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誰能幫我看下我的指標啥時候排到?”
“北京人,搖號8年,2017年底改成新能源,今天拿到指標,已經下單特斯拉毛豆3!”
最近,不論在第一電動的車友群還是在評論區,關于指標的討論層出不窮。
全年54200個新能源指標雖已塵埃落定,但仍有41余萬人還在苦苦等待,更有堅守在燃油車搖號池中的“搖號大軍”,在2月26日當天,收到了第N次“未中簽”提醒。
在等待指標的日子,很多人活成了段子手,“生命不息,搖號不止”、“搖號八年,互相安慰,活到老搖到老”、“因為搖不上號,學了駕照的我都快不會開車了”、“平常心,中不中的隨意了,反正也中不了”、“不急,我的新能源指標還得八年呢!”
從2011年初到現在,北京實行燃油車指標搖號政策已經將近10年,新能源指標的排隊政策也已超過5年。從當初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的蜂擁而上,新能源指標早已成為香餑餑。據說2月26日得到新能源指標的這54200人,申請時間集中在2017年末到2018年初的不足40天里,足足等待了兩年有余。而如果你剛剛心動切換新能源指標申請,抱歉,至少要等上個9年了!
前面的人“搖搖無期”,后面的人怎能有個盼頭?過去一周,很多用戶和我們分享了對于京牌指標政策的無奈、期待和大膽的建議。今天,一并匯總呈現在這里,愿這些來自廣大北京用戶的真實聲音被更多人聽到,并促進政策合理調整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觀點一:北京車牌指標應該優先發放剛需家庭!說好的家庭搖號制何時落實?
“北京人,搖號8年了,家里人都幫著搖也沒搖上一個。今天把一個人放到了電車指標上。至少有個盼頭!抓緊落實家庭搖號制吧!”
“我們一家仨人一直在搖號,一直都沒有中。說沒有車的家庭會優先,只是說說?”
“身為北京無車市民搖號搖不到、想買車買不到,心中的苦悶跟誰說!”
池子太大,中簽率太低。很多人搖號多年未果,便心生“怨念”:這池子里的人太雜了!有人全家總動員,有人單槍匹馬斗,搖號是否公平合理,不少人開始懷疑。
“北京車牌指標應該給真正需要的家庭!”
但是如何界定這個“真正需要”呢?“我4公里接送孩子需要,你5公里超市買菜也需要,他30公里釣魚更需要。”、“比如要送家里小孩上學,需要車,過幾年你買了學區房,學校在附近,那你還需要嗎?”
一番唇槍舌戰后,不少人認可了這個觀點:“五口之家,一輛車沒有,肯定需要。”更有人表態,“按家庭搖號是最合理的”。
按照如今的搖號門檻,只要名下無車,帶著一紙駕照和北京戶口(抑或是5年社保記錄)就可參加搖號。不少北京人憤憤不平,“北京人,剛需,沒有號!全家都沒號!北京車牌應該只限北京戶口人員買!”
不少外地人也很無奈,“苦苦掙扎,落根在北京。落戶、買房花去一輩子的辛勞。買車卻跟中彩票一樣。幸福感,真的還不如二三線城市。大城市圖的是資源好。北京現在真是有資源,但不是大眾的。”
而在京擁有集體戶口的大學生加入搖號大軍,也讓有些人不能理解。
搖號門檻如何圈定?
一戶一車?一個房產證配一個車牌?還是已婚有娃家庭優先?早在2018年,市交通委已經表態,“以家庭為單位搖號”等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案在積極研究中。如今,時隔近兩年,很多人表示失望,“說好的家庭單位,沒車優先呢,呵呵噠”、“沒有人為無車家庭的煩惱解決問題,群眾呼聲沒有人會理睬,因為這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
改成按家庭申請或是提高無車家庭的中簽概率,照顧到無車剛需家庭,這是眾望所歸。
觀點二:出臺政策,取消名下多個車牌,加大監管,遏制號牌倒賣租賃
“5萬個指標預計租出去的有3萬個。”
“我看不止。”
“過去有囤積房產賺錢的,如今有囤積車牌號賺錢的!哎!”
之所以很多人提到以家庭為單位搖號,是因為看到太多一家子中簽好幾個指標,要么單純占號,一年凈在停車場停著,跑的公里數可憐,要么樂此不疲,出租號牌開始創收。典型的“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關于這一點,很多人有所耳聞,“有外地人持有北京牌照不用了,年前賣給我一哥們(北京人),17萬啊,這是什么節奏啊,苦逼的北京無車人。”、“好多賣車標的,16萬2個月搖中,正常人搖不到號。”
不少人憤怒,“搖號就是不公平!”、“本來的公共資源,卻被有的人拿去賺錢!”、“讓倒賣車牌的富了起來。”
其實早在2015年,“買賣”京牌車輛指標的交易就已出現,政策法規的不完善、監管不力早已暴露無遺。然而,就在去年,北京“最嚴限行令”出臺后,“結婚過戶”買京牌的黑市交易又火了一把。
北京市長信箱有一封題為“京牌指標搖號艱難 部分人卻大肆倒賣”的留言投訴,吶喊“公平正義何在?”
市交通委的回復如下:小客車指標確認通知書僅限指標所有人使用。對于涉嫌發布買賣、變相買賣、出租或者承租、出借或者借用指標等相關信息,由指標管理機構對相關行為人的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賬戶暫停三個月開展調查。對于經公安、司法機關及指標管理機構等調查確認有買賣、變相買賣、出租或者承租、出借或者借用小客車指標確認通知書行為的,由指標管理機構公布指標作廢;已使用指標完成車輛登記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撤銷機動車登記,指標作廢。同時三年內不予受理該申請人提出的指標申請。
相關法規已就位,可為何出租倒賣層出不窮?“現在很多人搖到號出租,首先要把這個口子堵上,只有這樣才是治本的辦法。”、“還是要限制限制,或者就跟房產稅似的,打擊一下背戶的。”這是用戶發自內心的期待,他們希望在大數據時代,這種公平能盡早實現。
觀點三:提高用車使用成本,征收擁堵費;或者學習上海,從搖號改為拍賣
“到最后可能還得學日本,提高用車成本,讓大部分人開不起。”
“真想治堵,學新加坡收擁堵費就行。”
“提高持有環節成本才是王道,車子和房子問題都能解決。”
搖號政策之所以被吐槽,歸根結底是太多人真實需求沒有被滿足。前文提到的兩個觀點其實都是提高門檻,縮小搖號池,以增加中簽概率。
但也有人提出了另一個角度的觀點,“車這東西在中國本來就不是每家都能有的,畢竟人太多了!”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曾多次公開表示,從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來看,中國車市依舊有很大增長空間。2019年數據顯示,中國千人汽車擁有量僅為173輛,僅為美國五分之一的水平。
很多人真實用車需求得不到滿足,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仍需持續改善,秉著“本就不是每個人都該擁有”的觀點。很多人發表了比較犀利的觀點。比如建議要求“有車位才能申請搖號或排隊”、“收取擁堵費”、“提高停車費”、“第三輛車以上征收牌照稅”、“收取進城費”等等……
或者干脆,有人建議取消搖號,像上海一樣拍賣,價高者得。他們認為,這樣提高使用成本的方式能很快導致大部分人開不起車,而且最公平。
對于上文提及的號牌出租倒賣現象,也有人從成本利益角度出發提出了堵不如疏的對策。“國家成立交易中心,誰愿意賣,把指標掛上,買家拍,國家收交易稅。既打擊販子,又讓指標流通。”
對增量指標公平合理發放,對存量指標加強有效管理,是很多人對來年京牌指標政策的期待。如何定義這個“公平合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管理”?需要相關部門深入研究合理決策,而廣大用戶的心聲,正在為這個合理決策的過程提供最有力的素材。
你覺得目前北京新能源指標發放合理嗎?你認為應該怎么改呢?快來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明艷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1053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