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這個政策是真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專家郭孔輝昨日接受作者采訪時如是說。
24日,工信部發布《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并面向全社會征集意見,截止時間為3月9日。此次《目錄》中所列25家企業的412款車型全部為自主品牌車型。
不過,多位接受作者采訪的自主品牌車企負責人以及專家則表示,這個政策對自主品牌發展是利好消息,但效果如何則要看政策的執行情況。
自主品牌或迎來春天
這則《目錄》共公布了四類汽車,分別為汽柴油轎車、多功能乘用車、越野車和新能源轎車。在最受關注的汽柴油轎車分類中,全部為排量低于(等于)1.8L的車型,絕大部分為1.5L或1.6L小排量車型,僅有上汽、廣汽、華晨等企業旗下的少量1.8L車型。
從頒布的征求意見稿來看,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幾乎全部入圍。除了北汽集團之外,其他汽車集團都有入圍的品牌。一汽集團旗下有紅旗、夏利,上汽集團旗下有榮威和MG名爵,東風集團旗下有東風風行、風神和鄭州日產自主品牌車型,長安集團旗下有長安轎車、長安微車和哈飛汽車,廣汽集團旗下有傳祺。此外,獨立自主品牌企業如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城、華晨、海馬、眾泰和力帆等企業旗下車型均有入圍。
對于這份公務用車采購名單,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并不感到驚訝。2011年11月份,工信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推出發布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明確規定,進入”目錄”的轎車需滿足”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雙18”限制公車采購比較明顯的一閘,淘汰了合資企業眾多有競爭力的B級車。
同時,新政還規定申報汽車企業必須 ”近兩年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這個條件將合資企業擋在了征求意見稿外。饒達認為,合資企業生產的幾乎都是外資品牌現成產品,有些企業甚至連進行產品本土化改造的能力都很有限。
”此次公布的公務用車把合資品牌排除在外的做法并不違反WTO規則。”中汽研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松泉告訴作者。
執行力遭質疑
”別把期望值搞得太高,這個政策的象征意義要比實際意義大,真正能夠給自主品牌帶來多大幫助還是未知數,關鍵要看執行層面。合資品牌不會輕易放棄公車采購市場。”饒達表示。
在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1800多萬輛的汽車銷量中,公務車約占10%的份額,約為180萬輛,而一般公務車數量又占據所有公務車采購量的70%左右,約為130萬輛,而在這130萬輛車當中,自主品牌車型比例不超過10%,有些地方不超過5%。
合資企業入選政府公車采購大多以本地市場為主。在上海就會經常看到公車車型主要是上海通用雪佛蘭科魯茲車型和上海大眾的桑塔納等。在廣州的政府公務用車中則很容易看到廣汽本田的雅閣和廣汽豐田的凱美瑞。
”這次黨政機關采購真的落實的話,將對自主品牌銷量和形象都有促進,但怎么監督執行也是個問題。”長城汽車新聞發言人商玉貴告訴作者。
再好的政策如果沒有好的執行,可能只是個文件,這種現象在過去屢見不鮮。
奇瑞等自主品牌早在2005年就開始進入政府采購目錄,尷尬的是一直很難撬開政府公務車采購市場,實際訂單并沒有大增。因為有皮卡車型,在政府公務車采購市場表現相對其他自主品牌出眾的長城汽車,年最高公車采購量僅占其銷量6%,但是大部分客戶都在鄉鎮等基層,縣級以上的單位采購非常少。
”我們的自主品牌基礎比較差,還是需要扶持,如果一直強調市場競爭,自主品牌可能就會面臨消失的危險。”郭孔輝告訴作者。
自主品牌的未來發展前景越來越讓人擔憂。我國汽車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而且市場份額從2010年后呈現出下滑的趨勢。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王麗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111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