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燃料電池電池龍頭企業億華通在科創板過會上市,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日前,筆者又考察了與億華通并列為中國燃料電池龍頭企業的重塑科技,深受鼓舞。綜合所聞所見,筆者認為,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良好,國人應為此感到欣慰。
欣慰之一,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有了清晰而且正確的定位,這就是以商用車,特別是長途載重貨車為主要發展方向。
100多年來,汽車已發展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而汽車主要依賴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產生有害氣體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為此,業界開展了艱苦的努力和探索,摸索出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在這三個主要發展方向中,燃料電池汽車由于完全無有害氣體排放和無碳排放,以及理論熱效率遠高于傳統內燃機,在本世紀初曾被業界公認為是解決汽車有害氣體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終極解決方案。
最近十幾年來,由于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的迅猛發展,純電動汽車在乘用車領域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優勢。與燃料電池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具有電價低廉,使用費用明顯低于傳統能源汽車,以及可以利用廣泛存在的電網,充電系統較易建立的優勢。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仍需要重視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一是對于長途重載的重型載貨汽車,純電動汽車存在續駛里程不夠長、電池大量占用有效載荷的明顯短板,在這一領域必須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重型載貨汽車在社會汽車保有總量中僅占約5%,但是其燃料消耗卻占30%左右,在節能減排方面,燃料電池汽車具有與純電動汽車同樣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第二,為了人類社會的長久發展,我們需要制定碳排放不再增加、并逐步減少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僅依靠純電動汽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發展燃料電池汽車。
綜合而論,電動汽車的三條技術路線各有優缺點,不可偏廢:混合動力汽車雖然減碳效果有限,但具有成本較低,不依賴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即可推廣應用的優點,近期內可大量推廣,在遠期亦是重要的補充;純電動汽車應作為乘用車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廣泛推廣應用后,不但汽車產品自身可以節能減排,還可以進一步平衡電網負荷,為全社會產生疊加的節能減排效果;燃料電池汽車應以重型載貨汽車為主攻方向,不僅可以產生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還可以為幾十年后人類社會建設更加節能環保的氫能社會打下基礎。
在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方面,中國還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重型載貨汽車產銷量最大,市場最大,具有在此領域發展新技術的天然優勢。二是中國純電動汽車發展處于世界前列,市場規模第一,技術方面正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以及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可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三是中國基礎設施正處于建設高峰期,在氫能的制取、儲存、輸送、加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具有明顯的財力、物力優勢。四是政府和產業上下配合、產業間互相協調力強的體制優勢。去年以來,在乘用車領域燃料電池技術領先的豐田公司,特別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重點開展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研究,就是中國在這方面具有發展優勢的最好證明。
欣慰之二,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步。
以重塑科技為例,其最新開發的超薄石墨板電堆,功率密度達到世界先進的3.5kw/L,壽命可望高于豐田、現代公司的金屬電堆,總體水平達到同類產品的世界領先水平,并且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在產業化方面,重塑科技還自主發展燃料電池專用的DC/DC技術,帶動上游企業發展空壓機等關鍵技術。迄今為止,除氫氣泵、空氣加濕器還主要依靠進口,其余部件都有了重大進步,做到了系統上自主可控。在制造裝備方面,重塑科技采取進口設備和國產設備并行使用的方針,也有效地帶動了國產裝備的進步和發展。針對國內眾多同行企業電堆開發能力強、系統集成能力弱的現實情況,重塑科技還開放系統,開展為同行企業做系統集成的業務,這種包容發展的態度值得稱道。
去年,筆者曾考察過億華通科技公司,該公司同樣是燃料電池系統的龍頭企業,以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清華大學為技術依托,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對于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進展,重塑科技董事長林琦先生概括為三個階段,大意是在2015年的時候,中國企業主要處在依靠進口部件組裝、模仿外國產品的階段,而現在已進入系統自主設計,主要部件國內生產,少數關鍵部件尚需進口,部分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的自主發展新階段。以筆者長達20多年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經歷,我相信他的總結概括。
欣慰之余,筆者還有三點希望:
一是,政府改變了純電動汽車發展初期大水漫灌、全面補貼的做法,改為以獎代補、支持重點企業重點區域發展,是完全正確的。但希望政府對政策細則開展包括邀請業界參加的科學論證,不因疫情影響必要的支持強度,并將相關政策穩定實施必要的時間長度。
二是,整車企業,特別是重型載貨汽車生產重點企業,要加強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開發。就產業發展而言,僅靠燃料電池電堆、系統企業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整車企業的深入參與,甚至引領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產業化。
三是,充分發揮中國的市場優勢和技術特長,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動世界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為世界范圍的節能減排和未來氫能社會的建設作出貢獻。
來源:董揚汽車視點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21981
以上內容轉載自董揚汽車視點,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