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啟10天后,宅在家里超過兩個月的汽車人陸續重歸忙碌,沉寂70余天的車間終于等來機器的轟鳴聲。
據央視網報道,4月8日武漢解封后,武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97% 。工廠開始運轉,整車安裝流水線上的新車駛出工廠大門,并憑借九省通衢的便利發往全球各地。
作為中國中國四大乘用車基地之一,被稱為“中國車都”的武漢,聚集美、日、法、自主四大車系五大車企的十余座整車工廠,還有500余家零部件企業,2019年汽車產量154.85萬輛。汽車工業高度集中的背后,是武漢幾十余萬汽車從業者的支撐,僅東風集團旗下16萬員工就有超半數在武漢工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2.2萬輛和143萬輛,呈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但相較2月環比增幅分別達到399.2%和361.1%。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3月恢復趨勢明顯好于預期,下半年有望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武漢解封并不意味著“戰疫”徹底勝利,但至少,沉寂許久的中國汽車業拼上了復蘇的最后一片拼圖。
生產節奏比過去更快
時隔兩個月再次進入公司,傳動軸設計工程師李琪有種久違的新鮮感。
進入工廠和食堂前都要測體溫,辦公室和車間每天兩次消殺,辦公或者開會時采用隔位的坐法,工廠還購置了大批酒精、消毒液和測溫槍。“第一天進公司就開會說明了防疫須知。”李琪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公司取消了打卡臺,發現不佩戴口罩或不規范的員工還會罰款。
員工分散就餐 來源:受訪者供圖
更有意思的是中午吃飯。食堂全部采用一次性餐具,車間工人必須在食堂就餐,由于有距離要求,只能在食堂安置板凳作為臨時餐桌,由職能部門各組派專人統一分發盒飯。此前4人一個餐桌現在改成了一人一桌,就連在餐廳內走動都得遵循固定的路線。此外,公司還專門建了口罩、餐盒等垃圾固定回收點,進行垃圾分類管理。
公司防疫嚴陣以待,加快的生產節奏也讓李琪感到不小的壓力。
以前職能部門采用周末雙休、早八晚五的工作時間表,車間則是早、中班輪班制,工作時長8小時。現在職能部門統一規定上六休一,工作時間也延長為早八點到晚七點,車間開始采用白班和夜班輪班制,工作時長明顯增加。
李琪所在的傳動軸工廠不只為武漢汽車工廠供貨,還服務于陜汽、北汽等其他地區廠商。目前客戶的需求還沒有完成,公司的年度目標也沒有調整,訂單積壓,供貨緊張,為了趕進度,停擺近兩個月的工廠不得不加快生產節奏。
“其實在正式復工之前,車間就有工人開工了。”李琪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當時為了給防疫車供貨,工廠只有極少數人復工,有些工人為了趕進度直接住在了廠里,部分人自復工以來還沒有休息過。
東風本田向未來汽車日報提供的一份書面材料顯示,目前東風本田武漢工廠同樣啟動了雙班制,“7日開始雙班倒,9.5+9.5小時對開模式。”東風本田第一工廠生產系長張振表示,這已經是東本本田疫前最好的生產節拍。
由于滿產情況下生產線不能停,各班組只有完成足量富余處理件后,才能利用間隙吃飯,從而不影響下一工序生產節奏。
“現在KTV、網吧、酒吧等娛樂場所還沒有開工,但是我們已經已經回到正常的工作狀態,甚至比以前更忙。”李琪開玩笑說,拋開疫情因素,他都有點懷念在家肆無忌憚的日子了。
正式復工前,他已經在線上辦公了很長一段時間。在家辦公基本就是線上開會加上“家里躺”,但堆積在手里的工作越來越多,讓他日益焦慮。3月13日,李琪主動上報申請進公司復工,經歷上報、體檢及一系列資格審查后,終于拿到了正式的復工通知。
這群早早重返一線的汽車人,像一顆顆轉動的齒輪,喚醒了整個武漢的汽車業。
把積壓的訂單補上來
一線員工加班加點,停擺近兩個月的主機廠逐漸恢復產能。
“東風本田在武漢的3座工廠到崗員工1.2萬余人,到崗率達到了99%。”東風本田第一工廠生產系長張振在接受湖北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東風本田武漢3個總裝廠一天可以下線3000多輛新車,每隔50.1秒就會有一輛新車下線,已經恢復到此前的巔峰產能。
CR-V下線 來源:武漢開發區
東風乘用車公司內部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表示,3月28日開始,該公司單日產量約280輛,目前生產線已全部復工復產,產能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截至3月27日,生產一線員工到崗率達到97%。
3月25日下午3點,一輛全新一代東風標致2008緩緩駛出生產線,標志著神龍公司武漢工廠正式開啟生產狀態。3月26日,東風雷諾辦公室正式復工,4天后工廠正式復產。
上汽通用武漢分公司總經理達申申在接受媒體視頻采訪時表示,目前武漢生產基地現已實現滿負荷生產,恢復到去年年底正常生產水平,生產線每分鐘可生產一輛商品車。
車企加速趕工的背后,是亟待交付且不斷增加的訂單。
“解封后來我們店里看車的人明顯增加了很多。”武漢某東風本田4S店銷售人員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解封前每天約有五六波顧客進店看車,現在每天有四五十波,“明顯比以前更忙了”。
東風本田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在湖北省電視臺節目中透露,東風本田3月收到2.58萬輛車的訂單,通過消化庫存交付了近1.8萬輛,但很多經銷商庫存都不多了,有的店只有4輛庫存車,當展車都不夠用。鄭純楷表示,隨著疫情趨緩,4月的訂單還在增加,目前工廠的任務就是提升產能。
無論是東風本田還是上汽通用,車企能夠快速啟動生產,離不開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持。一輛整車大約有3萬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都就位汽車才能開出車間。
東風汽車工廠 來源:東風汽車集團官網
“現在想來,從2月初到現在的整個復工復產過程,就是背水一戰。”東風乘用車制造管理部生產計劃室沈劍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回憶起復產過程,仍心有余悸。東風乘用車僅在湖北省內的上下游供應商就有172家,為了打通整條產業鏈,復產工作甚至已經做到了三級供應商。鄭純楷表示,東風本田在準備復工手續時就將173家一級、二級供應商納入方案,打包申請并獲得了批準。
東風本田在一則官方信息中提及,該公司在3月12日協助生產汽車座椅、門內飾的零部件公司提愛思全興,為1048名員工拿到了武漢開發區指揮部的防疫通行證,并利用“點對點”的高鐵復工專列接回了滯留在十堰、襄陽等地的員工。
武漢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武漢開發區483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應復盡復”,東風系一級供應商中等規模以上175家企業已全部開工,復工率100%。
最難捱的春天過去了
500余家武漢零部件供應商,在中國汽車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廣汽、上汽、長城等傳統主機廠商到從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品牌,都依賴于武漢生產的零部件。
2月10日是湖北省以外眾多車企的復工日,但相當一部分車企工廠并沒有如期復工,即便宣布復工也沒有滿負荷運營。受湖北省零部件短缺影響,豐田、寶馬、起亞等車企在華合資工廠不得不推遲復工日期。
離漢通道開通后,中斷的產業鏈活了,車企終于“有米下鍋”了。
上述東風乘用車內部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截至目前,東風乘用車公司一級供應商復工率達100%,武漢市外二級供應商復工率100%,武漢市內二級供應商復工率97%。“解封”前除中心庫發貨仍有一定阻礙,武漢以外的分庫物流渠道已經全部打通。隨著武漢“解封”,中心庫發貨物流也恢復至正常狀態。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4月9日表示,主要汽車企業已全面復工,日產量逐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75%以上;汽車產銷逐步回升,經銷商訂單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的65%以上。
奔馳汽車 來源:pexels
多位4S店銷售人員向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表示,目前線下店已經恢復了正常營業,看車的人逐漸增多。與疫情前相比,消費者普遍更注重安全乘車,“一定會刺激私家車消費”。
經歷至暗時刻后,受疫情打擊的車市開始逐漸恢復生機。據乘聯會數據,3月乘用車產量同比下降51.2%至98.1萬輛,環比增長超3倍,4月第二周日均零售同比增長14%至3.34萬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從2月到3月,車企產量已經從2005年的水平恢復到2010年的水平。
在增加補貼、松松限購、汽車下鄉等一系列刺激消費政策的推動下,加之汽車行業企業的積極自救行動,中汽協認為,今年下半年汽車銷量有望恢復甚至超過去年同期。
“隨著疫情繼續在歐洲、美國、印度和拉丁美洲造成嚴重破壞,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蘇,將在未來數月緩解全球制造業的低迷現狀。”彭博社評論稱。印度斯坦時報則認為,中國汽車業正在重獲新生,與其他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
武漢汽車業最難捱的春天過去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緩慢重啟。中國汽車業觸底反彈的時刻到了嗎?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中李琪為化名。)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142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