽車。同年12月,2010年度江蘇省市聯動公務用車政府采購協議供貨,首次把25萬元以下新能源轎車列為采購對象。
此外,江西南昌、上海、廣東等地也分別出臺政策,提出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政府采購力度。
■ 實際采購廖若星辰
在如此多政策的支持下,政府采購新能源汽車的進展如何?據多家汽車企業反映,鼓勵采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多停留在文件層面,實際的采購行動很少。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數量較多的是公交客車,雖然也都有地方政府支持的背景,但實際采購者為各地公交公司,并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政府采購。真正屬于政府采購領域的公務用車、郵政車、環衛車等方面的采購案例屈指可數。2009年7月,大連市政府采購100輛奇瑞A5 BSG混合動力轎車作為出租車。今年7月,大連市政府又從華晨購入10輛中華FSV混合動力汽車,供出租車市場使用。作為奇瑞汽車大本營,安徽蕪湖市采購了百余輛奇瑞A5 BSG作為出租用車。
”在國內汽車企業中,奇瑞在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方面算是中標較多的,但總體數量仍不盡如人意,目前僅有大連、蕪湖兩地共200多輛混合動力汽車投入出租車市場使用。”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告訴作者。
今年9月,南昌市啟動首批節能與新能源出租車和政府公務用車示范運行,采購了63輛出租汽車和19輛公務用車,中標車輛為長安志翔中度混合動力轎車。除此之外,杭州、昆明也采購了一批長安混合動力車輛。然而,作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啟動地,重慶在新能源汽車采購方面卻有些裹足不前。據介紹,該市原本計劃采購300輛新能源汽車作為出租及公務用車,但目前上路的僅有10輛杰勛和20輛志翔混合動力出租車。
今年5月,30輛比亞迪E6純電動出租車在深圳正式投放。不過,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有關工作人員告訴作者,采購E6的深圳市鵬程電動出租車公司是比亞迪參與投資的一家公司。”我們認為這不應該劃入政府采購范圍,深圳市政府公務用車也沒有采購過比亞迪新能源車輛。”
■ 供需雙方各有難處
為何有了政策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還會進行得如此艱難?對此,政府和企業方面有不同看法。
大連市政府一位相關負責人認為,新能源汽車量產車型少,是政府采購受阻的重要原因。大連市從2009年7月開始招標10輛混合動力出租車,今年7月才拿到現車。”國內目前能投入量產的新能源車型太少,很多廠家只是拿新能源汽車做宣傳,愿意實際投入生產的不多。”這位負責人有些抱怨地說。
由于規模小,成本難以降下來,目前汽車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確實是在”賠本賺吆喝”。這是造成政府采購可選車型少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國內一家自主品牌企業董事長就曾在新聞溝通會上直言,做混合動力車費力又不賺錢,企業不想涉入太多,也是情有可原。”有地方政府希望我們多生產一些混合動力車輛,我們內心卻是想少做些,少賠些。”
金弋波則指出,與傳統能源汽車相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多為中低端車型,而政府公務車采購常常更青睞合資品牌的中高端轎車。”奇瑞即將投入量產的S18電動車是一款小型車,在尺寸等方面與傳統意義上的公務車有很大不同,因為公務車采購崇尚大車,這也會導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采購受阻。”
”總體來說,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還處于起步階段,這是導致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周波說。此外,他認為地方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采購政策后再無下文,或是行動遲緩,與政府內部協調程序復雜有關。周波說:”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往往牽涉多方,不是一個部門能決定的。這中間的隱情,外界難以弄清。”
采訪中,作者明顯感覺到,無論政府采購人員還是汽車企業人士,都有一種等待情緒。采購方在等待車型成熟,企業方在等待市場擴大。但沒有研發,沒有市場推廣,產品如何成熟,市場如何發展?等待顯然是不行的。(編輯:李艷嬌)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0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