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創始人賈躍亭一直深陷「破產清算、下周回國」這樣的負面新聞中,但 FF91 的量產計劃看起來還在有序進行。
今天,Frdy Future 在洛杉磯舉行了一個面向媒體的內飾發布會,發布了關于內飾和交互的細節。
在這之前,外界僅有不多的機會能夠實際體驗到研發狀態下的 FF91。但關于內飾和人機交互,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多可確定的信息,FF 官方也從未對外展示過 FF91 量產版的內飾細節。所以這次的發布,也可以看作 FF91 邁向量產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另外,內飾和交互的確定,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FF91 的軟件開發進度達到了相對穩定的階段。
自從三年前發布之后,FF91 的量產進度就一直受到外界關注。畢竟,有太多產品之外的因素在影響著這個品牌。
但回到產品本身,無論是設計、理念以及智能化程度,FF91 在 2017 年 CES 發布的時候都足夠超前,即便用 2019 年的眼光來看,它的理念和性能數據也是處在行業領先位置的。
10 月 30 號,FF 的產品經理 Eric Turno 在官網上公布了 FF91 的一些用戶體驗細節。
他主要介紹了三個功能,分別是:
智能燈光系統:可以顯示不同的效果來告訴用戶車輛目前的狀態。例如當 FF 91 充電時,會發出藍色脈沖燈光,以顯示當前的電量水平;當用戶預約了一個稍后的充電時間時,藍綠色光束會以節拍器式的效果在整個陣列上擺動;如果你抵達機場或者指示你朋友目前的位置時,用戶可以手動激活不同的燈光序列照亮你的周圍。
無縫進入系統:當用戶接近 FF91 時,無縫進入系統的白色光帶依次點亮,同時自動打開車門,歡迎用戶進入。
FFID:用戶可以自定義座位區域的溫度,座椅位置,氛圍燈顏色以及娛樂偏好。根據這個設定,FF 91 會為用戶構建自定義的 FFID。FFID 會持續地適應用戶使用行為的不斷改變。用戶在登錄任何一輛 FF91 的任何座位時,都可以通過面部識別并登錄 FFID,完成特定的偏好設定。
而在今天的內飾和交互發布環節中,更多細節被揭開。
可以用一個關鍵詞形容 FF91 的內飾:超多大屏。
由于還沒有看到更多內飾細節圖片,所以暫時無法確定車內大屏的所有細節。
不過根據官方透露,車內至少擁有 11 塊大屏用于不同功能的交互。而根據官方公開的圖片,肉眼可見的屏幕包括了細長條的儀表、豎置的懸浮大屏、副駕娛樂屏、車內流媒體后視鏡、前后門四塊屏幕(調節座椅等設置)、后排 27 寸車頂大屏。
有幾個屏幕可以單獨說一下。
例如細長條的儀表盤,就屬于比較有特色的設計。在這樣的屏幕比例下,如何顯示車輛信息、駕駛狀態、導航等信息都比較考驗設計能力。不負責任的猜測一下,FF91 是否會搭載 HUD 配合屏幕顯示必要的信息?但話說回來,FF91 的儀表屏已經處在足夠高的水平位置上了,如果有 HUD,又難免和儀表產生沖突。
中控大屏采用了豎置的懸浮屏,中控位置唯一的實體鍵是雙閃,非常激進。由于采用了大屏,所以在頁面風格上也采用了上下區分,圖片中可見的是內容被分成了上中下三個區域。大屏背后通過支架和儀表臺連接,不確定是否會有一些其余的變化。
副駕娛樂屏的加入,在當前的節點已經不算新鮮,呈現內容和實現的功能還不確定,可以期待一下是否會有亮點功能。
每扇車門上都有一塊屏幕可以控制座椅等設置,相比原本大多在座椅下方的設置模式,視覺上更直觀。
另外,車后頂部安裝了一塊 27 寸(網傳)的大屏,配合后排的反重力座椅,可以實現家庭影院級別的體驗。從用戶的乘坐體驗來看,舒適性一定有保障,給個好評。
以上就是目前為止,我們能從官方圖片獲取的大部分信息。其中肯定有些錯誤或者不足,后續我們也會對實車進行體驗給出更深度的報道。
最后聊聊感受。
在探索車內人機交互形式的路上,FF91 確實作出了不少的嘗試,并且切實完成了很多功能。特別是現在多屏化的設計已經被越來越多車企所選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FF91 對這個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中央豎向大屏的設計,是在 2017 年就已經確定下來的。
(2017 年 CES 發布會上的 FF91 內飾)
但全車交互的大屏化和多屏化,首先會帶來一個問題。從物理按鍵轉向觸控,對于操作的反饋和精確性都會有影響。如果不能通過聲音或者震動進行反饋,反而會對使用便利性產生反作用。
另外,車內屏幕數量的增加,可能也會在極端天氣下出現強反光的可能性,都需要在設計階段進行完善的測試。
當然,從工程和量產來說,越多的屏幕也對應了更大的軟硬件穩定性風險,也對整車電子架構、耐久性等有更高要求。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從成立以來的各種風波、人員變動一定會對 FF91 的量產產生很多的影響,這也是 FF91 量產計劃不斷推遲的原因。
作為一輛售價超過 20 萬美元的豪華車,用戶對量產車的工藝和完成度等也會有更高期待。這也變相增加了量產的難度。
但不管怎么說,在產品層面,我由衷希望 FF91 能盡快量產。盡管外界曾經質疑過這家公司的方方面面,但我們也真的想看到這輛車從概念走向現實。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03966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